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前言赛艇运动是一项对肌肉力量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同样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来讲 ,力量素质也是对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其中包括赛艇运动所需要的力量耐力、速度力量和绝对力量。因此 ,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应该根据赛艇运动的特点 ,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在提高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力量素质。本文遵循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 ,针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特点和赛艇运动的技术要求 ,通过对青浦区少体校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实践 ,总结了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力量和绝对力量练习的方…  相似文献   

2.
1 最大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最大力量训练在赛艇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最大力量是力量、耐力、速度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赛艇运动的训练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也有部分运动员偏重于耐力训练 ,忽视了陆上绝对力量训练 ,还有部分运动员没有把力量和耐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项力量和专项速度耐力的发展提高。要想使运动员提高绝对速度、绝对力量 ,必须重视陆上最大力量训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速度耐力。特别是女子运动员 ,由于肌力弱 ,肌纤维细长 ,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低 ,又受到心肺功能的限制 ,所以最大力量的训练就…  相似文献   

3.
1、赛艇运动中有氧耐力的重要性 赛艇运动是一项耐力力量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有氧和无氧耐力水平,尤其是有氧耐力对赛艇运动员来说更为重要。赛艇比赛中,有氧耐力是赛艇运动员最核心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5年冬训期间国家男子赛艇队聘请外教伊格尔,引进大力量训练。结果显示:大力量训练有益于发展男子赛艇队员上、下肢的最大力量,上肢的力量耐力,以及速度力量。并且上肢的最大力量对6m in力量耐力的影响高于下肢和腰背部最大力量。结论:发展男子赛艇队员上肢最大力量有益于提高赛艇运动员的速度力量。  相似文献   

5.
赛艇是一项力量耐力性运动项目,在全程2 000m比赛过程中,高质量的力量和耐力水平,对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机体能力的关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从持续训练法到法特莱克训练法,从间歇训练及其机制的不断探索到赛艇专项代谢基础研究,从乳酸阈模式到两极化模式,到现在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耐力训练方式的不断更新,推动着运动员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赛艇运动员力量和耐力,是赛艇项目教练员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16名赛艇轻量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和赛艇运动生理特征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为期21周的力量训练方案并实施,训练前后对其2000m成绩和卧拉、深蹲两项指标进行测试,训练期间对其蹲举、卧拉和收腹3项指标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训练前后赛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最大力量素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力量耐力素质进步明显。在分析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为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赛艇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研制的力量素质测试设备,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的杠铃卧拉力量耐力训练手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说明,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可以通过功率变化来评定,可以通过功率变化幅度判断一名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通过这种简单的测试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8.
赛艇运动高原和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耐力项目,赛艇运动也因合理地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综合各家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赛艇是一项“速度-耐力”型项目,绝对力量和耐力力量同样重要。这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成绩。但在少年训练中,不应该过于强调绝对力量。因为10到14岁左右的少年运动员骨骼等器官发育未完成,过早接受大力量的训练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和肌肉类型变质等不良后果。所以应多进行耐力力量的训练。而且在初期训练阶段,因为技术粗糙,比赛中很容易导致运动员的某块专项肌肉过早疲劳,所以应多进行专项肌  相似文献   

10.
赛艇运动是一种以力量和速度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提高力量素质对提高赛艇专项水平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冬训根据赛艇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法进行力量与速度耐力素质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提高力量与速度耐力素质。在备战一届运动会训练中,根据我队起点低的具体情况,分别系统化地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力量训练法,分别对队员进行训练,一种是采用较普遍使用的分项大负荷练习+多项小负荷循环练习,另一种足采用减少大负荷即运用不同百分比练习而增加小负倚及轻托铃长时间练习,  相似文献   

11.
现今,赛艇项目广受运动爱好者的喜爱,赛艇项目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提升运动员技术水平。所谓赛艇项目,指的是水上体育项目的一种。此项运动对运动员耐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想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运动员应结合自身情况掌握有氧训练技巧,继而提升内脏器官机能。本文在项目简介的基础上,全面总结赛艇项目有氧训练意义,最后重点探究赛艇项目有氧训练方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继而提升赛艇项目有氧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赛艇运动员是一项力量性耐力运动项目,力量素质是赛艇运动的基础。有了好的力量素质,才能长时间地保持正确的划桨技术动作不变和长时间快速有力的划桨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赛艇运动是一项以有氧供能为主、强调力量耐力素质的体能主导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在赛艇运动训练实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综述优秀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进展,包括身体形态特征、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特征、专项运动素质特征以及专项技术对体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同时,通过国内外优秀赛艇运动员某些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赛艇教学与训练方法,如针对赛艇运动初学者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赛艇水上合练教学、赛艇运动员陆上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方法、赛艇教学中的诱导法与赛艇技术教学的常用手段等进行综合性论述。从而在横向比较中,对改进和完善赛艇教学与训练,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训练是竞技体育运动中常用的练习手段之一,是提高运动成绩必要的保证,是发展肌肉力量训练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柔道项目对运动员速度力量、力量耐力方面的要求很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训练和比赛。本文就近年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从项目特点和安排上进行简要总结,为柔道运动员今后的力量素质练习提供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6.
罗旭明 《体育科技》2010,31(1):50-53
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氧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无氧耐力,无氧耐力的运动表现为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短跑成绩,比赛最终的名次。采用文献资料法,就短跑运动员运动过程的能量供应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速度耐力的能量供应系统,探求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短跑的速度耐力是以糖酵解供能为基础,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强弱的是运动员机体的糖酵解供能的优劣,而速度耐力取决于短跑运动员肌肉的糖酵解能力、抗乳酸能力以及脑细胞耐酸性的能力,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的控制训练负荷和间歇时间,能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问题 赛艇运动员必须具有很好的绝对力量和肌肉力量耐力。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减少受伤,对于掌握技术也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由于女子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尤其是上肢、肩带和腰腹部位,所以在安排全年力量训练和采取具体训练手段时,应该注意有重点地考虑这些薄弱环节。力量的特点是提高较快,下降和消退也较快,所以必须坚持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18.
优秀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再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 min左右的赛艇运动需要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需要强大而完整的有氧能力基础。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领域,国内外在不同层面从来没有停止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再认识与实践。从国家赛艇队多年科学化训练的实践出发,调查、分析和总结有关优秀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理论结构、专项意义、评价和发展方法,以及与力量训练的关系,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认识的进展,以及实践中较为成熟的训练操作方法,系统讨论了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处理好力量素质与有氧耐力这一难点,提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从赛艇运动项目特征入手,对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训练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运动成绩,降低运动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鑫彤 《精武》2013,(36):30-30,32
本文从体能和体能训练角度出发,以体能选材为基础,着重分析赛艇运动中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并介绍有关赛艇训练监控体系的内容,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简要概述。通过此概括论述,使人们更加明白赛艇运动体能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