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双水杨醛邻苯二胺(SALOPHEN)与Fe(III)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2.21的氨基乙酸-盐酸缓冲介质中,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存在下,Fe(III)与双水杨醛邻苯二胺(SALOPHEN)形成1:1稳定的棕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62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1'104。铁浓度在0-4.5m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应用于食品样品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双水杨醛邻苯二胺(SALOPHEN)与Fe(Ⅲ)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2.21的氨基乙酸-盐酸缓冲介质中,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存在下,Fe(Ⅲ)与双水杨醛邻苯二胺(SALOPHEN)形成1:1稳定的棕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62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1′104。铁浓度在0-4.5m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应用于食品样品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的缓冲溶液中,钴(Ⅱ)与双水杨醛乙二胺形成黄色配合物.该黄色配合物的λmax=380nm,8=5.5x103L·mol-1·cm-1,Co(Ⅱ)的质量浓度为0~47mg/10ml时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用于测定VB12药物中的钴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 pH =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氢氧化钠的缓冲溶液中 ,钴 (II)与双水杨醛乙二胺形成黄色配合物 .该黄色配合物的λmax =380nm ,ε =5 .5x10 3L·mol- 1 ·cm- 1 ,Co(II)的质量浓度为 0~ 4 7mg 10ml时符合比尔定律 .本方法用于测定VB12药物中的钴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金属(Ni、Co、Zn)--Salen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论述了水杨醛与乙二胺,丙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合成西佛碱及西佛碱与Co(Ⅱ),Ni(Ⅱ),Zn(Ⅱ)合成Salen金属配合物,这些化合物均被1H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并讨论它们的电导,紫外,可见光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6.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研究了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与其过渡金属——Cu(Ⅱ)、Zn(Ⅱ)、Ni(Ⅱ)、Co(Ⅱ)——配合物的液-固相合成反应.并对微波辐射条件下的液-固相配位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 8 -喹啉偶氮显色剂 7-(8-喹啉偶氮 ) -8-羟基萘 -1 -氨基 -3 ,6-二磺酸 (7-QAH)的合成。研究了其与Co(Ⅱ )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Co(Ⅱ )形成绿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4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6× 1 0 4L·mol-1·cm-1,钴量在 0~ 1 2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
用作者合成的7-(8-喹啉偶氮)-1-氨基-8-羟基萘-3,6-二磺酸(7-QAH)作显色剂,系统研究了其 与Co(Ⅱ)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Co(Ⅱ)形成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8nm,表观 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4 L·mol-1·cm-1,钴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显色剂 6 ,6″ 二甲基 4′ 苯基 2 ,2′ :6′ ,2″ 三联吡啶 (TPY)与Co(Ⅱ )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pH 3 0的NaAc HAc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Co(Ⅱ )发生显色反应 ,形成稳定的绿色络合物 ,其λmax=337 6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 0 3× 10 5L·(mol·cm) -1,Co(Ⅱ )浓度在 0~ 15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该方法直接用于维生素B12 中微量钴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显色剂2,2′ 吡啶基苯并咪唑(HPyBzM)与钴(Ⅱ)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Co(Ⅱ)在pH6 5的NaAc HAc缓冲溶液中与HPyBzM形成稳定的绿色络合物,其λmax=346 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 89×104L·mol-1·cm-1,Co(Ⅱ)浓度在0~3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2中微量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不对称希夫碱2,2'-双(吡咯-2-甲醛-邻苯二胺)-(4,4'-亚甲基-双水杨醛)金属Cu(II)、Hg(II)、Co(II)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位型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果表明,该希夫碱的Hg(II)配合物作为载体的电极对I-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I->Sal->SCN->IO4->ClO-4>NO-2>Br->NO-3>Cl->SO2-4。在pH2.5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该电极具有最佳电位响应,在(1.0×10-13.7×10-7)mol/L浓度范围内对I-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2±1.1)mV/pI-(20℃),检测限为0.21μmol/L。用离子添加剂、交流阻抗技术、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并将电极用于实际水样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增敏光度法测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在 Co(Ⅱ)-XO体系中,几种表面活性剂对该体系显色反应的增敏效果. 结果表明:在pH=5.7醋酸-醋酸钠的缓冲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时,钴(Ⅱ)与二甲酚橙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由570nm红移至592nm,测定的灵敏度明显提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由3.3104L·mol-1·cm-1提高至 4.9×105 L·mol-1·cm-1 . Co(Ⅱ)在每25ml 0~2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本法可用于人发及环境水样中微量钴的测定,同时也拓宽了二甲酚橙显色剂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以水杨醛及其衍生物和乙二胺、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5个水杨醛亚胺(席夫碱)配体L_1~L_5,进一步与六水合硝酸钴反应合成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C_1~C_5,用~1H NMR、IR分别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的摩尔吸氧量,研究了载氧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席夫碱的适宜条件为醛胺物质的量之比2∶1、溶剂无水乙醇用量4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此条件下L_1产率最高,达到81.4%。在配体与硝酸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溶剂用量为60.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合成5种配合物,收率皆在80%以上。Salen Co(Ⅱ)配合物载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_5C_2C_1C_4C_3,配合物的载氧量与配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体系的共轭程度有关,配体的电子云密度大、共轭程度高,配合物载氧量就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双水杨醛丙二胺[SALDIA]与Fe(111)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中,Fe(111)与双水杨醛丙二胺[SALDIA]在常温下却能迅速形成1:1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27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10×104L.mol-1.cm-1。铁浓度在0-0.90u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哌啶荒酸哌淀 (PDPC)与Co(Ⅱ )最佳显色反应的条件 ,在 pH =5 .5的条件下 ,Co(Ⅱ )与PDPC形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 ,络合物组成比为M∶R =1∶2 ,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λmax=4 0 0nm ,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2 .2 9× 10 4L·mol- 1·cm- 1.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应用拟定方法测定合成水样中Co(Ⅱ )含量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16.
乙酰丙酮钴(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乙酰丙酮钴,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Co(C5H7O2)3;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8958(15),α=90;°b=7.4759(8),β=98.4340(10)°;c=16.2242(17),γ=90°;晶胞体积V=1667.2(3)3,Z=4,Mr=356.25,Dc=1.419 Mg/m3;R1=0.0316,wR2=0.0857[I>2sigma(I)]。钴(Ⅱ)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成Co(Ⅲ),与3个乙酰丙酮负离子(acac-)形成了双齿6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在稀HNO4介质中,Co(Ⅱ)对高碘酸钾氧化甲基橙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且阻抑反应的强弱与加入Co(Ⅱ)离子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了阻抑甲基橙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o(Ⅱ)的新光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最佳实验条件,吸光度为502nm处,阻抑反应吸光度(A)与非阻抑反应吸光度(A0)的差值△A与钴(Ⅱ)质量浓度在0.003-1.0μg/25 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981×10-10g/mL。测定了动力学参数,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3.24 kJ/mol,在80℃下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6.70×10-4/s。该方法可用于药用VB12针剂中痕量Co(Ⅱ)测定,回收率在97~102%之间,符合痕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杨醛和对氯苯胺合成了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将其作为配体合成了Cu(Ⅱ),Zn(Ⅱ),Co(Ⅱ)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电导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的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19.
多胺类金属配合物在调控特定基因表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钴(Co)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是一种独特的营养物质,被列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文章以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和CoCl3?6H2O合成了二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钴(Ⅲ)金属配合物,并通过熔点和电导率的测定初步推断了其可能的结构,以期进一步研究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其在药物的开发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用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了钴(Ⅱ)-硫辛酸体系的伏安行为,发现在pH=8.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钴(Ⅱ)在硫辛酸的存在下,于-0.55 V(vs,SCE)处左右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钴(Ⅱ)浓度在3.0×10-8~3.0×10-6mo1/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1/L.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钴(Ⅱ)与络合剂的组成比为1∶1,电子转移数n=2,不可逆吸附的转移系数α=0.59.该方法用于VB12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