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的要求:1.以《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为范文,写一篇通过赞美一种事物,表现某种道理、风格、精神或品质的托物寄意的记叙文。 2.立意要明确。这个“意”要表明什么,赞成什么,一定要鲜明突出、贯穿全文。二、教学设计: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写一篇托物寄意的记叙文。所写的物,一定是自己熟悉的;所抒的情或说的理,一定要健康、正确,情真理足。 2.提问:托物寄意式的文章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几部份组成的呢?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在平时作文时 ,有时要借助对某一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 ,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 ,像这样借物来写情的写法就是托物寓意。如初中阶段学习的《白杨礼赞》、《马说》、《荔枝蜜》、《陋室铭》和《爱莲说》等。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 ,初中生对这种写法的把握不太好 ,内容空洞 ,感情抒发勉强。这是缺乏写法指导的原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 :先从现实生活中寻“意”“意”从何来 ?“意”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所得到的感悟。“言为心声” ,像《马说》的作者韩愈是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求录用 ,没被采纳 ,所以有“伯乐不…  相似文献   

3.
《爱莲说》《陋室铭》《伤仲永》三篇文言短文 ,我们可以分五步来学习。第一步 :看“阅读提示”,明确各篇的重点。第二步 :默读课文 ,疏通文意 ,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文体“说”和“铭”。第三步 :有表情地朗读 ,品味节奏、韵律的美。朗读时要做到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想象文中描绘的“陋室”;2 .正确地读出节奏、停顿 ;3.通过有表情的朗读 ,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第四步 :围绕“阅读提示”中的重点进行学习。学习《爱莲说》,关键要抓住第一段的学习 ,来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第一段第四句作者写了“独爱莲”的原因 ,以排比句展示…  相似文献   

4.
初中教材中的《陋室铭》《爱莲说》是两篇短小精悍的散文,写法上同中有异,可采取“一次两篇”组合教学。现将组合教学的过程及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疏通句意这两篇散文虽是用文言写的,但课本注释较详尽,可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逐篇自读,疏通句意,然后指名学生口译课文。基础较差的班级的学生,在自读  相似文献   

5.
“质疑点拨法”的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方向。“主导”重在精心设计、启发引导;“主体”指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下面是用“质疑点拨法”教学《爱莲说》一文的尝试。《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位,从情趣和文趣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可以把质疑设计为三大块:一是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质疑;二是理解具体语句意思的质疑;三是深层理解文章主题意义的质疑。第一块问题切分为:…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大衍求一术”呢?这要从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谈起。《孙子算经》中记载“有物不知其数”这个数学问题。算题的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相似文献   

7.
《爱莲说》是一篇写物抒情,托物言志,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爱莲”即爱君子之德。全篇只有两个自然段,十句话,一百一十九个字。文笔洗练而又婉约。作者巧妙地通过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含蓄地表达自己处在那种污秽恶浊的社会环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趣,讥讽了那  相似文献   

8.
一、物、意、文 陆机在《文赋》小序中说:“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是陆机写作《文赋》“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弄清“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文赋》全文的关键所在。 首先谈谈三者的含义。 关于“物”。一般注本都把“物”注为客观事物,这是不准确的。李壮鹰先生主编的《中华古文论选注》(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注为“指作家要描写的事物”,这是对的,但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9.
一、坡空 1.道家学派的美学思想核心是崇尚_。 2.苟子文艺思想的理沦裁石是_论。 3.汉初至坎仪中期的文论思想概貌,表现为杂 取诸宁,其中最突出的是_思想的影响. 4.一般i:为《毛诗序》是由不同传诗者连缀补 足,户不汉润色加工并最后墓本写定的. 5.曹弃《终沦·论文》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 谁二_之盛事”. 6.之文斌》从宏观上把文学创作的恨本问题.归结 为’‘物’、“意’和‘__“的关系问题。 7·《翰林论》的f今‘者是_. 8.“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提出者是唐代的 著作。12.《明史·何景明传》云:“梦阳主攀仿,景明主13.谢峰诗论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爱莲说》刘璞把咏物和寄志,把物、情、理熔为一炉是《爱莲说》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本篇所咏之物是莲,当然离不开莲的习性特点,但若是仅仅停留在咏物上,即停留在对莲的外貌的描绘上而没有感情的寄托,那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其妙,也算不上好作品。《爱莲说》之所以能高于一般咏物之作恐怕就在于把咏物与寄志,即把物、情、理熔铸一体,并且做到了妙手天成,天衣无缝。在文中作者除了准确地描绘了莲的外貌和品格外,还运用暗喻手法以喻人,表达了人的品格和操守。这个暗喻运用得实在好。显得那么贴切自然,一点没有牵强生  相似文献   

11.
《窗口》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写作训练中的一个文题。训练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以《窗口》为题,写一篇散文。对于此题,笔者指导几届学生作过试写,但均因文体走样而告失败。今年,笔者草拟了“审题概述”、“灵思引发”、“点拨举例”和“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案,再行施教,收到好的效果。下面是这个方案的一个大概。 审题概述 关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有三种情况:一是《荷塘月色》、《绿》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二是《灯》的托物言志,运用象征;三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托物抒情,寄情于物。权衡三种写法,可以看出,以《窗口》为文题写一篇散文,宜采用第二种,即学习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练习写托物言志的散文。 散文《窗口》,“窗口”应是象征物,人们在“窗口”  相似文献   

12.
《爱莲说》和《陋室铭》是两篇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情态各异。因此,比较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同中之异从主题上看,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陋室名》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方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但《爱莲说》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  相似文献   

13.
上课铃声刚停,老师手捧一只白瓷茶壶,腋下夹着几本书,颤巍巍地走进教室.带茶上课是他近两年的习惯.年纪大了,讲课又很费精神,讲得唇干舌燥时,喝上一口茶润润嗓子,他的课就讲得更起劲了.此时老师已步上讲台,他一边还礼一边放下茶壶和书本,然后缓缓说道:“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丑石》,这是篇状物抒情的文章,作者用的是托物以寄意的手法.为了学以致用,我们今天这堂课要求同学们以《丑石》一文为范文,也运用托物寄意的手法,选择身边一个最熟悉的物件作为描写对象,然后仔细审察这个小物件,看有什么值得你写的地方,内容要含有哲理,通过对这个物件的描写寄托你的情思.另外还提几点要求:一、题材可以虚构;二、题目自拟;三、限二十分钟完卷;四、不少于二百字.现在开始写.”  相似文献   

14.
写意国画 ,顾名思义 ,即以意写之 ,这种对“意”的自觉强调 ,是以审美经验中的“得意忘形”为依据的 ,集中反映在对“得意忘形”的新解上。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如是说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中写道 :“烟云泉石 ,花鸟林苔 ,金铺锦张 ,寓意则灵” ,“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写意国画 ,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 ,对“意”有着独特的理解 ,“意”在审美意境中占有主导地位。翻开八大、白石、青藤等大师的画集 ,画中…  相似文献   

15.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它借描绘莲花的高洁品质,表明作者鄙薄世俗、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这是历史来人所公认。惟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朱舜水独持异议,认为《爱莲说》“寄意高远,人奠窥其际也。或曰‘莲出淤泥之中芬芳静好,殆如高贤之不缁不涅,故爱之。’此乃推测之智耳,果足尽先生乎?”①他还指出《爱莲说》的立意是寄予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王安石以智慧术数逢其君,为祸方烈,先生委之不可,争之不能,是故爱莲以闲神志。”②朱舜水之解颇新奇,然而缺少根据,不足徵信。据宋人度正《周声公年谱》载,《爱莲说》写于宋仁宗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五月,此时周敦颐正通判虔州,年四十七岁。而王安石参政,推行新法是在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之间相距六年。换言之,即《爱莲说》在王安石变法前六年已经写出,虽然早在嘉祐四年,王安石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但一直未被宋仁宗采纳,也未得到治平年间宋英宗的支持。这段时期的王安石是未逢其君,更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难度较大的课文。下面想就有关词语以及过去尚未提到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一、《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先生取的这个题目确实含义深刻但又费解,问题就在“记念”前面加上了“为了忘却”这个偏词。“记念”并不难解,难解的是为什么说“为了忘却”。又说“记念”,又说“为了忘却”,岂不矛盾吗?其实,这个相冲突的标题正是作者悲愤心情的深刻反映。对这个矛盾着的标题,作者并没有把困难留给读者,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作了说明。文章开头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我很想借此……,将悲哀摆脱”。“借此”两字很重要,忽视不得。“借此”就是说要借写  相似文献   

17.
一、审题(在正确答案的代号上划‘J”) (一)有一个作文题:<我从这件事中傲得了一个道理》、 1、这个题的‘题眼”.尼:(1分) A这件事B苍理C浅 2、这个题应该写成:(1分) 人记叙文B说明文C抒情散文D议论文E以记叙为主兼议论 3、这个题中的健件事”要求:(1分) A写‘我”所见所闻所做均可B只能写“我”所见C只能写“我”所闻D只能写“我”所做 (二)有两个作文题:《我的老师》、《我和我的老师》。这两个题要求:(1分) A都是写“我”的老师B邹是写‘我”和老师的关系C前一个题写‘我”的老师,后一个题写.我”和老师的关系 (三)有一组作文题:…  相似文献   

18.
《爱莲说》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借物咏志的名篇,它在结构上匠心独运,做到言简而多姿,文短而曲折。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画旨》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诀也。”绘画不喜平,为文何尝不如此,周敦颐深明此旨,他的《爱莲说》的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一一条线索贯全篇本文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一个艺术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竟出现了七次。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因感于报刊上用“扬弃”这个字眼多,而用当者少,曾写了几百字给《新闻战线》。中心意思是:“扬弃”的过程,即有“去”(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有“留”(保留对新事物发展有积极意  相似文献   

20.
[甲]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