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对称图形”例2。背景介绍: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前面、后面、侧面,初步了解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这一节课学生要进一步观察物体的特征,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教学上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自己观察物体,动手创造图形等形式,让学生在眼看、手动的活动中自己探索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让数学融入生活。片段一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喜欢吗?老师这里有许多叶子,我发给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最多。”拿出准备好…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把上面的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着安排了一道“试一试”,让学生从一组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以巩固刚才获得的初步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初…  相似文献   

3.
正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后,学生总有一个绕不开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是常见图形,很多学生特别容易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为什么总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是不是在教学中忽略了什么?阅读相关资料后发现,对称图形,除了轴对称图形(线对称)以外,还有中心对称图形(点对称)。平行四边形就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只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  相似文献   

4.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本课有过不少公开课.但笔者发现不少课例或让学生陷入欣赏的泥潭不易自拔.或教师把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得较为生涩。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 对称是《标准》“空间与图形”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些,因此,在三年级上册安排对称知识的学习,共2课时:感知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三年级下册安排平移和旋转内容的学习。现在我说的是《感知对称现象》。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一、案例背景《图形的对称》是初三中考第一轮总复习中第五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一节课,是学生深入生活、审视数学美的数学内容.虽其概念是较抽象的,但应用甚广.在设计此课时,我收集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在利用图形的对称进行设计中体验数学的美,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案例主题  相似文献   

7.
肖静 《湖南教育》2005,(14):19-19
教学的课题是《对称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感受并认识对称图形,在欣赏、设计对称图形中感受美、创造美。怎样达到目的?我们从欣赏对称美的图形引入:你喜欢看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再出示同上面对应的不对称且不和谐图形,你又喜欢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学生很快作出了回答,谈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后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题:画出对称花瓶的另一半。学生画完后,教师拿出明胶片做的完全对称的花瓶图形,放在学生画的花瓶上检测,看学生画的是否对称。结果因是随手画的另一半,并不是很对称,学生一下便能看出。那么,怎样得到一个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8.
刘玉莺 《福建教育》2007,(11):51-51
《轴对称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北师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呈现方式与原人教版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基本一致。于是,我照搬原来的教法,在三年级上了一次。我先后出示纸剪的不对称的衣服,对称的蝴蝶、蜻蜒、亭子等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发现。结果,学生发现的都是和对称无关的特征。课上了十几分钟,学生连对称的边都没“摸着”。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作为实验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2——15页,是“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的第一节。本单元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而“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结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作品,展开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左右对称)。认识并能找到其对称轴,体验左右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到生活中有些物体是对称的,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着,教师提供了相关实物的抽象图形,让学生在进一步观察和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适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最后,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1.
作业要有趣味性。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所以。在学生的作业中,我也试图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比如学习《旋转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去搜集身边的旋转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或是到网络中去搜集。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对称是<标准>"空间与图形"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些,因此,在三年级上册安排对称知识的学习,共2课时:感知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三年级下册安排平移和旋转内容的学习.现在我说的是<感知对称现象>.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概念。它是二年级(上册)课改实验教材新加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实物的对称现象及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为此,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给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欣赏中感觉美,在合作中创造美,在总结中延伸美。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做了一个课件,画面上有漂亮的红枫叶,蝴蝶、蜻蜓站在叶子上,翅膀一张一合,意图是让学生发现翅膀大小一样,可以完全重合,以便引出“对称”。我耐心地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画面你能发现什么?生1:蝴蝶很美丽。生2:它们的翅膀会动。生3:蝴蝶、蜻蜓都会飞。老师的期待没有如愿以偿。我重新设计教学,删去现代化教学媒体,把原来的“看一看”改为“折一折”,使“对称”的特点变成真实可感触的东西,让学生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切身体验。我采集了一种对称的小叶子发给学生。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这片叶子吗?生纷纷说:见过…  相似文献   

15.
屠力 《辽宁教育》2007,(9):51-52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目前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新课标教材在第一学段安排这部分内容时.改变了过去少“空间”、少“图形”,仅仅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的做法。在削弱单纯计算的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让学生认识图形.又增加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以及测量的内容。如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来测量物体等。  相似文献   

16.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称现象“,认识了对称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正确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轴对称美,产生动手创造美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并会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清楚旋转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又是必要的。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设计理念“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称图形”。片段一师: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玩剪纸。老师示范。取一张蜡光纸对折,后用剪刀在对折后的纸上剪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学生剪纸。结合学生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师:大家仔细看看自己剪的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图形的左右或上下两边的共同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一样(重叠)。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会完全一样的图形称它为对称图形。这根折线叫对称轴,有时用虚线来表示。(在作品上标出对称轴。板书: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20.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称现象”,认识了对称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正确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轴对称美,产生动手创造美的欲望。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观察、想象、猜测、操作、验证、交流中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体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