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写生人物头像的神情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500多年以前,我国传统绘画就把人物写生或肖像画称为“传神”、“写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我国传统人物写生的重要理论。前一句是说“神”必须由“形”来表达,无形就谈不上“神”;后一句是指形似和神似都很重要,缺一都称不上好作品。在基础素描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书法临摹不能偏废形与神任何一方,应该既临其形,又临其神,做到形神兼顾,形神兼临,方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临摹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绘画有其独特的审美,从早期对形的追求到魏晋时期"以形写神"观点的提出,从隋唐五代时期"形神兼备"思想的盛行到宋元后文人画中"得意忘形"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绘画最终确定了以表达自我情感为主流的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形""神"关系的不同认识,阐述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独特审美。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中小学生教师培训制度是伴随着我国近代新教育的起步而产生的,并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建国前的起步阶段;二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趋于正规化阶段;三是改革开放至今步入规范化与法制化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受老庄哲学、魏晋玄学、禅宗等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在肯定形神兼备、虚实相生、言意统一、情景交融、象与“象外”统一等一般法则的同时,表现出重神、尚虚、主情、尚“言外之意”,讲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审美取向。表现在传神论中,即: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贵在得神,真正做到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了自魏晋以来历史上有关形和神的理论发展及要求,指出行和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认为,绘画应该形神兼备,尤其不可忽略神,神离不开形,形为神服务。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佛教正努力适应和融入本土文化,并寻求新的生长基点,最终形成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技术层面的比附、理论层面的思辩和传播层面的革新三个阶段;与之相应,其形神观也经历了两汉时期的形灭神存,两晋时期的形神俱空,到晋宋之际的形神合一、生死不二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是建立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意识;重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创作高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传承能力及创作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咏物诗的写法类型大致有二:一类是无所寄托单纯咏物的;另一类是有所寄托体物寓意的。细分起来,前一类有偏于写形、偏于写神、形神兼备等三种写法;后一类则有托物拟人、缘物写情、借物论理等写法。唐宋时期的咏物诗,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咏物诗写法类型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
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其虚实相生与空白美、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图形符号的理想化与程式化及色彩的单纯朴素化等特征反映了徽州传统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绘画在艺术特征上所具有的共性,并显示出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所具有的“绘画特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伴随着近代新教育的起步而产生的,并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建国前对旧教育的改造,即起步阶段;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即趋于正规化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即发展的规范化与法制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将传统装饰图案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其核心目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所说的继承是精神层面的传承,而不是简单的复古外形模仿,掌握了传统装饰图案中的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传统符号语言,才能设计出形神兼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3.
"心平气和、心身并练、阴阳平衡、松静自然、天人合一"等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内涵,其动作虽然不复杂,但由于内涵丰富,要想正确的把握动作要领并非易事,不仅要在肢体上做到动作,还要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做到精、气、神的统一,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最和谐的状态。本文对传统体育养生教学中形象思维的渗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其内在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形象思维在传统体育养生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析工科院校物质文化建设理念: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形神兼备,兼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工程精神;二是校园物质文化与时俱进,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是校园物质文化匠心独运,凸显工程教育理念;四是校园物质文化润心启智,彰显人文关怀与工程伦理。  相似文献   

15.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学校训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力图说明中国大学校训源于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就我国若干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传承取向作了分析,有些校训直接来自传统文化经典,有些校训是多部经典的结合,不少校训传承着院校自身的文化命脉,同时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价值;着重探讨大学校训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理念,如勉励师生明确为学之序,力求知行合一,激励师生遵循大学之道,厚德诚正而止于至善,昭示师生实事求是而追求真理,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文化氛围,唤起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大学时中日新,引领学校追求卓越,进而影响社会的价值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校训更具文化魅力的源泉,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训,也应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学院文化,精心凝练,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古典诗词中的形神关系。探讨了“形神兼备”这一诗美原则的历史概貌及这一原则与老庄哲学的渊源,继而通过对一些古典诗词名篇的具体分析,分别作出“传神写照”、“妙得神理”、“虚处藏神”、“虚字传神”的论证,使古典诗词中形与神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书法临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有效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第一阶段入帖,选准范本,务求形似;第二阶段化帖,着眼形神兼备;第三阶段出帖,力争遗形取神。三个阶段完整统一,不可偏废,以此循序渐进是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形动”“心动”“神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三种境界。借助评价,从态度、习惯和价值观入手,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既关注活动的“量与质”,又关注活动的“形与神”,最终达到“保质保量、形神兼备”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六个案例阐述了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和哲学研究的方法,分别对中华武术中的形与神进行研究,对二者的关系及影响形神兼备的实现程序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形神兼备是艺术的共同要求,形是基础,没有形似,也就谈不到神似。形与神,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中国古代画家和作家历来讲究艺术不仅要形似,而更重要的是神似,力求做到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而真正的艺术,必须通过形、貌的摹写,来揭示事物的精神实质,神必须寓于形中。当然,为了突出神,可以对形作适当的概括和取舍,有时只选择“一爪一鳞”。比如刻画人物,在描写形貌时,不能照相式地从头到脚都写出来,而应当抓住最能反映精神状态的特征,以形传出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