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视自然、注重人格、探求生命的新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以“重情”为主要特征,无论在审美形式上,还是审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构建了魏晋名士的审美观,赋予了这个时代浓厚的悲剧色彩,影响了当时文艺创作和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视自然、注重人格、探求生命的新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以“重情”为主要特征 ,无论在审美形式上 ,还是审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并且构建了魏晋名士的审美观 ,赋予了这个时代浓厚的悲剧色彩 ,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和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3.
王红利 《文教资料》2008,(18):13-15
魏晋时期,风云际会,不独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文学的自觉到文学批评的兴盛,审美风尚也有着极大的转折和变换,人们从追求功名利禄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世说新语>这部杰作的出现,中国美学才真正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人物审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从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情感的张扬、人物与自然美等方面,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物评判的价值取向经由道德标准、才能标准,再到魏晋时期发展成为审美标准,这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审美标准的出现,是由于士人人格精神的独立以及魏晋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促使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自然成为被独立审视的审美对象,具有了自身的审美意义,魏晋士人摆脱了汉儒将自然外化为伦理象征物的束缚,更多地关注自然的感性形式之美、内蕴于其中的生命气息以及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魏晋文学中的山水之文也由负载伦理道德的政治文本转变为彰明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  相似文献   

7.
魏晋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试从三个方面,即魏晋人物对官场的态度,魏晋人物对生命的认识,魏晋人物对名教的态度,探讨了魏晋人物内在的智慧和品格。  相似文献   

8.
阮籍在魏晋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那鲜明的魏晋风流品格和特立独行的品行,给人们留下了别样的风采.阮籍的美学思想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着眼于他的 《乐论》、《大人先生传》、《清思赋》等作品所反映的音乐美学思想,却鲜有人谈到他的生命美学.在此,根据阮籍"哭邻家女"这一本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以窥阮籍特有的生命美学之意识.  相似文献   

9.
魏晋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觉时期的开始,也是文学贵族化、文人化最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贵游文学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文学现象被研究者所忽视。本文选取了这一文学现象中的游宴诗文作为观照对象,通过对游宴诗文在不同阶段演变轨迹的探求,分析了游宴诗文的时代特征,并揭示了这一时期贵游作者的审美价值和心态  相似文献   

10.
杂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史学题材,在《隋书.经籍志》所列史部著作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我们研究魏晋时期文学、史学的重要资料。而杂传中以人物的别传这类题材数量最多、内容最具代表性。文章从别传的内容题材出发,探讨别传这一题材能在魏晋时期兴盛的原因,并提出别传对于研究魏晋文学历史的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