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对黑人男性奶人成长历程的描写是通过男女两性的冲突和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来展现的。透过男主人公奶人的成长经历,莫里森告诉人们女性与自然在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而只有融入自然和理解、关爱本民族的女性,黑人男性才能从自然获得智慧和力量,并在两性的和谐中使生命变得圆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美国黑人女作家普遍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和命运,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主要描写生态问题和黑人女性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有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外婆日用家当》描写了三位黑人女性:母亲、大女儿依迪和小女儿麦琪,通过母女之间的冲突反映黑人家庭的微妙关系、黑人女性的朴实生存状态及受污染的精神世界,也凸显了以房子、教堂歌曲等为代表的自然对人类的无限关怀。  相似文献   

4.
王雅萍 《文教资料》2010,(21):25-27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对生态问题和黑人女性的关注一直是作品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紫颜色》、《父亲的微笑之光》和《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与自然在父权制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探索了姐妹情谊与男性觉醒,具有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为范本,运用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分析黑人民族,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揭示了黑人种族主义内化过程中的自我否定,并对自然、黑人、女性的出路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主题赢得了广泛关注。女性主义一直是沃克作品所围绕的中心主题,随着她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控制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也寄予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通过对生态批评和女性批评方法的借鉴,立足于性别和生态的视觉,对生态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关照和考察,唤醒人们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生态的意识,进而建立起一种理想的、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作为一部描写传奇经历的乡土小说,《啊,拓荒者》这部作品通过描绘凯瑟的荒原生活,讴歌了女性的自立和自强,对女性尊重女性、热爱自然的思想进行了挖掘。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读19世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试图发现其被人们所忽视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义。认为哈克和黑人吉木在密西西比河上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生态世界,保持了人与自然以及不同人种间的和谐生存,解决河上世界和河岸世界矛盾的办法是创立一个绿色的生态社会。从而验证了生态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斯各特.斯洛维克"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绿色的视角来审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个黑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痛斥了种族歧视的罪恶;同时,表现出莫里森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文章从叙述结构上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心灵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长篇小说《秀拉》中生动的描写了黑人少女秀拉的成长历程以及其所属的黑人社区“底层”居民的生活变迁。死亡意象充满整部小说,作者通过对不同死亡意象的描写来展现出生动的圆形人物形象以及整个黑人社区在白人文化的压制下的整体风貌。该文意在通过对文本中的死亡意象进行分析,进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小说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较早地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生态学萌芽期人们朴素的生态认识。其描写的内容反映了早期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失衡现象,而人们为了生存又与自然竞胜,体现出远古时期人对自然主宰意识的觉醒,这种意识与今天人类中心主义的新的生态失衡现象有贯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杨雯淇 《海外英语》2015,(3):202-203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长篇小说《秀拉》中生动的描写了黑人少女秀拉的成长历程以及其所属的黑人社区"底层"居民的生活变迁。死亡意象充满整部小说,作者通过对不同死亡意象的描写来展现出生动的圆形人物形象以及整个黑人社区在白人文化的压制下的整体风貌。该文意在通过对文本中的死亡意象进行分析,进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小说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读19世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试图发现其被人们所忽视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义.认为哈克和黑人吉木在密西西比河上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生态世界,保持了人与自然以及不同人种间的和谐生存,解决河上世界和河岸世界矛盾的办法是创立一个绿色的生态社会.从而验证了生态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斯各特·斯洛维克"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绿色的视角来审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张琳 《文教资料》2020,(2):47-49,57
竹本贤三在《原发小说集·苏铁的风景》中,通过对场所危机和人性崩塌的描写,凸显了生态危机;通过人的觉醒及反抗行动,表达了人们对于场所、家园的守护。从中,亦可窥见竹本贤三的生态哲思,即他的生态整体观、场所意识、家园意识、批判意识及生命敬畏意识。世间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应该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格局,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模式,从而达到“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人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教育是培养人们生命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生态认知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机械工具论认知,从有机整体的生态认知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伦理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功利主义看法,从“推己及物”的生态伦理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审美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狭隘审美,从“天地大美”“自然全美”的生态审美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培养出人们真善美相融合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通过对三代黑人女性的思想观念以及婚姻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美国社会底层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双重压迫下自立自强的抗争过程,指明了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7.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伟大的黑人女作家,而生态女性主义也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文旨在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分析沃克的一部后期小说《殿堂》,通过对莉茜与自然及男人与女人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沃克是一个生态意识很强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8.
《所罗门之歌》以在白人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黑人男青年为主角,揭示了白人文化对自然和女性受压迫的认可,与对黑人心灵的侵蚀与戕害。小说通过反映女性和自然的共同命运和有机联系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还将主人公的成长与他对自然的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相结合,不但给成长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是生态小说和成长小说的完美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20.
《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位黑人小女孩对一双白人所拥有的蓝眼睛的从幻想到破灭的过程,描述了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种种形式上的冲击和渗透,揭示了当时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那种心灵上的戕害,造成了以布里德罗瓦一家为代表的黑人对自身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