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数学课本在一些例题之前安排了准备题,为新知识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并为例题的教学发挥铺路搭桥的作用。放弃或忽视准备题的教学,将会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第四册课本有四道准备题,现试说每道准备题的准备及教学对策。1.准备题: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根。自己摆一摆。准备:它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准备题,目的是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初步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含义。这里要用到“同样多”的概念,明确第二行比第一行多2根,就是第一行同样多的4根再加上2根。对策:只有向学生揭示两行木棒的联系与区别,才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之有方,动之有序。在引导中要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四册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例4)之前,安排了摆小棒的准备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操作训练当中,建立起鲜明的"比谁多"的表象,把思维训练贯穿在操作过程之中,为例4的教学架起一座思维的桥.根据"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和学生思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在准备题教学之前,可安排两道口算题:(1)有黄花5朵,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红花有几朵?(2)蓝子里的苹果有4个,梨有5个,梨比苹果多几个?这样从复习"同样多"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概念入手,可以为学生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表象扫清障碍.然后,请学生拿出小棒,通过亲手操作,清楚地认识在摆的第二行里哪是与第一行  相似文献   

3.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教好这部分内容,要通过直观,在学生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搞清数量关系。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5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并回答有关问题。如:1.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了几根?2.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先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再摆2根,第二行共摆了几根?  相似文献   

4.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出,建议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从直观入手,加强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在师生准备好教具、学具的前提下,课本第74页的准备题可以分两步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1.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几根?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怎样摆?第二行摆几根?通过实践,明确第二行的根数是由与第一行同样多的5根和比第一行多的3根组成,初步建立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应用题的早期编题训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点. 1.根据实物演示编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演示实物能创设一种应用题的情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所以在应用题的启蒙阶段,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演示进行编题.如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桌上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让学生根据这一情节编题.学生编出求和的简单用题后,教师又从桌上的9根小棒中拿出一根,要求学生按这一动作编题(编出求剩余的应用题).经过这种练习,使学生在认数阶段就接触到了应用题的雏  相似文献   

8.
一、缘起课堂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时,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教学片段。老师让学生用一根绿色小棒和两根红色小棒进行以下数学活动:先摆一根绿色小棒,再摆两根红色小棒,并且使两根红色小棒都与绿色小棒垂直,最后看一看这两根红色小棒有什么关系。(原题是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5页)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摆成一排。摆好之后,再添上1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师: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小棒,就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究竟摆了多少根小棒?(生自主摆小棒,摆后交流摆法)生:老师,我是1根1根摆的,我一共摆了11个1,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生:我是5根5根摆的。我摆了2个5,2个5根就是10根,加上多的一根,就是11根小棒。生:老师,我觉得我的摆法最简单了。我一边摆了10根小棒,另一边摆了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师:为什么觉得你的摆法最简单呢?生:(答非所问)老师,您买过铅笔没有?师:(故作惊讶)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一、缘起课堂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时,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教学片段.老师让学生用一根绿色小棒和两根红色小棒进行以下数学活动:先摆一根绿色小棒,再摆两根红色小棒,并且使两根红色小棒都与绿色小棒垂直,最后看一看这两根红色小棒有什么关系.(原题是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5页)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应用题时,教材先安排了"准备题"的教学。 有两位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不 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不一样。 片断一:(每个学生先准备15根小棒) 师:(挂上卡片)按要求摆小棒,然后填空。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3个2根。 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学生纷纷动手摆小棒,一会儿就摆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 行的几倍?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7页练习二十七第7题:“小林拿一些火柴棒摆了9个正方形。如果用这些火柴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多少个?”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本题时,只考虑一种情况,即用4根火柴棒摆一个正方形,用3根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由算式:4×9÷3求得可摆12个三角形。其实这仅是本题一个答案,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本题答案不但不唯一,而且有无数个。  相似文献   

13.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在教学实践中,这道习题的设计会对一年级学生产生以下负面作用:一、不利于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课堂教学中,当老师问“正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正方形有4条边”,这是正确的;可当老师问“长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有6条边”,这就是错误的了。细细品味,何以如此?根源就在于老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14.
课题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操作内容】 1.摆图形片,边摆边数数;用小棒摆熟悉的图案。 2.摆图形片比大小;一一对应摆,比多少,摆小棒比长短。 3.摆学具,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10以内的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小棒首尾相连摆,或不同的图形片相间摆,边摆边说数序。 5.用学具操作说明“加上”、“减去”的意义,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5.
四册教材第三单元“万以内的减法”中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类应用题。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其数量关系呢?有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假设法“第一行摆10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3根。第二行摆了几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教材第93页例4)研究方法设计 摆一摆:(1)课桌左边放3根小棒,右边放4根小棒,合起来有几根小棒?(指导学生用手把左、右两边的小棒合在一起,再口算出得数)(2)先在桌上放3根小  相似文献   

17.
【案例】师:(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生:知道了一共有14根小棒。师:你是怎么算的?能用小棒摆给大家看吗?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师:你能再数一次给大家听听吗?(生1数)生2:我是用小棒摆的。  相似文献   

18.
<正>例题1用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如图1),照这样摆下去,第9个图形中需要多少根小棒?观察图1可知,(1)中有3根小棒,(2)中有7根小棒,(3)中有1 1根小棒。从得到的数中寻找规律,可以发现,7=3+4,11=7+4,所以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4根小棒。(4)中需要11+4=15(根)小棒。(5)中需要15+4=19(根)小棒。  相似文献   

19.
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万以内加法应用题的另一种形式。教材在讲授这种应用题之前,安排了一道准备题,让学生自己亲手摆小棒,从中体验出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的知识形成结构,进一步领会和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为正式学习解答这种应用题打好基础。 教好这道准备题,可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指导学生第一行摆3  相似文献   

20.
一、在课的引入中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往往要通过一些准备题进行过渡。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学具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就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设计准备题的。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2根小棒,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5倍,第二排摆多少根?为什么?摆后学生回答:“求第二排摆多少根,就是求5个2是多少,所以摆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