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学习音乐和研究音乐的人,对乐感问题是非常注重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学习、实践、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体验及灵感的发挥。音乐工作者把这种“灵感”看成是‘“乐感”,故而不论是音乐学习、音乐创作,“乐感”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乐感”呢?简单地说:“乐感”是乐语分析、理解和应用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了提高这种表现能力和加强这种表面能力的准确性,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乐感的作用乐感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灵魂。人们对某首乐曲的创作或唱、奏成功与否,都会用‘“乐感”来评价。“乐感”好的就会对作品的形象把…  相似文献   

2.
乐感即对音乐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乐感的体现除了内心感觉、手指感觉和对音乐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指这种感觉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没有乐感就表达不出乐思和情感,也就失去了音乐的意义。乐感虽说如此重要,但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由于不重视乐感的学习和积累所带来的令人担忧的后果。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乐感的问题已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一、培养乐感要从基本功训练抓起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人都要遵…  相似文献   

3.
学习音乐和研究音乐的人,对乐感问题是非常注重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学习、实践、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体验及灵感的发挥。音乐工作把这种“灵感”看成是“乐感”,故而不论是音乐学习、音乐创作,“乐感”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乐感”呢?简单地说:“乐感”是乐语分析、理解和应用的一种能力表现。  相似文献   

4.
乐感是一种能力 ,或者说一种素质。在钢琴演奏中 ,乐感的体现除了对音乐的感受外 ,更重要的还是指这种感觉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 ,是将乐谱上所表达的抽象思想感情 ,通过演奏者的艺术加工 ,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习、从事和爱好音乐的人来说 ,乐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本文以音乐要素中的音高、节奏、和声、力度、速度、音色为例 ,介绍了乐感与音乐要素之间较全面的关系 ,指出在音乐活动中 ,乐感除包括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 ,还包括理解音乐与表达音乐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 ,并不一定是先天的 ,通过训练和培养是可以提高的。文中除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钢琴教材和乐曲外 ,还提出了培养乐感有益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音乐综合感知能力又称“乐感”,它是人类从事音乐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素质,而对于从事音乐专业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缺乏良好的乐感对于音乐学习和表演都会造成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人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无论是生理上对音乐刺激的反应能力,还是心理上对音乐内涵的领悟能力,都因人而异。通过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知识的学习、音准、节奏的系统训练等多种手段,乐感的培养和提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那么乐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先天赋予的,还是经过一定专业训练、通过后天努力形成的。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本文着重从乐感的产生和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在中国的教育进程中,乐感培养不仅是一个教育类型,它同样是一门创新性课程。在21世纪,尽管各种教育都渗透中国的教育界,但是小学的音乐教育同样在我国影响广泛,流传广泛。音乐教育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发展,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乐感更是小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能力。培养乐感使同学在音乐的教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音乐教育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能让儿童更快,更自然的  相似文献   

9.
王瑛  李爱民 《文教资料》2012,(14):98-100
新疆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新疆教育的基本国策,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双重乐感的提出与实施,成为新疆音乐教育的一个特色。本文从双语教育和双重乐感的概念、本质、功能和实践等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从而得出结论:双重乐感的基础是音乐的双语教育,但双重乐感并不等同于音乐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而双重乐感是一种教育观念,双重乐感教育的开展必将大力推动新疆音乐双语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一、乐感教学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表情能力的综合反映,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音乐的深层意义。乐感实际上是一种直觉思维。比如一曲《江河水》,能让人感受到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者的凄惨,能听到他们痛苦的呻吟。听到《松花江上》时,通过那含着…  相似文献   

11.
学生乐感训练方法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艺术体操的学生 ,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还应具有对音乐感应、理解和欣赏的能力以及使自身动作与音乐伴奏相谐合的能力即乐感。训练乐感的五种基本方法是认识节奏、养成习惯、以身作则、尊重乐律、曲舞相谐  相似文献   

12.
冯虹 《天津教育》2023,(29):128-130
<正>高中音乐教师在知识与技能讲授过程中融入乐感和鉴赏能力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提升其乐感,还能使其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感知旋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种音乐美感的水平,进而形成较强的审美鉴赏素养。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乐感与审美培养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开展声乐视唱、体态律动、器乐伴奏、旋律赏析、故事感悟、情境感知等活动,提高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具体策略。一、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梅 《教师》2014,(19):111-111
正乐感简单地说就是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人们在表现和聆听音乐时,需要乐感作为基础。而幼儿时期是培养乐感的最佳阶段,故而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幼儿乐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引导幼儿多听、多看、多思考,增强乐感乐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贯彻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1)引导幼儿多听。音乐是声音艺术,它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旋律的变化有机组合为音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通过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引导进行幼儿乐感的培养研究。将乐感具体分为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具体内容。通过对每一种能力的分析与学习,提出自身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成人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孙景云目前,考入成人院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乐感方面尚不够理想,有些考生甚至从没有经过乐感训练。在钢琴考试中,常看到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演奏技巧,但由于对作品艺术表现理解上的欠缺,演奏缺乏感染力。由于乐感能力较差,对学生今后...  相似文献   

16.
乐感是钢琴演奏家理解作品并诠释作品的能力.文章通过对乐感与音乐艺术作品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乐感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演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述了钢琴演绎与乐感培养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乐感培养的具体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乐感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对音乐内容及其表现效果的感知能力。随着音乐品位和音乐作品质量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乐感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表演的基本素养。本文以视唱教学中教师通过何种途径来塑造学生良好的乐感这一内容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丰富学生乐感培养的方法,提升视唱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乐感是与生俱来并存在差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偏爱乐感好的学生,认为只有这些学生才有可能在音乐上有所造诣。事实上,乐感作为一种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在此,笔者就谈谈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来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一、多听多看多思考1.多听培养学生乐感的第一步应当是让学生多听。尽管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不能很好地体会音乐的内涵,但是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任何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产生共鸣。为了增强学生这种共鸣,教师要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音乐作品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音乐作品处理能力既不是单纯的乐感,更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它是一个融文化素养、乐感和技术于一体的一个个人素质体系。文章以钢琴教学为例,试图从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正确的读谱、旋律的演奏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高师钢琴教学中音乐作品处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乐感是人们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像能力和表情能力的综合反映,它在视唱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呢?这对于不少音乐教师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