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勇  周翠苹  李爱军 《内江科技》2011,32(8):132+139-132,139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即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3,(7):44-45
<正>文明寨油田经过多年的强化开采,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随之由层间、平面矛盾向层内矛盾转移,储层内部结构非均质性作为主导油田开发后期水淹形式和剩余油分布复杂的核心地质因素,成为开发地质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本文提出夹层是控制层内韵律段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水驱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夹层对韵律性厚油层剩余油富集的影响,提出正韵律厚油层挖潜方式及其适应性,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梁23块为中高渗油藏,早期实施注水开发,目前已处于特高含水期。在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详细研究了该油藏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魏肃东 《内江科技》2013,(9):112-113
大芦湖油田樊15块具有油层厚度大、裂缝发育、渗透率低等特点,在开发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选取樊15块的主力油层沙三中4、5、6、7组作为研究对象,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收集整理地层分层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分别整理建立地质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建立了三维油藏断层模型、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裂缝模型。同时,根据大芦湖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考虑各个砂层的不同特点,经多次研究与协调分析,分别提出了调整方案,并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大芦湖油田调整方案开发效果的预测与分析,为大芦湖油田的开发调整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唐然  刘良宇  杨浩珑 《内江科技》2011,32(7):129+180-129,180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措施挖潜难度越来大。根据近几年措施挖潜和方案调整过程中剩余油分析的经验,通过建立储层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采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的油藏工程方法,结合油藏特点应用弱水厚度法、动态监测资料辅助分析法、水淹图辅助分析法、注水主流分析法等动态分析手段,在综合含水很高的情况下,对本区进行了剩余油分布的综合研究,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工艺配套综合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群 《内江科技》2014,(4):102-103
<正>樊15块的主力油层沙三中4、5、6、7组作为研究对象,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收集整理地层分层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分别整理建立地质数据库,通过建立了三维油藏断层模型、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裂缝模型。同时根据大芦湖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考虑各个砂层的不同特点,经多次研究与协调分析,分别提出了调整方案,并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大芦湖油田调整方案开发效果的预测与分析,为大芦湖油田的开发调整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藏数值模拟法在临盘油田盘7块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盘油田盘7块油藏为例,叙述了断块层状油藏中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提出控水稳油的挖潜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对渤南油田义85块开发效果评价、研究区块开发历程,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找出影响区块开发的主要因素,确立了重建井网的原则。从注采井网、油层保护、储层改造等方面入手,对区块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提高了该区块的最终采收率。此次调整的成功,对类似油藏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乃至中国东部各大油田主体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目前,开发上多采取细分层系、改变液流方向、深度水驱、放大生产压差增加产液量等方式手段提高主力油层采出程度。但由于储层内部结构及渗流特征认识不清,导致无法准确把握主力油层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无法实现剩余油的系统高效挖潜。本项目以文留油田文79南块为载体,以砂体内部结构分析为切入点,构建砂体内部结构模型,分析砂体内部低渗缓冲遮挡及高渗绕流屏蔽对渗流差异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从而明确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燕 《内江科技》2010,31(6):112-112
东风港油田车1区块为中渗断块油藏,本文从构造特征、储量分布、原油物性等油藏地质特征入手,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车1块的剩余油分布在未动用区块、无井控制区块以及构造高部位。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孤东油田四区馆上段油藏为例,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挖潜调整措施,介绍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主要发育泛滥-河流平原相沉积的厚油层砂体,厚油层内部非均质性突出.经过30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已达94.09%,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内部.为了寻找剩余油,开展了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通过对四级结构单元及各类结构界面的模拟,揭示厚油层内部结构界面和夹层的空问分布特征,为层内剩余油分析及有效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整装油田油水过渡带形成机理,进行次生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规律分析,开展了整装油田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开发潜力预测分析。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总结出整装油田油水过渡带富集影响的因素:包括原油密度、地下原油粘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储层微构造、注采比、产液速度和累注水倍数,为进一步加强油田剩余油研究和挖潜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明寨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较零散,精细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对构造、储层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本文利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通过井组数值模拟技术构建断层、层面、渗透率、孔隙度等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剖析储层的平面和垂向非均质性,模拟出的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符合地质规律,为更好地控制开发后期储层物性模拟,使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和认识更合理,模型更为可靠,从而指导制订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储层微型构造成因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二次趋势面剩余分析方法对储层微型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微型构造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正向微型构造区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负向微型构造区为相对高含水区,为油田今后调整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宗霞等 《内江科技》2014,(2):69+68-69,68
<正>油藏数值模拟是研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应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根据模型的需要输入油藏的地质参数、动态开发数据等,经过一定方法的计算后,可得出油层平面和三维空间上的剩余油分布,在指导老油田开发调整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阳  张路崎  田立君 《内江科技》2011,32(8):137+127-137,127
针对BD油田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特征研究,通过研究砂体相带展布特征分析其对油藏的分布控制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了储层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方向对水驱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下步油田挖潜思路:通过老井复产及部署新井重新建立注采井网,并结合老井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以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曹志军 《内江科技》2009,30(6):96-96
以商二区南块;由藏为例,叙述了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的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提出控水稳油的挖潜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沉积微相、动态监测、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总结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有效做法,明确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垂向上仍以主力油层为主,平面上分布在以河口坝为主体的相带内,落实到井网,剩余油分布在油水井排非主流线区域。应用剩余油研究成果,有效的指导了乾安油田的挖潜工作,在确定合理的井网方式基础上开辟井网调整试验区,并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胡状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加大、开发效果变差等系列问题,解放思想,摸清剩余油在平面和储层间的规律,进行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类与韵律层重组研究,为油田的后期开发打下基础,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