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阐述某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现浇混凝土道床板出现的裂缝,分析了现浇混凝土道床板的裂缝成因,提出了防治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的具体措施及裂缝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兰新二线无砟轨道部分段双块式现浇混凝土道床板出现的裂缝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阐述了现浇混凝土道床板的裂缝成因,并提出了降低干旱风沙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的具体措施,对今后类似条件下现浇混凝土道床板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得到了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影响。通过较为合理的选用有限元单元类型、道床板模型、支撑层模型、CA砂浆模型、钢轨和扣件模型,分析列车荷载不同作用方式、位置得出了轨道板、支撑层的应力图和应变图,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岔区长枕埋入式和岔区博格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设计情况,对国产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设计主要应解决道床板分段长度的确定、转辙机区域细部设计、道岔区为确保施工"零位移"的加固措施及岔区排水设计等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也得到飞速发展。其中,高铁作为一种新型而又十分重要的交通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与肯定,并且也为当下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波助澜,因此,我们必须把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众所周知,高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轨道是采用无砟轨道,即高铁在建设时路基上面没有石子和煤炭碎片,而是采用专门制定的钢筋混凝土材质的道床板。采用无砟轨道的好处是构造时速快,铺设效率高,并且列车在投入运行时运行更为平稳,因此它是高铁建设的不二选择。但是,由于我国现今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对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操作还并不成熟,导致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工作并不理想。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其次详细分析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难点;最后又对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控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青荣城际铁路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施工,同时考虑到现场施工条件和对桥梁运架影响情况,综合考虑决定将线外试验段设在孟家疃隧道进口(DK268+710)路基左侧的空旷地段,试验段长80m.综合试验段中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经验,优化了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施工技巧。  相似文献   

7.
朱云浩 《科技通报》2024,(3):115-122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夏季高温作用时,轨道板板端会产生非连续变形,从而破坏轨道的平顺性进而影响列车安全。针对无砟轨道板端非连续变形问题,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板端植入1根钢筋和2根钢筋方案下轨道的受力特性;最后分析植筋粘结强度和界面粘结强度对轨道的联合作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板端植入1根钢筋,抑制轨道位移效果随纵向植入距离增加而减弱,当距板端150 mm时便失去对轨道垂向位移抑制效果;板端植入2根钢筋可以有效抑制轨道垂向位移,效果优于板端植入一根钢筋,但随植筋间距增加植筋应力增大,安全储备减小;植筋粘结强度和层间界面粘结强度的增强对抑制轨道垂向位移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为路基道床板的支撑结构,新建铁路成都至绵阳至乐山客运专线江油至眉山段支承层宽3.4m,高26.5cm,采用滑膜摊铺机一次摊铺成型,结构材料为水硬性混合料。本文对支承层的施工工艺及试验检测作了初步的总结探讨,以期对类似工程起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京瑞 《科技风》2011,(5):121-122
我国高速铁路科技攻关研究表明:高速铁路高安全性、高舒适性要求轨道结构在列车荷载长期作用下保持高平顺性,这就要求严格控制路基、桥涵和隧道工程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是无砟轨道铺设过程控制中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0.
<正>有砟轨道作为现代铁路轨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整体结构在列车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表现尤其是道砟层与路基层在服役中的抗动载能力不容忽视,结构层的动力研究对既有线路的稳定性和运行周期寿命的延长意义重大。铁路路基主要由各向异性的松散土石材料组成弹性体,而当路基土的应变范围超过10-4,则会以非线性变形为主,虽然轨枕的减振效果会对道砟-路基层起到保护,但位于完整路基断面中的受荷表现并不明确。有关研究表明,轨枕下部基础状态良好时,轨面处沉降的70%源于道砟层,该层与列车荷载间的应力传递过程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精度要求高,施工要求一次达到验收标准,如何控制双块式轨枕铺设精度很关键,根据新建铁路沪汉蓉通道合肥至武汉段(上海局管内)红石岩隧道DK181 393至DK189 250范围的双块式无碴道床的施工,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分析国内首列山地型地铁车辆(As型地铁列车)均衡特性,研究As型地铁车辆适应轨道线路扭曲的均衡能力,以判断AS型地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选取列车编组的前两辆车分别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均衡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在车辆空气弹簧正常充气的工况下,该As型地铁车辆的均衡性能满足GB5599-85规定车轮轮重减载率不大于6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弘南 《科技风》2013,(1):119+12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高速铁路中大量运用,通过对京石高速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石家庄枢纽工程(京局代建部分)路基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中支承层施工艺的研究,总结其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要点,对支承层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某钢-混凝土叠合桥梁静载、动载试验情况,验证了设计计算理论.检验了该桥 的承载能力及使用性能,提出了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桥梁建设者从抢修、维修德、俄、美、日、法等国家在中国各铁路线上建造的标准不等的桥梁开始,不断研究桥梁设计理论,于1956年制成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于1957年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刚椼梁桥,到20世纪末,中国桥梁设计走过了强度、抗裂性、刚度、乘坐舒适性等设计阶段,并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建造技术.对于大量铺设无砟轨道的高速铁路混凝土桥梁,各部位长期变形控制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桥梁设计者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了多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明 《今日科苑》2009,(12):143-143
随着人们对大型重要桥梁安全性、耐久性与正常使用功能的日渐关注,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与监测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为了保证既有桥的安全运营和尽可能处长其安全使用年限,应对既有桥进行检测,而且应定期进行所谓全面检查就是对桥梁的引道、周边环境、地基下部结构、上部结构、桥面(包括桥面铺装层、伸缩缝、人行道、栏杆、防撞设施、排水设施、照明及防雷设施)、支座等作全面查看、量测。本文提出了全面检查应检的部位,并探讨检测桥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大跨径PC简支梁桥主梁预拱度(反拱)设置的几种计算方法的比较,最终总结出了一种较为便捷精确的计算方法即:半波正弦曲线法。该方法的使用对今后大跨径简支PC结构梁 (板)桥的施工放样的快捷、精确性上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CRTSⅠ型无砟轨道板为后张法双向预应力平板型结构,轨道板外形尺寸精度要求极高;为了提高外形尺寸检测的精度和效率,采用轨道板(模具)检测系统配合全站仪进行外形尺寸的检测,保证轨道板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9.
曾庆元桥梁动力学专家,1925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不是计算机编码法与刚度集成法)、桥梁结构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及弹性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势能评判准则。与20多位研究生共同创立了列车-桥梁(轨道)系统空间振动分析理论。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起始带领向俊、周智辉、娄平等8名博士生研究列车脱轨分析理论,至2006年创立了一套不明原因列车脱轨分析的全新理论,突破了世界百多年未解决的列车脱轨理论分析难题。本记者有幸了解此理论的创立梗概,觉得十分喜人,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的基建项目很多,尤其是新行的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在哈大客运专线项目无碴轨道设计行车速度350km/h.与以前的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相比,客运专线设计的各项施工要求较高,对路基桥梁等沉降工作要求较高。铁路客运专线的沉降观测是一项新的专业技术工作,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通过对沉降数据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