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珺 《新闻窗》2012,(4):105-105
电视艺术,又被称为“声画艺术”。在我们充分肯定画面语言是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时,切不可忽视有声语言在电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有声语言,则主要体现为电视艺术作品的解说词。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天天可以看到很多意义不大,没有意义的画面,即所谓“声画两张皮”现象,由于画面的传播功能低下,“声画两张皮”的现象永远不可能消除。“声画结合”不具有普遍意义和理论品格。能概括电视传播声画关系的,不是“声画结合”而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声画同在”。“声画结合”论研究具有双重错位:一是从传者出发而不是从受者出发,二是以对艺术类节目的研究代替对电视传播的全面研究。本文下篇分析了画面崇拜者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强调了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以语言为基础”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实际工…  相似文献   

3.
电视突出的优点就是视听兼备,声画并茂。视与听是我们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眼耳并用,能在人脑中录下事物的基本特征。据专家研究,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0%;看到的信息能记住30%;那么边看边听就能记住50%。声画并茂视听兼备的综合传播顺应了人类的生理特征,必然会得到快速发展。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趋向求真求实。电视艺术顺应了人们对真实的追求。新闻和纪实性专题节目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窗口。观众要求在声和画应用上具有  相似文献   

4.
李姝 《新闻传播》2010,(1):79-79
电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声画合一,图文并茂。而画面上的字幕是其中一个重要艺术元素。字幕运用的得当、恰到好处,不仅能准确地表达画面之外的含义,还能对画面起到一定的修饰和画龙点睛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视配乐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建华 《视听纵横》2006,(5):102-103
电视是视听艺术,而电视人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仅偏重于对画面的考究,忽略了音乐在电视中的正确运用。一些电视节目画面语言非常精致,音乐选配却不够协调,甚至声画两张皮,只注重眼睛不注重耳朵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界关于电视声画关系讨论进一步展开,“声画结合”已经成为广大电视从业人员的共识。即声音和画面是电视媒体实现传播的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要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就必须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然而,电视新闻的现状却是:一方面大谈电视画面的特点,强调“图像崇拜”,要以鲜活的、独特的、可视性强的电视画面去吸引、感染观众;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声画一体与“耳”“目”并用钱松樵自从电视问世以来,人们总足习惯于把“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当成其主要审美特点与优点。与此同时,电视究竟应以画山为主还足以声音为主的争论也接踵而来。有人认为,电视顾名思义足以看为主的,理所应当突出画面;也有人认为,声音...  相似文献   

8.
字幕是电视机荧光屏上映出的文字。一般来讲。人们每秒可读解6—8个汉字,电视字幕汉字的出现数不定,多则十几个,少则几个。一般情况下,停留3秒以上就可以让观众看清字幕并理解画面的含义。在电视新闻这个包容着声画艺术的媒体中,字幕已被作为与画外音、解说词同样重要的“第二解说”。电视字幕丰富了视觉感观,较画面而言,更为直观地传达给了观众所要了解的信息,对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新闻的主题既是点睛之笔,又起到了深化画面主题的作用。如果字幕能和图像完美地结合起来,就能大大提高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9.
丁涛 《新闻窗》2006,(4):31-32
电视创作是“形象、理念、感情”三者的统一。电视的特点决定它主要是以画面语言即用“形象”说话的,但说什么话,对谁说,以什么方式说,这里就涉及“理念”和“情感”的问题。对此,在电视界存在声画“两张皮”现象的今天,电视新闻画面的“细节”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要拍出令观众满意的电视新闻作品,使电视纪实语言凸现出“人本化”的新理念,就要突出“细节”描写,这是电视新闻创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电视是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是声画艺术。从标清到高清,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环绕声,电视声画艺术形式的实现越来越依托于影视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日臻成熟。纵观当下全国各大广播电视媒介,正处于高清电视、立体声、5.1环绕声的路口。音乐学家豪普德曼说:"声音是流动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陈飞 《新闻采编》2010,(2):5-6,10
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侧面、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了对画面的处理,而忽视了音乐和音响的效果,有的甚至把音响和音乐混为一谈。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是由于音响的基本作用和美学功能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电视中的声音包括语言(包含解说)、音乐和音响。  相似文献   

12.
电视,这个凝聚着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艺术的"天使",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尤其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电视这门综合艺术,成为了一种能够包容各类艺术形式并具有世界性的"电视文化"。一些电视摄像在拍摄节目过程中,不重视或不善于调动画面的表现力量,致使有的节目的影片出现画面表达意思不明确、画面与语言缺少内在联系、声画两张皮等现象;也有的画面信息量小,本来能用三五个镜头说明的问题,却  相似文献   

13.
自从电视以其画面吸引了千千万万观众以来,中国电视学术界便特别注意对画面的研究,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电视传播以画面为主。那时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不对,电视传播是以语言为主的。90年代初还曾因此打过一场笔墨官司,那时的主流派不再讲以画面为主了,而是强调声画结合,但是依旧不能同意以语言为主的观点,而那种声音却一直不肯认输,虽然它也承认声画结合的创作原则,但是仍然坚持电视传播以语言为主的观点。(见朱光烈《对一个定论的异议》,《电视研究》1990年第1期),于是这种声音便受到了十分广泛的批评。离开电视机到厨房…  相似文献   

14.
电视声画的形态、关系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如体育转播可以算是以画面为主,声音的解说、评论作辅助;谈话类节目是以声音为主,画面同步记录及传递谈话者所处的环境,谈话者的眼神、表情、手势、体态、服饰、举止及话者相互的距离等信息;纪录片由于创作者不少是以“电影眼睛”为宗旨,虽以画面为主,却是“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12页),  相似文献   

15.
电视散文是电视文艺中的一个新的艺术样式。简单地说,电视散文就是运用电视的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给文字散文配上画面、音乐等富于动感的情节,把文字表述形态转化为视听综合表现形态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散文集电视和文学之长处,传达给电视观众一个声画结合的场信息量,使观众从中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6.
电视是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视听艺术。画面信息量的大小构图是否完美、准确,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一个优秀的电视接着不仅仅是一个只会按动摄像机开关,记录下眼前景象的“记录员”,更不是一个按图索骥,被动听命于编导摆布的“操作员”。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新闻还是专题,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解说词.有人说电视应以“视”为主(即以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听”为辅(即以解说词补充画面).也有人说解说词应是电视片的中心或者说是主题,当画面难以表达具体的精神、思想等抽象的东西时,就必须依靠解说词来深化主题.无论是哪种见解,都与一个问题相关——电视离不开解说,解说也具有自己的“功”与“过”.这里所说的“功”与“过”并不是指解说词(广义的)本身就有其功过是非让人评说,而是说任何一篇解说词(狭义的)如果把握、采写不得当,就会造成令人遗憾的“过”.反之,解说语言贴切,生动感人,赋予画面以深刻的意蕴,这也就是我们所要阐述的“功”.严格说,作为电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说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看,它都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也不能称之为语言艺术,它是专为阐释片中画面而写的,跟随画面的起伏而跳跃.它断断续续,思维和逻辑上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它既不是“看图说文”,也不能独立成章,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与特征,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篇好解说词,都能恰如其份地把握片子的格调.因为对电视画面而言,它所塑造的形象往往是不带任何主观意识既具体又实在的客观现实.如画面中的一棵柳树在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声音的创作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是一种最能展现视听艺术的电视体裁。然而,长期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视"和"听"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更有甚者,有的作品干脆把这两种形式剥离开来对待,给人造成"假"和"做作"的感觉。"长期以来,同期声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一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专题,通常指的是论人叙事,以画面加解说为主的形象类、综合类的专题,这类专题曾在我国电视兴起的初期阶段发生过重要的作用。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主创人员创新意识的增强以及技术手段的进步,电视宣传进入新阶段。电视专题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栏目类型、非栏目类型、纪实型、政论型、访谈型、说话型、现场直播、连线直通等各类专题异军突起,五彩缤纷,这无疑是电视宣传手段的一种进步。纪录性的专题一时似乎遭到了冷落,被有些同志认为“手法陈旧”、“方式过时”了。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笔者认为纪录性的专题,不仅…  相似文献   

20.
张晟 《新闻前哨》2007,(2):78-79
电视,较之其它媒介或学作品,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具有声画形象。从事电视工作的人,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做好“声画形象”的章。有人研究电视稿,有人钻研电视摄像,还有人提倡声画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使我认为,“细节”也是做好“声画形象”不容忽视的要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