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生有厌学情绪是学校中的一种现象、家庭中的一道难题,从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几点改变学生厌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任立海 《考试周刊》2010,(54):248-249
中职生厌学已严重影响到中职生的培养质量和中职学校的生存发展,导致中职生厌学的原因包括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本文提出,采取激发学习动机、进行激励和挫折教育、创立良好的教育平台、优化育人环境等对策可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3.
张丽 《时代教育》2012,(22):118
农村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危害着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对家庭和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后,探索出了农村中学生厌学主要有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为此采取增强学生自信,推行赏识教育;与家长协作,转化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实施情感教育;完善社会保护,加强社会监管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戴娴 《考试周刊》2015,(7):163-164
小学时期,各年级阶段学生厌学情绪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学3-4年级时学生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时期厌学具体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兴趣性、效率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带有依赖性,注意力也相对分散。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学生自身发展原因、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为了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文章从学生学习心理、家长教育态度、学校教育方式及社会风尚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职生厌学现象较为普遍,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消除中职生的厌学情绪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6.
厌学一直是教育的一大难题,这一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严重。造成学生厌学的因素很多,更有人对此总结出几大方面:学生自身内在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还是应该在教育教学这一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股厌学之风正在高校蔓延,这与大学生自身因素、不合理的教育因素和社会教育环境变化等有关。要解决当前大学生厌学问题,学校就需从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厌学”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目前中学生厌学十分严峻,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教育问题。本文从教育目标的偏差、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偏差、教育外部环境的偏差、学生内在主体性的偏差等方面分析了中学生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了技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全面综合治理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而其厌学状况令人堪忧,文章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及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着重从学校教育及大学生自身这两个角度提出合理的对策,希冀能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厌学症较为普遍,针对这种状况,从学校、社会、学生和家庭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消除厌学症的内动力;优化学校教育体系,形成消除厌学症的主动力;争取社会、家庭各方配合,形成消除厌学症的推动力等方面来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厌学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普通中学初中学困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类型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依赖心理、畏惧心理、孤僻心理和无所谓心理。解决这些障碍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师院校本科生逃学、辍学现象较为普遍,厌学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急需查看大学生厌学现象,并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角度分析其根本原因,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并加以实施,从而解决师范生厌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河北某高校中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可知社会对中医的专业歧视和中医成才周期长是导致学生厌学中医课程的主要根源,分析中医专业学生厌学中医课程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国家政策上扶持中医;学校改变授课形式、严肃考风考纪、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自身树立学习目标;家庭和学校相互定时沟通。为解决中医专业大学生厌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学生“心理贫困”现象主要表现有:1.厌学恶学;2.逆反;3.不良的人际交往;4.网络成瘾;5.感恩意识缺失。造成中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因素有:1.家庭不良环境;2.学校教育工作失误;3.社会不良环境;4.个体不良心理素质。解决中学生“心理贫困,,现象的对策有:1.改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着力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3.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探索学习负担具体维度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采用问卷法对江西省一所农村和两所城区小学四至六年级30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学习负担对厌学影响显著,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厌学加重;学习负担中的时间负担和课外作业量负担是影响小学生厌学的最主要因素。学校、家庭应采取有效方法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以缓解或消除厌学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5+2=0”思想人为地将学校与家庭、社会对立起来,将学校本应承担的那部分德育责任完全推卸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身上。这一思想的提出实质上是因为部分教育研究者没有真正对学校教育认识清楚,夸大了家庭和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并低估了家庭和社会的正面教育意义。“5+2=0”思想的提出,在客观上引起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重视,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参与意识,但这种对校内校外德育环境差异的极度强调,却演化成了学校德育工作者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警惕和敌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各方对学校德育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指出,学校是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家庭则发挥着特殊作用,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校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及其严重后果使学校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从校舍设备、制度与管理、安全文化三个校内因素以及家庭、社会和不可抗力三个校外因素加以分析,解决的对策则是要全方位地为学校安全提供物质保证、制度保证、文化保证、家教保证和社会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