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祥虎 《语文天地》2014,(10):36-37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时期为配合变法救国提出了一套较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教学目的、内容和师范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维新教育思想。 一 培养维新人才,是戊戌时期粱启超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他把人才的培养视为变法的根本,“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梁启超这里所指的人才,绝非指受过一般教育的人才,而是指通中西、能担当救亡图存重任的“大人君子”。“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有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所持的人才教育观有以下成因:首先与他的英雄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于无历史”。而一般群众,不过是随英雄人物“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育方面梁启超既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又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他把:“育人才”、“开民智”作为教育的宗旨,强调发展学生学习、求知的“自动能力”.在他提出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的构想中,贯穿着一种“科学的精神”,提倡“求真知识”、“求有系统的真知识”、求“可以教人的知识”.同时,他重视语文审美教育,倡导“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认为科学精神应该与审美情趣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梁启超的这种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燕冬梅 《教师》2013,(24):70-70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语文要提倡"文道并举",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认真摸索、探讨"文道统一"的方法。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符合新的人才观、新的价值观的要求,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规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1873—1929)是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顶尖大师级的学者和教育家。在他超过千万字的论著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如《读书分月课程》《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作文教学法》等几篇(部)是专门论述读书和作文的,但却体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语文教育思想。我们很难说梁启超是位语文教育家,但学习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提高语文教师的修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包括语文教育传统在内),却非常有益。本文仅从练好读写之功、打牢国学根底方面,介绍一下他关于读书和作文的一些论述,也许可以给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梁思成是中国古建筑领域研究之先驱者,亦为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成就除了其天资聪慧、自身努力外,还与其父亲梁启超的悉心培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事历史教学25个年头了,既有迷茫,也有追求。教学思想,或教育思想,是教育大家们谈的,如梁启超、陶行知、叶圣陶等,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只谈谈这些年历史教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 人要有思想。教学也一定要有思想。史学大师、也是教育大家的梁启超认为,历史教育是培养现代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这是八十年前从事史学、思考教育的梁启超的认识,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国正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贡献,除教材编写和领导中语会工作之外,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语文界的重要财富。他认为: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教学既要实,又要活;语文教育要联系生活;语文能力培养要靠训练;语文教育要在继承中求发展;语文课改要分清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9.
山西师范大学卫灿金教授的新看《语文教育家思维教育思想与研究》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是他继《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出版)之后,专门就语文教育家论思维教育及对语文教育家思维教育思想研究的书。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作为近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其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李海朝是这一时期新小说家的代表人物,深受梁启超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明显借鉴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自由钟》,在内容上多次引述梁启超《自由书》的原文,探讨了小说的批判精神、女性意识和重视教育等问题。李海朝同样鼓励创作具有启蒙意义的新小说,强调女子应享有自由、社交和受教育的权利,并批判传统教育方式,认为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途径。在形式上,《自由钟》受到梁启超讨论体小说的影响,通过妇女们讨论的形式,宣扬文明开化和自由独立的思想。对《自由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中韩文学交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朱熹从培养儒家正统的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提出一整套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中为封建阶级服务,培养封建道德的消极内容已被历史所扬弃.他把读书(应当可以看作是语文教育)作为格物致知的主要途径,从自己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积极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切己体察”与“个性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汲取孔孟、二程等前人教育的思想精粹并融合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与反思后形成的理论结晶。今天,我们从新时代的视角来审视朱熹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其中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主张和理论迄今仍对现代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理论探索、历史研究、教材建设,这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他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又是理论探索的核心。在近年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顾先生针对讨论所围绕的本质问题(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发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与改革思路》等论著,阐述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之所以对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意见,主要“在于对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不同的理解,对解决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途径有不同的看法”。为此,他认为,由《北京文学》杂志引发的“语文教育的讨论,无论如何是必要的,积极的”。同时,他…  相似文献   

14.
王尚文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实践丰富,语文教育理论深邃。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不同的视角,也可在不同的层面进行。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研究,都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山西师范大学卫灿金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家思维教育思想与研究》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是他继《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出版)之后,专门就语文教育家论思维教育及对语文教育家思维教育思想研究的书。书中共辑录了国内外五位语文教育家有关思维教育的论述。其中,叶圣陶、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朱绍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学论专家,于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同时他本人所学的专业是语言文学,主要从事的是语文教学,所以他也是一位语文教育家。这样,本书既有…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17.
<正>一、曾氏文章学继承和发展了对语文教育及其改革起到了指导作用的叶氏文章学 曾氏文章学是文章教育学,是一种要把文章学知识运用于语文教育实践的系统理论。其基本精神是:要改变“语文即语言文学”的偏狭观念,树立“语文即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的正确思想,把文章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以文章学作指导进行语文教改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虽然曾祥芹文章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并不限于语文教育方面,但由于他是从使语文教育科学化的目的出发进行学术活动的,为此他在发表了《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简称《呼吁》)之后,进入了文章学和语文教育学两大研究领域,并且这些研究一直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教材.教法》2013,(9):110-115
李廉方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及小学语文教育家。在小学语文课程上,他主张国语与常识合科,合科途径为单元活动和自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上,他认为教材决定教法,教材编写要依据学习心理,要开发儿童读物;在识字教学方面,他倡导在情境中识字,由"义"到"形"再到"音"等。他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设语文综合课程、实施主体教育、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学习借鉴外国教育思想等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蔡元培围绕救亡图强的时代任务,积极培育新人、改造国民,努力构建民族新文化,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形成了许多颇为一致的教育思想,共同为中国教育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夏欢 《考试周刊》2014,(22):146-147
"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是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学者、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养育的九个儿女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均取得傲人的成就。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三院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也是世界上鲜见的。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始终坚持"人必有爱国心,方可成大事"的宗旨,以"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人生态度,在十几个领域作出贡献。梁氏兄妹的成就是个人勤奋的收获,更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成功。随着历史的演变,家庭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面对世界种种诱惑,家庭教育书刊琳琅满目,家庭教育无从下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学习借鉴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爱国主义、趣味教育、寒士家风等教育内容,言传身教、中西结合、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