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吴丹  余礼 《高中生》2009,(1):38-39
原题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个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个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  相似文献   

4.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林贵 《物理教师》2008,(10):31-31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Z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3题的解法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2008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3题题目如下: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9.
例(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3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运动学作为高中物理必修的开篇之作,显得基础而简单,但却是高考物理最显能力的内容,在高考中既是老题,也是永恒的主题,并且由于其规则简单,人手容易,十分切合高考的公平原则.本文对全国理综Ⅰ的一道考题进行分析,指出其求解策略和能力考查要求. 试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3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正>一、结论的引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E:y2=2px(p> 0)和点H(3,4).点Q在E上,且■.(1)求E的方程;(2)若过点H作两条直线l1,l2,l1与E相交于A,B两点,l2与E相交于C,D两点,线段AB,CD中点的连线的斜率为k,直线AB,CD,  相似文献   

12.
题目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焦点在x轴上,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l2,经过右焦点F垂直于l1的直线分别交l1、l2于A、B两点,已知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给出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O:x2+y2=1,C:(x+1)2+y2=9,直线l与圆O相切,与圆C相交于点A、B两点,分别以点A、B为切点作圆C的切线l1、l2,l1、l2交点为P,则OP的最小值.A. 9 B. 7 C. 3■ D.■这道题是江苏省海门中学、苏州中学、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四校高三联考的单选压轴题,答案为D.我校学生在该题的得分率高达0.74,如此高的得分率是否与本题在试卷中起到单选压轴作用的地位不太匹配呢?和学生交流后发现,  相似文献   

14.
题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间距相等的A、B、C三点.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求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参加了一次数学教师解题比赛,比赛试卷中有许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试题,赛后笔者对一道填空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各位同行分享如下:试题:如图1,直线l1、l2、l3相互平行,且l1、l2间的距离为l,l2、l3间的距离为2,等腰△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三条平行线上,AB=AC,∠BAC=120°,则等腰△ABC的腰长是<sub><sub><sub>.1.试题解法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6.
文[1]、文[2]研究了以椭圆中心为重心的椭圆内接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及其定值,笔者进一步类比探究发现以抛物线焦点为重心的抛物线内接三角形也有许多优美的性质,下面就这一类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与大家一起探讨.如图1所示,A(2pt21,2pt1),B(2pt22,2pt2),C(2pt23,2pt3)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三个不同的点,F(p/2,0)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已知点F是ΔABC的重心,抛物线在点A,B,C处的切线分别为l1,l2,l3,且l1∩l2=C′,l2∩l3=A′,l3∩l1=B′.  相似文献   

17.
已知小圆⊙O与两大圆⊙O1、⊙O2分别切于点N、M,且三圆圆心不共线.设⊙O1与⊙O2交于A、B两点,MN与AB交于点K,O1O2的中点为P.性质1 K、O、P三点共线.证明:显然,点O1、O、N,O2、O、M分别三点共线.如图1,联结O1N、O2M,设直线MN与⊙O1、⊙O2的另一交点分别为C、D.联结CO1、DO2并延长交于点Q.  相似文献   

18.
第一题已知锐角△ABC的外心为O,K是边BC上一点(不是边BC的中点),D是线段AK延长线上一点,直线BD与AC交于点N,直线CD与AB交于点M.求证:若OK⊥MN,则A、B、D、C四点共圆.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线与椭圆例1已知长方形ABCD,AB=22(1/2),BC=3(1/2),BC=3(1/2)/3。以AB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所示。(1)求以A、B为焦点,过C、D两点的椭圆Q的标准方程;(2)已知定点E(-1,0),直线y=kx+m与椭圆交于M、N两点,求证:对任意的m>0,都存在实数k,使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过E点。  相似文献   

20.
第49届IMO试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斌  冯志刚 《中等数学》2008,(8):F0004-F0004
第一天 1.已知H是锐角△ABC的垂心,以边BC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BC交于A1、A2两点;以边CA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CA交于B1、B2两点;以边AB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AB交于C1、C2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