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本人在进行扇形面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的教学时,分步推导扇形面积公式,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能灵活运用。第一步,出示一个圆(灯片演示),提问怎样求圆的面积?板书:s=πr~2 第二步,在所在圆中出示一个圆心角为1°的扇形(复合灯片演示),提问这个扇形面积占所在圆的几分之几?板书:s=((πr~2)/(360))。为什么?(因为周角是360°) 第三步,在同圆中(复合灯片演示)先后依次出示圆心角为60°的扇形、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圆心角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如何让“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一过程自然发生,由学生自主发现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我实施了活动化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操作中感知—观察中猜想—联想中验证”的学习过程,在比较正方形中最大的圆与正方形,它们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中,“不经意”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发现了正方形中最大的圆与正方形,它们的周长、面积的关系。具体的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一开始就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辨认几个等圆中的扇形(如图1—4),提问:“这四个等圆中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是随着什么变化的?”然后让学生辨认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如图5—6),提问:“这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又是随着什么变化的?”通过上面两问,使学生初步了解扇形面积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有关,为分散教学难点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扇形面积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阶段,有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用分数方法解答既简便,又利于学生掌握,而且突出了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举例说明。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圆心角是90°的扇形面积是以它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78.5%。(π取3.14) 证明:圆心角是90°的扇形的半径为r,则面积是πr~2×(90)/(360)=πr~2/4。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a~2。当a=r时,则a~2=r~2,扇形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πr~2)/(4/a~2),当π取3.14时,则π/4=0.785=78.5%还可以得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78.5%=  相似文献   

5.
近日偶尔翻看听课笔记,当翻到小学毕业班求阴影部分的复习课时,眼前仿佛又闪现那一堂精彩的教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题:如图已知任意△ABC的面积为500平方厘米,∠B=45°,AD⊥BC于D,BDE为扇形,BD∶CD=2∶3,求S阴影面积。学生们大都采用:因为BD∶CD=2∶3,所以S△ABD∶S△ACD=2∶3500÷5×2=200(平方厘米)摇就是△ABD的面积。而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ABD-18S圆(BD为半径),因为12BD×AD=200平方厘米,所以BD×AD=400(平方厘米),而∠B=45°,所以BD=AD,即圆的R2=400(平方厘米)。所以S阴=200-3.14×400…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关于圆的面积的教学,小学数学教材采用了把圆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用这些小扇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但是怎样启发学生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出发想到把圆剪成一些小扇形、再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才是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关键。现行教材和许多老师的教学都直接给出了剪拼过程,而忽视了启发学生“想到”过程的教学,不仅使剪拼过程成了无源之水,使教学成了一个生硬的灌输过程,而且丧失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实为可惜。  相似文献   

7.
对几何图形角的种类,小学数学教材只编入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而对大于180°而小于360°的角是什么角?教材未作介绍。因此,有的教师在遇到学生提出类似问题时,便产生了疑难。例如,在计算如图扇形面积时,有学生提出230°的角是什么角?有的教师只是含糊其辞,无法圆满地回答学生的发问;有的则为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  相似文献   

8.
由于小学生自我反馈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过程不加注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馈。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并让学生讲出思维的过程,自己作出评价,这是引导学生自我反馈最常用的方法。如:在教学倒数时,一个学生回答:“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作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这位学生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都小于分母,所以它n]的倒数都小于1。”我继续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位同学顿…  相似文献   

9.
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圆面积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而推导出求扇形面积的公式。在教学扇形的面积时,我是分两步进行的。一是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扇形面积实际上就是圆的面积的几分之几。上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如下四个图形,要学生分别说出怎样求它们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在扇形面积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右图,让学生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一般都能看出阴影部分(扁形)的面积恰好是圆面积(πr~2)的四分之一。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问:阴影部分象什么?圆心角是几度?有的学生会抢着回答:阴影部分象把扇子。阴影部分的圆心角是90°,是圆周角的(1/4)。教  相似文献   

11.
设计操作自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复习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如,把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把一个梯形用割、移、补的方…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题例,启发、诱导学生用等量代换、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来开阔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现举三例加以说明。〔例1〕如右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学生的习惯性思路是: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面积;要求圆的面积,又必须知道圆的半径。由图中可知,圆的半径等于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可是,题中只告诉了正方形面积,而没有告诉正方形的边长,怎样能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呢,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这种思路是无法解答的。在学生思维受阴、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们改变思路,直接用正方形的面积替代“边长×边长”,即进行“等量代换”,问题便化难为易了:因为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相似文献   

13.
“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转化经验,自主探究、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在教学时,教师为了给学生留取大量的练习时间,常规避学生的“真问题”,漠视学生在研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普遍存在的疑惑,弱化由圆到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如何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一、从例题中扩散。数学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例题示范,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懂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以例题为标准,待学生掌握了例题思路后,适当变换例题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使学生从例题的扩散中,强化已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第十册12页例“某铸件的横截面是扇形,半径是15厘米,圆心角是72°。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后,我将此例的问题变为“求这块铸件横截面的弧长”。这一问题,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扇形面积公式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研究》95年第3、10两期分别刊登了肖鉴铿老师和王家宏老师讨论“圆不是特殊扇形”问题的文章。笔者同意文中的观点,圆不是扇形。作为教师,有必要搞清这一问题。但笔者认为,扇形毕竟是在圆的基础上定义出来的,所以二者密切相关。一方面,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其孤长、面积公式是在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上导出的;另一方面,对于扇形,当圆心角变成360°时,其形状就变成了圆,其孤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活动,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应力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出来,有利于学会科学地思维。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当我出示例题“把54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时,全班同学都高高举起了手,我任意请了一个同学回答,而该同学脱口而出,说出了算式和结果:45÷2=52(米)。这样的回答根本不是我预料之中的,我原本以为学生只会列式不会计算,所以预设采用“数形结合,迁移同化”的方法讲清算理,从而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由于产生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的资源,我不想让它白白地流失,就顺势…  相似文献   

17.
刘国雄 《宁夏教育》2000,(11):23-24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始和归宿,清晰的教学目标能为教与学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应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时,可在课始直接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首先出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3)会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有时,  相似文献   

18.
圆的面积公式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采用把圆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用这些小扇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随着把圆分成的小扇形个数的增多,等分成的小扇形越来越小,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最后由想象出的长方形推得圆的面积公式。如此教学体现了圆的面积公式的证明方法,逻辑上正确严密,又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当然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出发,想到以下3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1)怎样使学生想到把圆等分成小扇形?2)怎样使学生想到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3)怎样使学生想到为了使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应该把圆分得更细?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图A)。解答时,大部分同学是这样解的,即:(扇形面积-小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扇形面积)=(3.14×22÷4-2×2÷2)+[(4+2)×2÷2-3.14×22÷4]=4(平方分米)。针对学生的一般解法,我及时启发:“谁还能找到别的解法?”这时,一个同学很快黑板上列出4×2÷2=4(平方分米)这样的算式来。同学们感到惊讶,于是纷纷要他说出列式的理由。他说:“我是先把上面扇形中的阴影部分移到下面扇形中来,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说着,他在黑板上画出了移动后的图形(图B)。同学们看了,都恍然…  相似文献   

20.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把“扇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上移到第三学段中,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第二学段中进行教学。因为,一方面,学生已有了圆的面积以及角的大小关系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第二学段教学“圆的面积”后,再组织学生学习“扇形的面积”,学生完全能够很好地掌握。由于笔者在无意中捕捉到了“折扇”这一特有的教学资源,所以这一次的教学与以往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