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意象和意象化辞格的定义、特征以及意象化辞格的审美效应、思维活动流程及其心理基础作了细微的探析。文章着重从心理和审美的角度,通过意象化辞格具有的情感驱动性、拟态描写性、扩张超越性、感物指向性和相应的神韵美、怡情美、空灵美、意趣美等特征,去透视其思维活动流程,并分析这一活动流程的心理基础:知觉的变异、心理的幻觉、心象的虚拟。最后指出:意象化辞格源于主体的变态心理感受,是主体审美直觉幻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意境美、意象美、理趣美、怀古意蕴美四个角度探讨了名胜古迹楹联的独特美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意境美、意象美、理趣美、怀古意蕴美四个角度探讨了名胜古迹楹联的独特美质。  相似文献   

4.
意象的传译是汉诗英译中传达“意美”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汉诗英译中意象之美的可译性、再现,以及意象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便富含意象美。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些意象综合使用了原型、现成、即兴、符形组合、符音生象等成象手段,便构成了这些判词意象的能指、所指和符号对象三位一体的美。然而由于汉字与英语文字一个表意、一个表音的本质不同,这些意象的美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被重意而轻形。本文试以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解析了十二钗判词中意象美的来由和其在译文中的传递,指出了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6.
约翰·多恩的《早安》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经典之作。该诗意象新奇,内涵丰富,给读者带来了极致的美学体验。从惊奇之美、意象之美、几何之美、人文之美等四种角度入手,对该诗进行了美学解读。  相似文献   

7.
从意象角度切入诗美世界,可以还原诗人文化、心灵的秘密。在意象生成、意象分类、意象建构模式等层面,李瑛诗歌创作呈现出重视意象性、主体意象稳定、抒情模式化等特征,其中意象结构主要以对喻寄托型、中心意象型和群体意象型等三大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示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本文试就《诗经》的一些篇章,从意象方面,论述《诗经》的意象美:诗中之画的意象美,意象组合的音乐美,意象的喻象美,意象的含蓄美,意象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9.
历来有关研究柳宗元(又称柳柳州)山水诗的成果已不少.本文试图从品读的角度,从柳柳州的政治遭遇来解读其山水诗中幽冷峭拔的意象及其所隐含的悲情美.柳柳州命运多舛,仕途失意,形成了其山水诗幽冷、峭拔、凄清的独特风格;诗人通过选取幽冷、峭拔、凄清的意象来抒发苦痛哀怨的悲情,这是一种悲情美.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求美倾向中存在三个层次的准则,即达到语言的形式美、意象美和语境美.从语言人际意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态和语气系统、评价系统和社会角色身份的变化分别体现了语言的三种求美倾向.本文试图通过具体言语实例,分析人际意义如何表达言语交际的求美特色,力求为美学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意象角度切入诗美世界,可以还原诗人文化、心灵的秘密。在意象生成、意象分类、意象建构模式等层面.李瑛诗歌创作呈现出重视意象性、主体意象稳定、抒情模式化等特征,其中意象结构主要以对喻寄托型、中心意象型和群体意象型等三大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叠音词能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是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段。从汉英对比和翻译角度对《西游记》的叠音拟声词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求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欣赏巨著之语言艺术,了解译者之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夸张是英汉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它进行研究的不乏其人,但本文试图从审美的新角度,通过大量的英汉例句,对夸张的价值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夸张能够创造新异的意象美,能够表现情感美,表现崇高美,还能制造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汪苹芳 《考试周刊》2010,(43):31-3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美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文探讨了诗歌意象的涵义和美学特征,再从构成审美心理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意象的传译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窥意象而运斤”之后,“意象”即被当作诗的原质而被欣赏者所重视。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常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诗歌意象来感受诗歌之美。不过,长期以来,我们对意象的理解常停留在单一的景(物)、情的关系上,其实,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意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石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一意象具有美庳宽容度。从其形象、体量、姿态、色彩、味道等不同的角度,石榴具有多重的象征、臆噙意义。石榴意泉譬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意境,深化了古典诗词自身的意象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童庆炳的文本层次论为指导,从声音美、节奏美、语义美、修辞美、意象美、绘画美和境界美七个审美角度,细致分析了蕾切尔.卡森作品A Fable for Tomorrow翻译中的理解过程与表达过程,探讨文本层次论指导下的审美鉴赏如何指导翻译实践,论证了其对提高译文质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9,(2):51-54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其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但从月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月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审美意象,主要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三个审美境界。月文化丰富了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象,拓展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层次,成为古典园林造景所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从审美、鉴赏的角度,从不同的诗篇中挖掘美的内容,筛选出审美的基本因素;诗歌中的音乐美、意象美、意境美等一系列美,从而积累审美经验,建立审美的信息网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美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才能表现出来。以英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意象的三大功能——描绘功能、抒情功能和象征功能,阐明了在英诗鉴赏的过程中,只有从意象入手,弄清其功能和作用,才能领悟诗人的意图,达到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