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盐的重要蓄积库,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可能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通过分析克钦湖沉积物中全氮(TN)、有机质(TOC)、总磷(TP)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克钦湖营养化的演变历史,对于研究克钦湖富营养化程度.探明克钦湖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变化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可以为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成龙  巩灿娟 《软科学》2017,(10):100-104
以工业SO2为研究对象,借鉴偏离份额法探究中国污染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运用EVIEWS8.0定量分析污染产业转移对污染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净变化量最大的省份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且最大值不断降低,2005年以后结构转移增量与相对净变化量反方向说明中国污染产业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竞争力转移增量与相对净变化量同方向的省份变动意味着中国污染产业呈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逐渐转移的演变趋势;相对净变化量、结构转移增量均与污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而竞争力转移增量与污染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同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环境规制增强均有利于中国污染转移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湖泊湿地利用与保护临界的经济学准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慧  崔广柏 《资源科学》2006,28(1):51-56
湖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临界(简称“湿地临界”)的经济学准则是指湿地开发利用的边际净收益应不低于边际净损耗,也就是当生态损失发生特大变化,超出净收益,或者直接经济效益下降,小于净损耗时的湿地利用规模。其核心是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相容性分析及其效益的经济评估,即与开发利用功能相容的服务效益作为净收益的组成部分,与开发利用功能不相容或有条件相容的服务作为净损耗的组成部分。宝应湖围网养蟹的净收益包括围网养蟹、调节小气候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益,净损耗包括供水、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的效益。经计算得到,宝应湖围网养殖的年净收益为37 304元/hm2,净损耗为16 222元/hm2,ΔE值为21 082元/hm2,因此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下,宝应湖围网养蟹的利用方式尚未超出湖泊湿地开发利用临界的经济学准则,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水位变化作为湖泊水文过程和水量平衡的动态反映,是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全球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在自然变化与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过去100多年水位表现出较大的年内、年际和多年变化。贝加尔湖水位变化与入湖径流量变化密切相关,与贝加尔湖最大支流色楞格河的径流量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使得入湖径流量减少,贝加尔湖水位下降。人类活动对贝加尔湖水位变化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球变暖条件下耕地面积扩张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贝加尔湖流域用水增加,使得入湖径流量减少,贝加尔湖水位下降;另一方面,1958年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投入运营之后,贝加尔湖水位变化受到了安加拉河水位顶托的影响。在下游水电站人为调控影响下,贝加尔湖年平均水位升高,年内水位波动幅度增加,年最低和最高水位出现日期推迟。地处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敏感区的贝加尔湖,其水位变化对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因此,探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贝加尔湖的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吞吐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志侠 《资源科学》2005,27(3):140-144
湖泊最小生态需水是协调社会经济用水和湖泊生态用水关系的核心.本文研究了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根据水文循环原理,吞吐型湖泊生态需水由入湖生态需水、湖区生态需水和出湖生态需水3部分组成.湖区最小生态需水分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湖区最小生态耗水两个方面.入湖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满足湖区和出湖最小生态需水而必须对湖泊补充的水分.湖区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维持湖泊最低生态水位而必须保留和消耗的水分.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不仅要满足湖泊自身水量更新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根据河流连续体原理,用湖泊出口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作为湖泊出湖最小生态需水.提出湖泊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各个部分均有其不同的生态作用,其中某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于革 《中国科学基金》2000,14(2):101-104
通过介绍国内外湖泊演变研究、古湖泊研究计划、古水文数据与气候水文模型模拟等研究现状和动态,从数据和模型方面对我国在21世纪的湖泊环境演变的研究提出初步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湿地作为干旱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指示性。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估人工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效。文章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动态地监测了人工应急生态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的湿地景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0余次的人工生态输水,在总体上改变了流域湿地长期持续减少的状态,流域范围内湿地总面积呈现稳中有增,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变化过程呈现“V”型逆转,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沼泽湿地减少的速度得到明显遏制,动态度由1990-2000年的-5.35 %降低到2000-2010年-1.09 %;此外,下游河道断流现象得到改善,尾闾湖——台特玛湖在干涸了近30年后重现恢复往日生机。说明了塔河人工生态调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环境拯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研究可为塔河的综合治理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湿地作为干旱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指示性。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估人工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效。文章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动态地监测了人工应急生态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的湿地景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0余次的人工生态输水,在总体上改变了流域湿地长期持续减少的状态,流域范围内湿地总面积呈现稳中有增,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变化过程呈现"V"型逆转,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沼泽湿地减少的速度得到明显遏制,动态度由1990-2000年的-5.35%降低到2000-2010年-1.09%;此外,下游河道断流现象得到改善,尾闾湖——台特玛湖在干涸了近30年后重现恢复往日生机。说明了塔河人工生态调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环境拯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研究可为塔河的综合治理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红壤中高岭石结构无序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明奎 《科技通报》1998,14(1):17-21
用XRD、IR对我国红壤中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中高岭石以无序态高岭石为主,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有很大的变化,母质类型对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有明显的影响;无序度的大小顺序为:泥页岩、变质岩、玄武岩和凝灰岩等发育的红壤大于Q2红土、Q3红土发育的红壤大于石灰岩、石英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表土高岭石结构的无序度一般比心土的大;随着土壤的发育,红壤中高岭石结构无序度减少  相似文献   

10.
李开伦 《资源科学》1992,14(6):52-55
在长江和汉江两岸的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江汉湖群。这些湖泊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纵横交错的水网之间。本文在总结江汉湖群渔业资源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开发前景及对策做一些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波光潋滟的湖泊自古即被人们视为风景佳地。中国拥有大小湖泊2万多个,其中许多都因风光明媚及水体富含药用矿物成分而具有旅游与疗养价值。构造湖、河迹湖、海岸湖、火口湖、堰塞湖、冰川湖、风蚀湖、喀斯特湖等各种不同成因的湖泊类型,构成了众多湖泊各具魅力的旖旎风光。这里,我们将要带您走近天山天池。天上明珠地处干旱区的新疆,湖泊并不少。湖面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也曾有139个之多,有总湖面积达到9700平方千米的记录,占到全国总湖面积的7.3%,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列第四;其中,湖面超过50平方千米的大湖有15个,占全区湖面的91%。作为河流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巢湖西湖区中心采集的湖泊沉积物柱状岩芯(CH)样品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氮同位素(δ15N)、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碳氮比(C/N)值含量进行实验测定,并利用氮同位素与C/N值的比较,探讨了不同深度有机质及其氮素的来源,进而分析巢湖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TOC来源主要是以利用与大气保持平衡的依靠水中溶解CO2为碳源的浮游植物为主,且TOC记录较好反映了两百多年来巢湖流域较大的洪涝事件;TN高低在1960s之前主要受水土流失影响,之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明显;1960s以前湖泊营养来源以自生有机质为主,1950s~1970s湖泊初级生产力明显提高,富营养化开始,1970s以后由于巢湖闸建成,原本半封闭的巢湖,湖水的更替更加缓慢,湖中营养物质富集更加迅速,湖泊初级生产力迅速提高,富营养化过程进一步加剧,其中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外源输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志迎  谭敏 《科学学研究》2012,30(4):534-542
 从纵向视角出发,结合系统论,对技术转移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及结构解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序变量,基于2000-2009年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我国技术转移系统演变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我国技术转移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且呈现波动演变态势,其中,技术传播子系统是影响我国技术转移系统演变过程中协同度发展方向和程度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我国技术转移系统协调度的现状,为宏观调控者提供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EFDC模型模拟滇池外海2014年12个月的流场及温度变化过程。通过对湖体流场变化过程的研究发现,在浅水湖泊中,湖体流场主要受风驱动作用,在河口处主要是受河流驱动作用。对温度参数进行率定,EF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滇池外海的水温变化过程。通过分析与水温相关的敏感参数发现,在浅水湖泊中,太阳短波辐射中快速波所占比FSWRATF和水体中太阳短波辐射的慢速衰减系数SWRATNS,以及水体中太阳短波辐射的快速衰减系数SWRATNF的变化对水温影响不大,对流热传递相关系数RCHC的变化对湖体表层温度的影响较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水温分层进行研究发现,浅水湖泊水温在垂向存在分层,分层情况呈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PCA、DCA和CCA分析显示,可以利用英国威尔士地区3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现代硅藻组合和pH数据,建立硅藻-pH转换函数.根据RMSE和残差分析,选用了WA_Cla_X和WAPLS_C2_X模型,同时选取WA_Cla作为对照.我们在Llyn Hir湖中心钻取岩芯,对顶部14.5cm进行了化石硅藻种群组合的分析,利用这些资料,根据这三个硅藻-pH转换函数模型,定量重建了该湖1956-1995年pH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85年为了改善该湖酸化状况,向湖中施加石灰引起湖水pH明显增高,这种显著效果维持了六年,此后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利用硅藻-pH转换函数重建的湖泊pH变化结果与湖泊pH实际监测结果相当吻合,说明了虽然施加石灰可在较短时期内减弱湖泊酸化程度,但是不能根治湖泊酸化.  相似文献   

16.
<正>粉红色是一种温馨、浪漫的颜色,它让人的内心充满安宁和幸福。大自然中,有一个湖泊就具有这种美丽的色调,它可以说是上帝赠给人类的最好礼物。这个粉红色的湖泊,就是非洲塞内加尔的玫瑰湖。碧蓝黄沙一抹红玫瑰湖,又叫雷特巴湖,当地人称为"粉红湖"。因为这里曾经是法国人的殖民地,法国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监督分类提取1990-2018年北京东部土地利用类型,然后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揭示北京东部基于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统计特性。研究表明:北京东部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减少最为突出,将近一半用来退耕还林,耕地仍是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增量最大的来源,这是快速城镇化地区最突出的特征;居民用地扩张了一半,林地增长极为突出;综合动态度总体在增加,林地动态度比较突出,居民地动态度总体增长,耕地动态度在逐渐缩小。因此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极其突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3年、2018年、2022年鄂尔多斯市境内29个盐碱湖泊区域的高分、Landsat 8以及哨兵2号等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监测区盐碱湖泊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并分析该湖近10 a面积变化以及与气候响应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近10 a监测区域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东多西少、年际波动较大。监测到鄂尔多斯市各盐碱湖总面积先增多后减少,2018年盐碱湖面积较2013年增加28.1%,2022年盐碱湖面积较2013年减少49.5%。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的南四湖湿地干旱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指数数据以及干旱年份(2002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南四湖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干旱背景,并利用干旱年份的5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并作为湿地对干旱响应的特征指标,研究了2002年南四湖湿地干旱特征,揭示了湿地对于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着重分析了干旱对湖泊湿地植被的影响,并讨论了极端干旱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近60多年来南四湖湿地增温趋势明显(R2=0.21,P=0.0002),干旱趋势不显著。2002年是南四湖湿地自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年份,也是严重干旱年份(PDSI-3);②干旱导致湿地水面持续减小,湿地植被NDVI和植被面积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特征。在受到轻微干旱时,湿地植被NDVI略有增加;当发生中度和严重干旱时,湿地植被NDVI急剧下降,且小于多年平均值;③从空间格局看,2002年10月份南四湖中的南阳湖、独山湖和昭阳湖干涸见底。湿地干旱初期,随着水位下降植被向湖心扩展,湿地NDVI上升;而后随着湖盆出露和干旱加剧,植被开始由湖周边向湖心不断死亡,NDVI下降;④极端干旱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有显著影响。因此,进行景观格局年际变化分析时需要格外重视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短时间内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吕方  杜婷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资源科学》2014,36(4):848-855
湖泊水域的动态变化对湖泊水资源开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洪涝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南四湖自然水域面积变化剧烈,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山东省南四湖多时序遥感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选取湖泊水域变化幅度、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因子,对南四湖30年的自然水域面积变化和形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南四湖自然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最后对引起自然水域面积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自然水域30年间面积共减小529.02km2,减少了44.45%,年平均减小量为17.63km2;②研究时段内,景观分形维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1982-1992年自然水域景观分形维数呈下降趋势,而1992-2002年,2002-2012年景观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说明在研究时段内1982-1992年人类活动对南四湖自然水域的影响相对于1992-2012年较大;③总体上,自然水域变化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河流在2002-2012年,1992-2002年两个时段变化强度数为整正数,水域减小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④研究时段内南四湖自然水域主要转换为农用地,其次为建设用地,说明人类活动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自然水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