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已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总水平的提高,只有实行“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才能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几代领导人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十分重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思想,推进了中国社会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探讨了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均衡思想、邓小平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过渡均衡思想、江泽民的实践均衡思想、胡锦涛的全面均衡思想,从而可以发现我国几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思想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显著,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和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实践,对欠发达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的问题日益严重,济宁作为鲁西南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应着重从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调整发展方向,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梯度推移理论在我国区域开发中起着主导作用 ,但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却存在着很大局限性 ,急需改进。区域发展理论周期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为梯度理论的扩展提供了可以汲取的素材。广义梯度理论将梯度扩展为自然要素、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制度等多维层面 ,整合了众多区域发展理论 ,实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区域开发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引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并分析新经济增长理论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因: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客观要求,最后提出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政策保障体系创新,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创新产业新技术,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科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点而提出的极具实效性和远见性的战略构想,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研究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质、核心和特征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学界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上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梯度理论”和“反梯度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反贫困过程。中国政府已采取了而且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东西部发展的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前全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大背景,通过分析珠三角区域地市间差异的泰尔指数指标,考察珠三角区域地市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提出提升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转化发展动力,必须依赖政府的有形之手加以干预,发挥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实现整体区域的临界发展;从政策上统筹规划,采取适当的协调政策,通过小平衡撬动大平衡,缩小区域差距,发挥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乡镇企业的作用问题、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是立足于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他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寻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突破口,实现途径,动力源泉和奋斗方向.从而合乎逻辑地、科学地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指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认为应该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平衡目标的关系,构建公平合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和实施配套产业政策,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分工整体效益:发展区域市场,推动区域横向联合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而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也是尤为重要的。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面对国际的新形势,从国情出发,审时度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唯物史观中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实际发展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国际政治的多元化,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从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发展理论的创新,反映了邓小平时刻把握着时代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落后、老化、膨胀和迟滞等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区域经济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经济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揭示了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了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的理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了邓小平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深刻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和科学分析国情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勾画了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轮廓;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又提出并论证了改革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制定了改革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为保证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的重要思想,设计并规划了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有可能引致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和经济波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创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扣防范我国经济波动,加快西部发展,缩小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实力和西部的客观实际,利用佩鲁的“发展极”理论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省域群众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在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省域群众体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2009年群众体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对31个省区市群众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16个省区市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协调或基本协调的,15个是弱协调或微协调的,在15个弱协调和微协调的省区市中,有9个是群众体育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6个是群众体育发展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中部地区是我国群众体育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根据协调发展评价结果,提出促进省域群众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城市发展变得越来越密切.阐述了我国体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并对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体育开发与城市环境相适应,城市体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讨论.且对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其立意及分析对我国今后城市建设与发展体育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