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研究它的纂修情况离不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时提要的编写是由纂修官分别拟定,再经过修改和补充,然后由总纂官纪昀修订并总其成,因此提要分纂稿与总目提要两者之间存在差别。这些差别对探讨当时全书及提要的编纂有着重要价值。但分撰稿传世无多,甚为研究者遗憾。当时的总目协勘官张羲年所著《噉蔗全集》有分纂提要稿三篇,为辑佚者所未见。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辑纪昀清代的纪昀,是一位有名的总编辑,他主编了《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为了表示自己的文治,从三十七年(1772)开始,动用了4168人,运用了巨大的物力,用了15年时间,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编纂成了一部规模巨大、世界有名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编辑《四库全书》时,编辑人员将搜集到的书籍都编写了内容提要,后来,将这些提要辑成一本书,叫《四库全书总目》。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也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纂官。总纂官就是现在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3.
四库提要的具体所指有:七阁库书提要,或称"原本提要",指《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五百种图书,每种皆冠《提要》一篇;七阁《总目》提要,指四库馆缮写本《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含库书提要加存目提要,并四部总叙、四十三类小序暨子目案语等核心内容),分置《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首。此外还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所载《提要》近六百篇,以及邵晋涵、翁方纲、姚鼐、戴震、周永年、任大椿等人的《四库提要》分纂稿,等等。《荟要》内四百六十三篇提要,《聚珍版书》内百馀篇提要,经总纂官纪昀等删润、修改,已经写入库书提要之中;邵晋涵等分纂稿,皆为草稿、初稿,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于乾隆三十八年着手编写,直至四十六年始全部告成。各纂修官分头撰写的提要稿,陆续送交总纂官纪昀统一整理,笔削核定,分类编排。前后近十年间,作为主编的纪昀,全部集稿后仍进行多次修  相似文献   

5.
乐怡 《图书馆杂志》2006,25(4):74-77,28
《提要稿》为翁方纲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所作提要底稿,计千余篇。提要因其初稿性质,故与通行本《四库提要》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提要稿》与《四库全书》对图书之著录、对图书之取舍及分类、对图书之编排,以及内容异同之对比研究,说明《四库提要》编纂过程中对书籍之处理标准、分纂官与总纂官之责任关系、提要之修改等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清朝编纂四库全书,从开馆时起即命各纂修官于所校各书各撰提要稿一篇,交由总纂官改定后随书进呈。由于这种提要稿是由各纂修官分工撰写的,故当时称之为提要分纂稿。从事撰写这种提要稿的有程晋芳、任大椿、张羲年、姚鼎、翁方纲、余集、邵晋涵、周永年、戴震等人。这些人所撰提要稿原文,据我所知,现在尚存的至少有姚鼎、翁方纲、余集、邵晋涵等四家之稿,共一千余篇。其中姚鼎所撰的提要稿,业已编为《惜抱轩书录》四卷行世。邵  相似文献   

7.
纪昀与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档案》2008,(4):9-11
纪昀(1728—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谥文达,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纪昀出身望族,19岁考取乾隆十九年甲戌科进士,先后官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但是,纪昀不是因官高闻名,而主要是由于他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一生致力于《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撰。  相似文献   

8.
功魁祸首——评乾隆编《四库全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这一部大丛书的编成,是千百万人历时十余年共同努力的结果。究竟谁在其中起了主编的作用,有人说是首席总裁永瑢,有人说是总纂官纪昀。其实水瑢不过是仗其皇子的身份挂个虚名,并没有干多少实事。说到纪昀,他在四库全书馆任总纂官十三年,勤于馆务,出力不小,从拟定体例,到校勘提要,都使他费过不少心血。所以,把纪昀看成《四库》的编者,看起来倒有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9.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朝廷开馆修《四库全书》。《四库》馆纂修官对经办之书均需拟定提要,交总纂官核定。我们目前普遍见到的提要收于《四库全书总目》或是各阁本《四库全书》的书前提要。但是,这些提要是经总纂官修订过的,与各纂修官初拟的提要稿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提要草稿与定本,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四库全书》编修情况。可惜的是,目前存世的提要稿不多(主要是余集、邵晋涵、翁方纲、姚鼐四人的提要稿),尤其是大典本提要稿就更少。近日获读陈昌图《南屏山房集》,发现其卷21保存有12篇大典本提要,是目前所知个人拟就的数量最多的大典本提要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了全书的编纂及抄写,全书收集了自上古至清乾隆年间我国历代典籍之精华,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纪昀(晓岚)任总纂官,调集数万人,历时15年,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  相似文献   

11.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但"初次进呈存目"并非原稿之旧称,各部首册题签原题"初次进呈钞录",据其"初次进呈"云云,或可视作乃进呈乾隆帝御览之作,但从诸多提要之编纂言之,此书仍处于四库馆总纂官汇整编订阶段,属四库馆总纂官汇整诸提要之原稿残存,而非进呈乾隆帝御览之作。  相似文献   

12.
史志龙 《档案》2012,(3):19-2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陆费墀及其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鲜有论述.当时陆费墀与纪昀、陆锡熊并驾齐驱,纪昀、陆锡熊为总纂官,而陆费墀为总校官.陆费墀之于《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均为举足轻重之功臣.他协同总裁酌定条款章程,掌管底本收发,总校誊录各本,专办《四库全书》一切事宜;亦受累于馆务,被削官夺职,籍没家产,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13.
国家图书馆藏《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钞本源自姚鼐四库提要分纂稿之稿本。其与现通行整理本《四库提要分纂稿·姚鼐稿》之间存在较多异文,其中更是多出了四篇分纂稿,分别是《却扫编》《桯史》《西溪丛语》与《辍耕录》分纂稿。通过将新见的四篇分纂稿与不同时期的四库提要进行对比,可以发掘出姚鼐四篇分纂稿的学术价值,亦可管窥《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过程中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4.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编纂中的作用有六个方面:主持《总目》分类,主纂总叙、类序,主纂案语,安排排列顺序,修改提要稿,主持《总目》校勘工作。《总目》本为乾隆时代的一部官书,周积明先生将它变为纪昀的私家著述。笔者从原始材料出发,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苏虹 《图书馆学刊》2005,27(5):130-131
《四库全书提要分纂稿》是四库馆臣邵晋涵为《四库全书总目》所撰提要原撰稿。通过对《分纂稿》和《总目》的比较,概括分析了《分纂稿》和《总目》的关系以及《分纂稿》的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读新见姚鼐一篇四库提要拟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凡一万余篇,二百年来被誉为治学的“良师”,影响一直很大。粮要》具有明显的表扬汉学、贬抑宋学倾向,已被学界公认。但作为官修书,从《提要》经部总叙来看,仍是摆出在汉末之间不偏不倚的姿态。这种倾向是当时学术风气的必然反映,同时也取决于四库馆内以纪陶为首的纂修官的学术主张。纪购是汉学的提倡者,低毁宋儒,形诸文字,馆内一时俊彦亦以汉学家为主,因此四库馆中汉学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姚鼐与纪购等学术主张相左,在馆中独树一帜。姚鼐所撰四库提要稿,曾保存一部分,卒…  相似文献   

17.
清乾隆时期由纪昀等人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中国古典目录学之大成,然亦时有讹误.本文共对<总目>中的10处谬误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官修书中最伟大的一部。现将关于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四库全书》第一份钞本成书时间、各阁抄本情况等问题有代表性的提法辑录,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提法有二: 1、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开始成。”(1) “爱新觉罗弘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借‘稽古右文’之名,设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古今图书,进行严密审查。”(2) “清乾隆三十七年设立四库全书馆  相似文献   

19.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保存了翁方纲所撰要稿多达1150条,是现存分纂官保存最多的一家,对于研究《四库全书总目》以及四库全书的编纂均具有重要意义。从翁氏对书籍的处理意见可以看出,其“不应存目”标准有八个方面:书非完帙、诬经非圣、庸俗之书、伪托之书、它书已存、释道之书、办书之体、词曲之书。  相似文献   

20.
清乾隆间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有不少疏误,前贤今修多所辨正。笔者偶于宋人别集提要中发现数处错误,特别是馆臣引书之失,如若不察,极易以讹传讹。兹略为考辨,以供学界参考。《四库全书总目》彭汝砺《鄱阳集》提要:"(彭汝砺)诗笔亦谐婉可讽。明瞿佑《归田诗话》尝极推其情致缠绵。……张舜民《画墁录》载汝砺于临殁作偈,有‘从今以后不打这鼓’之语,盖其学实出于禅,故集中多与僧往还酬答之作。然汝砺立朝侃直,风节凛然,凡所论谏,皆关国是,其晚耽禅悦,盖亦自行其所得,故不必以一格绳人,遽为汝砺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