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罗战友  祝行  陶燕丽  邹宝平 《科技通报》2019,35(11):153-156,161
电渗效率的有效评价可以准确反映土体的加固效果。本文采用杭州软黏土,基于不同初始含水量与含盐量研究电渗效率,主要从电渗运移量和能耗系数两方面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含水量试验,电渗运移量的曲线随时间始终沿某一条直线上下波动,且含水量越高,对应的直线越低,能耗系数均随时间先降低后维持稳定;对于不同含盐量试验,电渗运移量的曲线在试验前期随时间沿某条直线上下波动,在试验后期逐渐减小,能耗系数均随时间缓慢增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相同体积的土体,电渗法电能损耗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遇水易软化、崩解,造成工程性质不稳定。为合理利用开挖产生的大量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进而克服碎石回填路基料来源困难、成本高的不足,本文依托华东某重大工程项目,对开挖区典型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P.O.32.5硅酸盐水泥对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进行改良及配合比方案设计,开展了不同水泥掺量及含水量下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水泥改良回填料(简称改良回填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击实试验研究,随后利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了泥质粉砂岩水泥改良回填料微细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掺量4%~20%范围内改良回填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软化特征,改良回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硅酸盐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较原状土有大幅提高;(2)含水量10%~20%范围内改良回填料干密度随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改良回填料最优含水量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呈现降低的变化规律;(3)改良回填料的微细观结构表明水化反应在土颗粒间形成了胶结骨架,且整体结构会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冷却水入口温度对管式换热器内壁腐蚀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茂名市梅江江段的水样进行模拟换热器腐蚀过程实验,模拟实验研究了冷却水入口从20℃-40℃的区间内,冷却水对管式换热器腐蚀速率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并就流速对腐蚀速率的影响逐一作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速率显示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腐蚀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腐蚀机理为:腐蚀是由对流传质和表面反应共同控制,低流速以对流传质为主,流速增大起到方便致腐蚀离子微生物向换热器表面扩撒,腐蚀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自主设计的渗透淤堵试验装置,采用不同单位面积质量(等效孔径)的土工织物对砂质粉土和黏土进行了高水力梯度条件下的室内渗透淤堵试验,对高水力梯度下不同土体和土工织物的渗透淤堵规律及机理展开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和解决排水工程中土工织物滤层淤堵问题提供依据。试验数据表明,在水力梯度升高时,砂质粉土与土工织物系统不易产生淤堵,由于黏土起始水力梯度的存在,黏土的渗透系数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但在极高水力梯度时,由于渗透力大大增加和压实作用,会导致土工织物表面及内部含土量增加,黏土与土工织物复合系统的渗透系数随时间逐渐减小。在较高水力梯度下,使用较小孔径的土工织物会造成渗透系数的显著减小,较高水力梯度下的黏土排水工程可以适当采用等效孔径稍大的土工织物以避免淤堵。极高水力梯度下的排水工程应当采取降低水力梯度或者增加土工织物厚度的措施避免土工织物破坏。  相似文献   

5.
渤海滨海重黏性盐渍土淋溶过程中的盐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渤海西岸重黏质盐渍土进行土柱淋溶脱盐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淋溶过程中,随着土壤含盐量的下降,在整个过程中,Na+、Cl-随土壤含盐量的下降而下降;由于土壤盐离子的初始含量和迁移能力的不同,K+、Ca2+、Mg2+、SO42-的含量随淋溶水增加而减小,在淋溶水接近土壤质量后含量稳定;而HCO3-与其它离子不同,出现随淋溶液增加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壤盐离子的迁移,土壤的pH值随土壤含盐量的的减小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从原土的8.50增加到土壤含盐量为1.6g/kg时的9.86,并在土壤含盐量小于1g/kg后又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淋溶实验表明,在滨海重黏性盐渍土的淋溶改良过程中,需要注意因脱盐而造成的土壤碱性增加的现象,控制淋溶水的数量和采取其他相应的降碱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描述橡胶砂复合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直剪试验,分析不同掺量和粒径的橡胶颗粒在不同围压下橡胶砂复合土抗剪强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橡胶砂复合土的抗剪强度主要由内摩擦角决定;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内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加一定量的橡胶颗粒可以提高风积沙的抗剪强度且最佳粒径为1.18mm。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火电站锅炉过热器用钢钢研102、T91、TP347进行了高温氧化及模拟煤燃烧时碱金属硫酸盐(Na2SO4·K2SO4)沉积在金属表面而发生的热腐蚀进行了腐蚀动力学研究,并针对200MW发电机组常用的102钢采用表面喷涂Cr,C2-NiCrAl金属涂层以提高其热腐蚀抗力。结果表明,高温氧化性能TP347钢最好,氧化速率符合抛物线规律;而102钢的氧化速率几乎呈直线规律。热腐蚀实验中,3种整体材料腐蚀后的质量增加都接近直线规律,说明它们抗热腐蚀的性能都比较差,涂层能有效的隔离腐蚀介质,防止基体氧化和腐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22Mn-13Cr-3Ni-1Mo-1Cu-0.3N奥氏体不锈钢在冷轧过程中显微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增加,奥氏体晶粒不断长大。在1000℃固溶处理后,奥氏体不锈钢织构主要由旋转立方(r-cube)、高斯(Goss)及少量的立方(cube)织构组成,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r-cube和cube取向强度降低,B取向强度增大,而Goss和{112}110取向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ydrus-1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区不同初始含水量(θ0)情境下土壤中氟化物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不同θ0下土壤氟化物浓度(CF-)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65 d之前低θ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大;365 d与1095 d之间低θ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小;时间上不同θ0的土壤CF-变化,前期快速吸附阶段(0~100 d),土壤以淋滤为主,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小;中期吸附衰减阶段(100~365 d),期间土壤对氟化物吸附占主要地位,埋深较浅的土壤(0~2 m)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大;后期吸附稳定阶段(365~10950 d),期间土壤中氟化物浓度降速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变大。可见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土壤中CF-受θ0影响,研究区工厂建设应该做好防...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油藏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堵塞的问题,采用ST公司生产的固体沉淀测试系统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和流体流动速度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低流速下,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受压力因素影响不敏感;高流速下,随压力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幅度较明显,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温度越高、流速越低时,形成的沥青质沉淀颗粒就越小,并且温度越高沥青质颗粒尺寸随着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小;(3)随温度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干热岩开发的有效深入,干热岩换热器关键材料的使用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模拟干热岩地下水环境,在不同条件下对纯铜及铜合金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进一步进行干热岩换热器材料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光学显微镜和SEM可以看出紫铜和镍铜仅有轻微腐蚀,而黄铜腐蚀严重;全元素分析表明紫铜和镍铜中O元素含量略有增加,表面形成有效钝化膜;拉伸测试表明紫铜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在腐蚀后有轻微降低;电化学测试进一步表明,紫铜阻抗弧度变化较小,耐腐蚀性能较好。研究结果为干热岩换热器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汽轮机转子用钢为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汽轮机转子用钢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用ANSYS软件模拟汽轮机转子在不同快速热处理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汽轮机转子用钢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微观组织中片层状结构数目逐渐减小,颗粒状组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张建辉 《科技通报》2021,37(5):89-92,96
以真三轴仪为基础,模拟了在三维应力条件下Q2黄土的受力状况,通过4个含水率、4个中主应力比、4个不同固结围压下的Q2黄土真三轴试验,在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下黄土的应力应变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 Q2黄土的损伤特性变化规律.结论如下:基于不同含水率、不同中主应力比、不同固结围压下Q2黄土全量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了 Q2黄土损伤演化发展特性.同一固结围压、含水量条件下,不同中主应力比时损伤比变化曲线均趋于 1,同一含水量条件下,随着固结围压增大,初始剪切损伤比逐渐减小;同一固结围压下,随着含水量增大,初始剪切损伤比逐渐增大.围压较大时,Q2黄土的原生强度得到充分发挥,剪切初始损伤比较小,剪切过程中损伤比变化区间较大;含水率大时,Q2黄土表现出原生结构强度较小,剪切初始损伤比较大,剪切过程中损伤比变化区间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揭示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以沿海滩涂淤泥为原料土、水泥-粉煤灰作为主固化剂配置固化而成的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与固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详细探讨了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氯化钠等主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滩涂淤泥固化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提高固化土强度的机理。结果表明:龄期以及水泥、减水剂、石灰、石膏、粉煤灰、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等的掺量均对固化土的强度有影响。水泥和粉煤灰掺量越多,固化土的强度越高,而外掺剂,如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掺量存在临界值。在临界值内,固化土的强度随外掺剂的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值后,则随外掺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龄期对固化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7 d龄期下的固化土的强度要远小于28 d时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揭示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以沿海滩涂淤泥为原料土、水泥-粉煤灰作为主固化剂配置固化而成的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与固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详细探讨了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氯化钠等主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滩涂淤泥固化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提高固化土强度的机理。结果表明:龄期以及水泥、减水剂、石灰、石膏、粉煤灰、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等的掺量均对固化土的强度有影响。水泥和粉煤灰掺量越多,固化土的强度越高,而外掺剂,如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掺量存在临界值。在临界值内,固化土的强度随外掺剂的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值后,则随外掺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龄期对固化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7 d龄期下的固化土的强度要远小于28 d时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9,(2)
以水灰比和偏高岭土掺量为变量,对45个70.7mm×70.7mm×70.7mm立方体混凝土砂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借助火山灰效应量化指标反应偏高岭土的火山灰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偏高岭土的火山灰效应贡献率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而先呈现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最佳掺量介于10%到20%之间;偏高岭土的火山灰效应贡献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呈现单调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总含碘量的增加,乳剂的离子电导值迅速增加,而感光度在某一总含碘量时最大.增大碘溴化钾溶液中碘溴比,将导致碘向外层的均化,使离子电导增加.随着碘带向T颗粒边缘移动和其形态比的增加,乳剂的离子电导值也增加,而其感光度逐渐减小.本文用隙间银离子与光电子合理的匹配解释了感光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低温下在Mg-Li合金表面沉积Ti/TiN复合薄膜,薄膜厚度约为1.6μm,靶材是纯度为99.99%的钛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M263A电化学系统等技术分析了薄膜的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在0.35wt%NaCl中的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腐蚀电位较合金基体正移82.6mV,腐蚀电流降了一个数量级,析氢速率也明显减小,说明Ti/TiN复合薄膜提高了镁锂合金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19.
管线钢在高温形变过程中,其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本文采用热模拟试验方法、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及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高温形变量对X70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形变量的增加,可使得X70管线钢的冲击韧性增加,韧性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形变造成了针状铁素体和M/A组元的细化和铁素体中位错密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以石墨粉和铅锑合金为原料,TiO_2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石墨粉/铅锑合金复合材料。研究石墨粉对铅锑合金在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上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其微结构,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考察了石墨粉含量、烧结助剂TiO_2含量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石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降低,弯曲强度增大,电阻率降低,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增大。烧结助剂TiO_2含量为3. 0%时,复合材料强度适宜,导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