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档案》2012,(11):59
<正>飞机上坐着一对父女,父亲三十左右,女儿六、七岁。空姐非常漂亮,父亲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女儿":看什么看,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我妈一不在你怎么就这样?"父亲憋得脸通红":快吃东西,少废话,要不然以后  相似文献   

2.
奶奶的一生竟和一棵树有关。小时候,我经常看到奶奶望着门前的树发呆,这是一棵槐树。我就问奶奶你看啥?奶奶说是看树。我心里就奇怪,这树有啥看的呢?  相似文献   

3.
1958、1959两年,我在《苏中友好》杂志帮助工作,未能直接经受“大跃进”的磨练和考验,在我个人是一大损失。 1960年春季期满回国,报社一位老同志对我说:这两年你不在国内,没有犯宣传上那许多错误,以后又躲过“反右倾”那一关,够幸运的。我说:我倒不这么看。当时我要在国内,宣传上那些错误肯定会犯;“反右倾”,很可能要作检讨。不过,从长远来说,这未必没有好处。你我相处近20年,风风雨雨,过的关不算少了,可过一次长一次见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经常要将做好的文件拿给客户看,或把做好的文件拿到输出中心去出片,我用过软盘、MO、Zip、活动硬盘、光盘。前几天,我的光盘刻录机又一次进了“医院”,只好又拾起了MO驱动器,无奈文件量太大,一张MO不够,我又翻箱倒柜,找了几张MO出来,把要拷贝的文件拷进去,拿去出片。和朋友谈起这事,朋友告诉我说,“你何必这么麻烦呢?现在新出了一种移动存储器,特方便,根本用不着盘片,我刚买了一个5G的,你可以拿去试试。” 从朋友处拿了这个小盒子一样的存储器——爱国者USB移动存储王,这么小、这么轻的小东西,真能那么快地存储那么大的文件量?怀着疑虑的心情,想接到自己的Mac G3上。看了说明才知道,它的驱动装在一张软盘内,通过Mac 8500  相似文献   

5.
七八年前或五六年前,曾有同志问我:你不出本书吗?我笑,使劲摇头,不出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又过了几年,又有同志怂恿:你也出本书吧。我笑,轻轻摇头,不出的态度松动了许多。前不久,当有同志再次向我提出这个建议时,我笑,没摇头也没点头,但心里在说:也未尝不可以出一本哩。出书为啥?给别人去看。这是我过去的想法。因为是这样想的,又觉得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不一定有人愿看,甚至会惹人笑话,所以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作驻外摄影记者的心情,就像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一切全交给了自己。没有编辑或领导为你派活儿把关,分社又只有我一个摄影记者。“英国就全交给你了。”领导这话常令我汗颜,心里总在想:今天会不会漏掉新闻? 刚到伦敦的时候,一听到外面警车或消防车响警报,我便神经质地跳起来,立刻打开电视或跑到办公室看路透社文字新闻,脑子里一个劲儿地想:“出事了,我要马上去采访。”后来知道,伦敦老房子和木结构房屋很多,着点儿火算不上什么大事情,至于警笛长鸣,顶多只是表明伦敦警察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流行微博。这种微博生活久了,明显少了一份沉静,少了一种微感觉。2012年2月初,郭德纲在新浪微博发表过一段话:“你编出花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骂出血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喊出人黄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你学出龙叫唤来,我也不在你那开微博。随你叫骂,我不生气。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叫本事。  相似文献   

8.
一、广播商务,无处不在2011年春节,龙广用了两周时间共销售了130多套海南的商品房,总销售额五千多万。有人说:你们龙广卖房子好像卖白菜!这是开年龙广整合广播销售的又一成功案例。2010年末,大庆的雪地温泉节,身在三亚的我,看了周刊的图片,无语、惊叹,基本上是两片水沟的成功广播卖  相似文献   

9.
<正>上世纪70年代,看电影是老百姓极度匮乏的文娱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由老厂长陈叙一领导的上海电影译制厂为中国电影观众打开了一扇嘹望外面世界的窗。毕克、邱岳峰、尚华、于鼎、李梓、童自荣等一批优秀配音演员的作品点亮了当时简陋的银幕,他们那极富磁性和魅力的声音给那个年代的观众送去了欢笑和温馨。永远的"叶塞尼亚"叶塞尼亚: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  相似文献   

10.
1958、1959两年,我在《苏中友好》杂志帮助工作,未能直接经受“大跃进”的磨练和考验,在我个人是一大损失。1960年春季期满回国,报社一位老同志对我说:这两年你不在国内,没有犯宣传上那许多错误,以后又躲过“反右倾”那一关,够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08,(2):41-41
如果我不在广播,也许我也不会关注广播。在我们的周围,太多的人已经失去了收听广播的习惯。在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里没有这个环节。然而一旦到了危急时刻,在突发情况下,在意外事件当中,人们开始想起了广播。不信你看,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大范围雨雪,很多高速公路封闭,很多国道交通堵塞,很多行路的人堵在了路上,又饿又冷,开始给广播发短信,交流信息,请求救援。  相似文献   

12.
这一周窝囊透了,忙碌到极点不说,还被无能无趣的领导频频训斥。我定睛看着他翕动的嘴,想必那时的眼神很可怕。不过也不要紧,他其实并不看我,是啊,你有什么要紧呢?不过是单位正常运转中的一个螺丝钉而已。想到此处,烦躁之外,又添了疲倦和灰心。漫无目的地走在路上时,脚步没有了往日的匆忙,站在天桥上发会儿呆,权当看看街景。一对分不清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的小  相似文献   

13.
窗外     
不经意地向窗外瞥了一眼,看到了翠绿的麦田和金黄的油菜花。 瞧那一畦畦麦苗,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麦苗那亭亭玉立的腰身沙沙地舒展着,翡翠般的手儿轻轻地摇曳着。它们你携着我,我扶着你,像柔韧的屏,惬意地牵着春风;像神奇的毯,一直铺进天边的白云里。 它们身边的油菜花也毫不逊色哟!大家伙儿你伴着我.我伴着你,站在一起,开成一片,显得大方而又热情。远望,那似乎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偶尔有一阵风吹来,它们摇动着那纤细的腰肢,羞答答地低下头。 黄色虽不像绿色那样让人看了觉得心旷神怡,虽不像白色那样让人看了觉得纯洁…  相似文献   

14.
心中的影象     
朱红 《出版参考》2005,(5):35-35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去世了,我在网上看到帖子后,认为是值得“传播”一下的“新闻”。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某某去世了。”“谁?”朋友很认真地追问一句。我说“某某去世了!”“噢,与我没关系,我以为他早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从一家书店买回法国哲人德里达的新著《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德氏90年代文字的辑录,颇有新意,与看哲学老书不同;德里达艰深玄涩,这是又一个译本,系王逢振先生主持,权威性无可质疑,对英文水准不高如我辈当然是一个快捷的渠道,这是高兴的又一点。走进书店,对于书店那扇门,在你进入时,里与外便发生相对而言,“似是而非”的动摇。进去,对于里面而言如是;出去,对于外面而言如是。买书,使你进入德里达;而你的进入,本可在另一种体系里,即预备从一种体系迈入另一种。  相似文献   

17.
记者与读者     
198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正坐在房里看电视,老父亲走到我跟前:“阿云,有一个女同志来给你拜年。”我站起来走到小客厅,没见人,却见桌上放着一网兜苹果。“哎,怎么走了?”老父亲也颇为奇怪,“她说她是一个医生,专门从汉口跑来看你。”“是她!”我惊叫了一声,毫不迟疑地提起苹果就往楼下追,没人,又往电车站  相似文献   

18.
张弘 《出版参考》2010,(1):36-36
打开一本幻想小说,你期待的是什么?刺激的情节?惊悚的感觉?神秘又带有点飘渺和玄机?……而我合上《小河花妖》时,收获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温暖与感动。末了读到蓝得晃眼的桔梗花大片大片开放,我竟为这个编给十岁孩子看的故事泪花涟涟,并且忽  相似文献   

19.
贺卡情思     
“爸爸,你是编辑怎么人家叫你老师?”8岁的儿子有一天看了几张通讯员寄给我的贺年卡后问我.接着讽刺我:“你连我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还给人家当老师?”搐鼻子眨眼,一脸瞧不起的样.  相似文献   

20.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有读者说-现在正培养新闻发言人,怎么你又弄出个新闻真言人来?难道还有新闻假言人么? 我说,怎么没有?“大跃进”中,“亩产十万斤”的报道上了大报,不就是新闻假言人的杰作么?“文革”中,“形势一片大好”的广播震天响,不就是新闻谎言人的“贾雨村言”么?远的不再说了,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