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评价以产品为主要评价依据.然而创新项目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最终成果的呈现,还体现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最能够集中体现项目效果的是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水平.从培养和评价学生创造力的角度,以创造力测量理论为基础,结合智力三元论、设计理论和公共空间理论,提出创新设计项目评价框架,该框架包括对个体(学生)本身创造性评价、对设计过程创造性评价、对产品本身创造性评价和对项目实施环境的创造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 ,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单就语文教育来讲 ,语文教育有培养学生就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有目的地论述了创造的涵义、创造力的要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构成以及语文教育在培养创造力中的优越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创造力可分为“类创造力、潜创造力、真创造力”三个层次,中学教育中的创造教育就是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创造力”。在物理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突出发散与转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创造性情感,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按照人本主义的创造观,人人均具有创造力。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理应构建有利于激发创造潜能的课堂环境,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能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等措施,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国外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型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学习与教学模式。CPS强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与交替应用,也就是强调问题解决者在选择或执行解决问题方法前需尽可能地想出多样化方法,再从中进行选择或实施。国外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的起源、内涵与特点、模型的发展,对于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设计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机抽取1252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以TTCT-A和CRT等为量具,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进行了为期3年的创造力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培养才能得到发展;培养创造力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商;培育创造力应该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加大对创造性倾向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后,创造力的培养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高度关注,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更是引发了国人关于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思考.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基本前提是全面认识创造力的基本构成要素.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三元智力”理论、“创造力三侧面”理论及产生创造行为的六种要素等观点为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及评价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和视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项目化学习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力培养的一种实施路径。整合学科项目化要素和创造力培养相关理论,设计面向创造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模型,能显著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整体水平以及灵活性、解决社会问题等维度的水平。在项目化学习中,合理选择创造性的学习内容,构建真实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并适当融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训练,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只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朱佐杰 《成才之路》2009,(16):97-97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