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石晶  张育香 《大众科技》2005,(7):151-153
一定的审美意识必然植根于特定的背景.文章通过从西方古代哲学观、艺术文化思潮、科学技术三方面阐述了西方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异彩纷呈,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对中西审美方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两种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的新的切人点.中西审美方式是在各自文化的大背景中逐渐积淀而成,由于中西各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与精神面貌不同,他们的美学思想、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具有差异巨,而其表面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是指以老庄为代表的哲学思想,道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是由道家演变而来,道教文化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文化。文章重点论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法自然"思想和道家朴素辩证思维以及受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池三山"模式和"阴阳八卦"学说等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并认为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对指导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搜集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丰富了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研究,同时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苏飞 《科教文汇》2010,(28):141-142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原因,并探讨了旅游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旅游审美教育中培养传统文化认同的三个原则,以及在旅游审美教育中培养传统文化认同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姜楠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264-26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并取得主导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消费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审美既成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形成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加广泛的日常生活领域。消费文化审美变革的重要特征,一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其核心是日常生活审美泛化及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建;二是表现在以科技进步为代表的产品设计领域,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辨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朱明宝 《科教文汇》2009,(23):86-86
本文论述了班级审美文化的三种价值,印人文性价值、生活性价值和多元性价值,并简要阐释了班级审美文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审美就是能动的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它是伴随着人一生的重要素质.通过探索"如何欣赏服饰美"中"形式美"的原理,来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同时来旁通其他艺术门类;通过"时代感"的论述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调整学生的审美取向,挖掘服饰与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受到西方审美思想冲击的别墅设计开始逐步回归到中国传统思想中,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出发点进行中式别墅的设计,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东方主义"风格。主要介绍了一下别墅中流行的"新东方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场已非传统社会"为艺术而艺术"的场域范畴,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文学场域的自主性正在动摇,现从"场域"理论出发,考察文学场的生成及其逻辑法则,探讨文学场在消费时代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4.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族群的标志,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少数民族民俗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充分揭示了蕴藏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和”是儒家最高的审美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哲学、文化观念和社会政治理想。它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所普遍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认识自然、人格修养、治国安邦等各个领域。“和”体现了天人之间的亲和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一致,继承并弘扬“和”的精神实质,对于解决我国当下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淮南王刘安是汉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淮南子》以新颖的学术观念,反思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积极吸收先秦诸子的政治学说,以道家思想为基点,设置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强调以民为本的社会变革,反对法家的弱民强国、君主高度集权的专制思想,提倡节俭,张扬国法维上的治国理念,创立了系统独特跨越历史长河的新道家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绵阳"三国时期"画像、石刻等历史文献研究入手,挖掘、梳理汉代体育项目,对绵阳"三国时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绵阳汉代体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为提高绵阳整个旅游产品的开发前景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入手,分析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道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指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辨证对待道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玉欣 《知识窗》2014,(20):31-31
本文通过简单剖析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构成,论述儒家、道家、佛家文化思想的精髓,阐述了其“和谐”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挖掘及升华其思想,做到古为今用,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之支持。  相似文献   

20.
孙天瑞 《科教文汇》2009,(23):243-243
文章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深受大众喜爱的各类文艺的捕捉,来反映一定的文化现象。从文化的源头入手,通过人们对艺术的鉴赏水平和判断何为高雅格调的价值标准,来进而深化对审美文化的感知,唤起人们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