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专题节目划分为四大类,即报道类(含纪录片)、栏目类、非栏目类和其他类,讲故事是目前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发展方向,且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一、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倾向  相似文献   

2.
乐嵩  梁峰 《新闻前哨》2006,(10):51-53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有的学认为,电视专题的字必须依附画面而产生,因为电视以“视”为中心,字只是补充“画意”未尽之处;有的学认为,电视是视听艺术,“视”与“听”应参半而为之,因为看(视)是审美活动,而听亦是审美活动,因此,要求电视专题的画面与字形成天衣无缝的整体。实践证明,电视专题是一门综合艺术,无须强调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要强调声画对主题的共同烘托性,即它们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各自完成自己“联合的职责”。只有树立这样的创作意识,才能把“声”、“画”摆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刘谧 《当代传播》2007,(4):113-114
本文试以优秀的以案说法型法制节目为例,对电视法制专题节目文本制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梳理,对诸如栏目类型、栏目定位、选题、采访叙事、演播室说法等元素在电视法制节目制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归纳阐释,希望能够对这一类节目有更为明确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4.
深圳电视台的《法治纵横》栏目是1995年11月在广东省将深圳确定为依法治市试点市的大背景下推出的,迄今已播出350多期,经过7年多的“洗礼”和磨练,逐渐成熟并成为全国同类栏目中的知名品牌,节目在全国近20个省市电视台交流播出,1997-2002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电视法制栏目类一等奖,短片类一、二等奖和中广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评比栏目类二等奖。是深圳电视台少数“存活期”超过7年的栏目之一。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是电视艺术存在的前提 ,但电视纪录本身无所谓艺术与非艺术。它只能作为电视艺术活动的起点 ,在不改变纪录对象“物质现实”外观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对象的存在状态、存在结构、自在流程、审视角度 ,使电视活动走向艺术。从电视纪录开始的电视艺术 ;固然是从电视纪录“复原物质现实”的技术本性开始 ,但结果却不止于复原“物质现实” ,它是通过与主体诠释互动、创造把握对象的全新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央视建立专业频道为发端,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始了频道专业化的改革,这是中国电视体育的一大进步,也为电视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过去占综合频道较少份额的体育节目现在独树一帜组建专业频道,这表明电视体育节目开始进人大发展时期。自立门户的体育专业频道需要大量的资金办节目,为此,从频道策划开始一个严峻的话题就摆到重要位置:如何妥善处理电视体育宣传和电视体育经营二者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实行体育频道专业化后理应遵循电视产业规律,以舆论宣传为导向,以经营创收为基点,以产业开发为龙头,一手抓舆论宣传,一…  相似文献   

7.
电视专题是围绕某一热点社会事件或现象进行的深入、详尽的报道,贴近社会现实,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同时具有思想性和启迪性,是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这就对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后期制作作为节目成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后期制作人员的思维对于节目效果的作用不言而喻。笔者认为,电视专题节目后期制作人员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才能做出更加精彩纷呈的电视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以传播学淡化或否定电视宣传的喉舌作用;用一种虚伪的中性的所谓电视是多功能、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回避电视这一现代化宣传工具的阶级性与政治倾向性。在电视专题典型报道中掺进许多“杂质”,冲掉电视宣传的指导性作用,冲掉典型报道的楷模作用。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的反映,不得不令人深思。故笔者欲结合当前电视专题节目中典型报道的“杂质”问题进行一些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应该肯定这几年电视纪录片正在健康成长,而且进步明显。据参与过中央电视台三届“中国电视纪录短片展评”活动的权威人士介绍:参评节目一届比一届好,特别是第三届参评节目与第一届相比,可说是天壤之别,足见这几年电视纪录片的进步,而且涌现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专题(纪录)片是记录客观、反映真实的电视作品。通常情况下,它记录的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生活,但是也有许多例外情况。分析专题(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拍摄时事件正在发生,创作者此时并不知道事件将怎样发展,或虽然能预见到结果,但结果尚未发生,创作者去记录这一事件的完整过程或事件中人物的表里情状,换言之,题材的时态是"现在进行时";而另一种情况是,创作者在得知某人发生某事时,事件  相似文献   

11.
李利 《声屏世界》2007,(8):50-51
电视专题节目的策划光有“好点子”还不行,重要的是可操作性,是否适合电视的表现,所以策划人不仅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熟练地掌握电视语言,在此基础上开放思路、大胆创新,创作出优秀作品。笔者认为,电视专题节目策划有五个关键点,把握好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视散文顾名思义即电视化了的散文。电视是它的外化手段、它的二度创作。离开“电视”这一载体,电视散文也就不复存在。综观电视散文的创作,屡有误区存在。许多创作者无法分辨电视散文与电视专题的差异与区别,将电视散文拍得像一部专题片,失去了电视散文所特有的空间感、诗性、设计性与故事性,将很有韵味的电视散文搞得寡淡无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电视语言应当尽量通俗化。对此观点.似乎没有谁提出过异议,笔者也没有什么“石破惊天”的新说法,但是笔者认为,电视语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过于强调“通俗化”确实带来了诸多问题,这是必须引起注意并尽快加以纠正的。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电视形态开始逐渐挣脱传统意识形态说教的桎梏,其主要表现形式便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纪录片运动。这一纪实运动的生命可以说就是对“真实”的追求。《生活空间》《新闻调查》(中央台),《纪录片编辑室》(上海台),《生活》《纪录》(浙江台)等栏目推出的纪录片作品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手法、全新的理念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看惯电视专题片连篇累牍的宣传与说教的中国观众,被电视纪录片的朴素纪实手法所震撼。  相似文献   

15.
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如何看待纪录电视(电影)的真实性这一特征,即“非虚构”电视(电影)。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去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打开电视,不难看到这儿那儿出现的语言文字差错。观众对此啧有烦言,有的观众干脆不客气地直斥电视台“缺少文化”、“误人子弟”。也许正是注意到了我国荧屏存在的这一严重情况,国家厂电总局领导在回顾1999年宣传工作日寸,将“语言差错太多”列为厂播电视特别是电视宣传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郑重其事地提了出来。然而,电视界对此似乎没有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电视记录片以其原汁原味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电视观众的注意。其实,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而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立的。形象地说,纪录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现场直播”。“纪录”一词documentary的词根就是档案纪录。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以传播学淡化或否定电视宣传的喉舌作用;用一种虚伪的中性的所谓电视是多功能、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回避电视这一现代化宣传工具的阶级性与政治倾向性。在电视专题典型报道中掺进许多“杂质”,冲掉电视宣传的指导性作用,冲掉典型报道的楷模作用。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的反映,不得不令人深思。故笔者欲结合当前  相似文献   

19.
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近二、三年来,我们不难发现电视里播出的各种栏目类、非栏目类专题节目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而且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离老百姓更近了.主持人频频出现在现场,摄像  相似文献   

20.
龚劲  邱艳 《新闻前哨》2009,(8):76-77
在中国电视期盼大规模改良和创新的今天,关于电视“克隆”,目前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坚决反对“克隆”.认为它阻碍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另外一种则认为“克隆”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