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报道,好写也不好写。说它好写,因为它是报纸必须体现的内容;说它不好写,是因为这类报道容易写得热闹、漂浮,难以写出思想深度。这一易一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突出传统节日报道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3.
工作报道具有重复性、经验性、表象性特质.写得不好就会材料味十足。如何将工作报道写活泼、写生动、写深刻?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找到工作宣传与读者兴趣的结合点.通过提高工作报道的思想性、语言的鲜活性和工作的故事性.以此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1.用眼睛来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短小的纪实性报道。是再现式报道,不是追述性报道;是纪实性报道,不是反映式报道,更不是解释性报道。因此,我们要把现场短新闻写好,核心是“要用眼睛来写”,百闻不如一见!而用眼睛来写,须把握采访、报道、写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报道面窄,是个常见病。就经济报道来说,反映经济建设的多,反映经济生活的少;写事多,写人少;写人中,又是写领导多,写普通群众少;表扬报道多,批评报道少;微观报道多,宏观的报道少;肯定的经验报道多,探索性的报道少;发达地区的报道多,后进地区的报道少……有一篇来稿,是反映苏南某乡变化,投本报“乡镇新谱”栏的。该乡过去贫困,乡集镇只不过是土路穿中过,破屋竖两边。那飞扬的尘土、低矮的店屋、倾斜的门框与憔悴的农民,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的官员报道,受众、记者、官员均不满意,对此类题材的革新,各方都有着迫切的期望。新闻业内普遍认为,官员报道既好写又难写。之所以说好写,是因为在长期的宣传模式(请注意非新闻模式)下,包括官员报道在内的与官员相关的报道通常受制于新闻审核制度,因此,这种报道本质上是为了政治或者政务宣传,报道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官员的  相似文献   

7.
陈岩 《新闻前哨》2022,(5):20-21
会议报道其实既难写又最好写,好写是指容易应付,把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领导以及会上提供的材料抄一抄便可交差.说它难写,是指会议报道难以摆脱"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雷同境地,写出"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报道不容易.因此,必须改进报道方式,提升其"颜值".湖北日报在报道5G+工业互联网大会时,用问题意识突破新选题,用专业水准体现精...  相似文献   

8.
简单化地把会议报道写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要用简短的文字写清重要事实,在有限的篇幅中报道丰富信息,做到既短又好,对记者来说是一门永远做不完的功课。记者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好采写技巧,就有可能写精、写活、写短会议报道,实现短与好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难写活。”“写出的经济报道枯燥乏味,自己写着没劲,别人看了头疼。”这几乎成了新闻同行的共同苦衷。故此,报社领导要求“把经济报道写活”。广大读者呼吁“活生生的经济报道”。看来,越是难写活的恰恰最需要写活。而写活的关键还不仅在于“怎么写”,  相似文献   

10.
“成就语言”这个词是我生造出来的,指的是成就报道中那些喜庆、褒扬的语言。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成就报道写惯了,写灾害报道时不知不觉地就将写成就的语言带了进去。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报道题材与表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任何一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都包含着“写(报道)什么”与“怎么写(报道)”的问题。“写什么”涉及报道题材,“怎么写”涉及表现方式。在对论题展开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现今,业界和学界一些人士在论及报道题材时,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写的衢州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组上下两篇报道,有幸被评为月度好稿。除了稿子本身题材好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努力跳出以往采写经济报道的固有模式,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写经济报道。也就是说,讲故事是这组报道的一个特点。特别是上篇,不到3000字就讲了9个故事。一是通过讲故事,从新闻角度去写工作性的经济报道。衢州开展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报道,是一个工作性很强的报道题材。按以往的习惯,一般会写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写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写他们是如何抓这项工作的;第三部分写取得的效果。尽管这样写可以反映工作的全貌,也可以体现有关部门的  相似文献   

13.
工作报道,以其权威性和指导性在军队和武警部队报纸宣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不少工作报道类稿件质量较高,但也有一些稿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写领导多、写基层少,写过程多、写经验少,写一般工作多、写中心工作少,写表扬稿多、写抓问题稿件少。此外,有些稿子写法老套,角度不新,千篇一律,缺乏新鲜感。  相似文献   

14.
成就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认为,为成就报道找个叙事人是处理好成就报道写事与写人的关系,改进写事的方法,让成就报道见事也见人的一个好办法;是克服成就报道老一套、炒冷饭、一般化的弊端,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增强报道效果的有效途径。以人叙事事中见人我们知道,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因此,成就报道不仅要写事物的变化,而且要善于透过事物的变化来展示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变化。从见事到见人,不是报道侧重点的一个简  相似文献   

15.
典型报道是报纸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但是经济报道如何写深、写活,报道的典型如何让人可信、可亲、可学、可敬,是经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报道的角度,是指对采访到的报道素材,通过选择一个“最佳”的方面来表达,从而把新闻写活、写深、深透,使揭示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选好报道角度是写好文章重要的一环节。报道角度选得好,写出的稿件就可以引人入胜,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一 在任何一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都包含着“写(报道)什么”与“怎么写(报道)”的问题。“写什么”涉及报道题材.“怎么写”涉及表现方式。在对论题展开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  相似文献   

18.
李颖 《记者摇篮》2010,(7):9-10
做政法记者,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写会议新闻多。都说会议报道难写,不像社会新闻那样有故事情节,以新、奇、特吸引人眼球,也不像经济报道那样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令人关注。会议报道很难写,难在哪里?难在一成不变,难在缺少新闻性,突破不了“套路化”“格式化”“生硬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玲玲 《新闻界》2006,(6):93-94
一、电视深度报道界定所谓深度报道,是指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李希光在《超越倒金字塔的新闻学》一文中认为深度报道“是写新闻的过程,不是写新闻的极端结果。”强调了报道过程的重要性。喻国明认为“深度报道作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的采写,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思想深邃性、采访深入性的高强度锤炼。“深入成就深度”、“高度决定影响力”,是党报深度报道题中应有之意。把受众关注的地方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独家深度报道是增强地方党报优势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