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日事变"后,茶陵籍革命者积极筹建游击队。1927年8月,茶陵游击队正式成立。活跃边界的茶陵游击队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支重要的地方武装。1930年10月,茶陵游击队并入到湘东独立师,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2.
谢铎年谱     
对明成化、弘治年间著名教育家、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谢铎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逐年考订,如实记录了其三次出仕、三次辞官回乡的始末,并比对了与其生平有关的时代背景,可为研究谢铎及“茶陵诗派”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茶陵派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台阁体学向明中叶复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而以李东阳为首的荼陵派在此期间担当了历史所赋予的重任,扮演了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对李东阳及荼陵派的研究由冷趋热,从李东阳生平及作版本,茶陵派组成成员,茶陵派学创作,茶陵派学理论,李东阳书法风格,茶陵派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方面对茶陵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已发表相关著作及论文多篇,对李东阳生平事迹及著述进行了疏证,对李东阳诗学理论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依然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茶陵方言中的“叽”尾词极为丰富,属于词干加词后缀构成的一类新词,分别可作为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尾,具有成词及修饰等语法作用和附加性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茶陵城关镇方言的单字调。研究认为,今茶陵城关镇方言有5个单字调,古入声今已归阴去,各调类调值分别是:阴平341、阳平524、上声51、阴去43、阳去45。研究还认为:声调的时长与声调调型尤其是与声调的曲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魏玉龙 《文教资料》2008,(32):12-13
林家骊先生用长期的时间对谢铎和茶陵诗派潜心研究,撰写了<谢铎及茶陵诗派>一书,于2008年由中华书局付梓出版.本文对该书从四个方面作了评述.认为林先生的这部著述构架完整,体系俨然.是对谢铎研究的最有系统化而富有新意的学术著作.体现了林先生学识之渊博、见解之独到、功力之深厚、考证之严谨.  相似文献   

8.
刘薇 《文教资料》2012,(33):31-33
明代诗文流派诸多,尤其是在江浙一带,文人作家繁茂,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储罐便是其中一个佼佼者。既与邵宝等人一扫郎署文学的沉闷之气,也多次参与茶陵派诗文活动,主张诗文复古,反对台阁体。同时,储罐也与“前七子”、“金陵四家”交好,多诗文唱和之作。有许多精彩的诗文著作。  相似文献   

9.
明代李东阳茶陵诗派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明代李东阳茶陵诗派研究的情况,包括对李东阳文学理论渊源,主要文学理论及其与前后七子关系的研究,并指出了这些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其诗文具有较为明显的湖湘地域特色,这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内容上的地域特色,主要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特色产品四个方面;其二是精神气质方面的地域特色,主要包括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淡雅气质。  相似文献   

11.
从湖南茶陵方言看湘东的地域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与地域文化在形成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要了解地域文化,透过方言这一载体是一条便捷的途径。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及历史文化的影响,湖南湘东一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点,其中包括茶陵方言,以该方言的词汇、语音等方面作为载体可以把湘东的地域文化看得更加真切。  相似文献   

12.
明成化时期君庸臣怠,朝政沉闷胶着,士人普遍具有隐逸心态。茶陵派与陈庄体山林诗派风靡当时并交流密切,正是以此为社会背景和心理基础。同时,两大诗派在隐逸的目的、境界以及文学旨趣上又有分别。  相似文献   

13.
谢铎是“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由于生平经历的不同,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和李东阳等人不同的风貌,不但破除了台阁体诗风,开始向复古方向转化,而且开拓了众多主题,其中既涉及到他对民生疾苦、国家朝政的关注,又流露出忧谗畏讥退隐避祸之心,并表现了作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歌颂赞美之情以及对亲情友情的重视等等,此外还有一系列咏史诗,都体现出诗歌主题的创新倾向。  相似文献   

14.
明朝大学士李东阳虽然出生于北京,却是湖南茶陵荷木坪村的乡贤。他在以《南行稿》为代表的诸多诗文中表达了对故乡荷木坪的热爱与眷念,反映了其浓郁的乡土情结。李东阳的乡土情结既源于热爱祖国山河与各地风土人情的修养与爱好,也是源自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传统观念与知恩必报的传统伦理道德,加之祖辈与父亲思乡情结的影响。在我们今天力图重建乡贤文化之时,李东阳的乡土情结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茶陵人。明成化、弘治年间文学家,“茶陵诗派”盟主。其论诗专著《麓堂诗话》颇为后人推重。清鲍廷博《跋》云:“诗话一编,折衷议论,俱从阅历甘苦中来,非徒游掠光影娱弄墨而己。”除《诗话》外,李东阳诗文中亦有不少论诗意见。参照上面所述,我们大体可以窥见其论诗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清史稿》志四十三有云:“茶陵州繁,难。洙水自酃入,亦日茶陵江,西北流,右纳洮水,北过州治东,茶水自东北来注,又西北入攸。”茶陵自古繁华,洙水清澈迂回,泽被两岸。段洙毅的祖籍在湖南茶陵,他的名字中也因此得一“洙”字。  相似文献   

17.
《清史稿》志四十三有云:“茶陵州繁,难。洙水自酃入,亦日茶陵江,西北流,右纳洮水,北过州治东,茶水自东北来注,又西北入攸。”茶陵自古繁华,洙水清澈迂回,泽被两岸。段洙毅的祖籍在湖南茶陵,他的名字中也因此得一“洙”字。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元老谭延闿(1880-1930),系清末湖南立宪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辛亥革命后曾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及湘军总司令,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长(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1929年,时任行政院长的谭延闿50寿诞之时,一个叫张冥飞的湖南人写了一篇讽刺谭延闿的祝寿文。文中曰:"茶陵谭氏,五十其年。喝绍兴酒,打太极拳。写几笔严嵩之字,做一生冯道之官;用人惟其才,老五之妻舅吕(指谭的秘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学期,岳阳地区一些中学的同志先后到茶陵一中参观学习,回来后都夸茶陵一中的经验好。岳阳市七中是学茶陵一中经验较早、做得较好的学校之一。最近,我们到该校邀请部分领导和教师座谈。下面是他们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20.
林家骊教授《谢铎及茶陵诗派》是系统研究谢铎与茶陵诗派的新著,其书在挖掘谢铎与明朝诗歌流变,阐明谢铎在茶陵诗派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四大特点:一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促使茶陵诗派研究益趋深化;二是以文献整理与文学批评相结合,材料丰富新颖,立论坚实可靠;三是研究视角独到,把谢铎放在明朝中前期历史背景中作纵深而系统的考察;四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理论视野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