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六省10621名幼儿园教师为对象,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教师情绪劳动类型及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有较高的情绪劳动参与,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教师情绪劳动可分为积极参与型、中度参与型、低度参与型、消极参与型,城镇教师、民办园教师和教龄3年以内的教师积极投入型占比最低,消极投入型和低度投入型占比较高,情绪劳动亟需改善;不同情绪劳动类型的教师其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积极参与型教师工作满意度最高,中度参与型次之,低度参与型和消极参与型较低。建议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特点改善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重点关注城镇教师、民办园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的情绪劳动,重视教师情绪劳动对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特殊教育教师的离职问题是困扰特殊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06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是情绪智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耗竭是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建立以“情感氛围”为导向的交流模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智力;重塑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表达,加强对情绪劳动扮演的规范管理;厚积情感能量资源供给,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耗竭。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逐渐让位于服务行业,情绪劳动逐渐成为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教师作为高情绪劳动者,教师的情绪劳动有利于构建积极的教学效能、营造动态的工作环境以及变革压迫性的情绪规则。辩证审视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与问题,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教师情绪劳动存在教育工作环境复杂导致高强度情绪消耗、学校组织关怀缺失造成情绪资源难以补偿、教师情绪素养不足影响教师情绪调控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教师情绪劳动的优化策略,即"整合教育环境,建立科学减负体系""关注教师情绪,优化组织补偿机制""提高情绪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对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五个层面论述了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要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情感。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与其工作绩效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首先从情绪、情绪劳动相关概念的梳理中,界定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然后对影响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其管理提出建议:选拔应注重综合素质,培训应加大情绪管控策略,薪酬应体现情绪劳动绩效,组织应给予必要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现状,采用《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问卷对安徽省202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在情绪劳动的表面行为、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有差异;个体因素中的性别、年龄、教龄、职称、专业对情绪劳动策略有显著影响;工作因素中的所教学科、收入水平、从教原因、是否参加过培训对情绪劳动策略有显著影响。说明中小学教师使用被动深度行为策略最多,其次是主动深度行为策略,最少是表面行为策略;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受个体和工作中的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实践中的情绪劳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工业时代发生的社会转型使情绪劳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究其实质,情绪劳动是教师在其专业规范和情绪法则的限制下必须从事的一类情绪管理工作.对教师专业实践来说,情绪劳动同时具备压迫性和酬劳性两个侧面,这对我们理解教师的职业形象和专业规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既有助于其工作的开展,也可能造成其自身情绪耗竭,从而产生职业倦怠。为分析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基本结构,研究者通过事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编制了相应问卷。研究者使用问卷对764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问卷作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结构呈多层次、多维度特点,一阶结构由10因子组成,二阶结构由4因子组成。进一步统计检验表明,一阶和二阶因子拟合良好,表明研究者建构的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理论结构较合理,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问题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现状,系统探讨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采用情绪劳动策略量表、情绪枯竭量表、生心紧张量表、心理不真实感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290名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教龄和职称的教师在采用三种情绪劳动策略的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情绪劳动策略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生家长学历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劳动性质更偏向一种情绪劳动。中小学教师面对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生理与心理均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更需要把握情绪劳动的张力与限度。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在情绪劳动的张力与限度中寻求超越的背景下,强化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在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制中强化情绪劳动的价值与特点,构建中小学教师情感劳动的社会支持机制,优化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评价机制,以期在内外合力之下寻求其情绪劳动张力与限度动态平衡的可能性,进一步挖掘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在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