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时间与空间的观念贯穿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内容。古代时空图式以时空统一、宇宙万物有机统一、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象数的形式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感性呈现。汉代时空图式作为上古时期时空图式的历史资料,是汉代人在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基础之上,以天文历法为构架,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以象数、卦气为主要形式的宇宙观图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汉代图书学、易图学、汉画学、谶纬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汉代时空图式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充分体现了"河图洛书"、"式盘和博局图"、"太一九宫图"、"图谶"、汉代博局镜的标志"OTLV"等重要图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密切的关系,是进一步认识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宇宙"的观念源远流长。中文的"宇"及"宙"原意主要是指空间和时间。我国古代典籍《尸子》上就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之说。今天,我们称宇宙是指天地万物,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总和。从相对论的观念来说,物质与时空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的总和,即物质与时空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早期的宇宙观,此宇宙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创世神话内容的基础之上,而"天圆地方"宇宙观形成的思维机制是神话思维的"自我中心化"和类比联想的混合思维。古代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起源于古代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之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对时空的关注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国风》中以时空的意象化、虚构时空、压缩现实时空等方式来表现独特的审美心理时空。由于北方化重现实的传统,《国风》的时空观也是现实的。《国风》在咏叹个人生活的基础上,适时地从关注人生拓展到时空,进而到人生字宙,既有个人情感的跳动又有哲理的思辩,反映了先秦时人们朴素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5.
胡健 《青海师专学报》2011,(6):36-39,43
汉代美学的整体特点在于它的过渡性质,阴阳五行学说将此前的阴阳说与五行说融为一体,提供了一个包括对中国古代艺术影响很大的宇宙观;汉儒的《乐记》、《诗大序》则分别对先秦儒家的音乐与诗歌美学作了总结,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以道制欲”“以理节情”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6.
诗人与时间     
《庄子·庚桑楚》有云:"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实而无处不在的,是宇;不断延续而无始无终的,是宙。关于宇宙,《尸子》有更明确的解释:"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其中"宙"即时间。古人对时间的思考贯穿整个文学史,甚或整  相似文献   

7.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势;"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要认识时间、珍惜时间、恪守时间,把时间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所谓认识时间,就是掌握时间的本质和特性,从价值前提下把握时间的真谛。古人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宇"表示空间,"宙"则表示时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反映了物质存在和运动发展的一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实现中国梦更是如此。所谓珍惜时间,就是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而珍视爱惜节省  相似文献   

9.
夏志芳 《现代教学》2007,(11):26-26
将历史思维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去,这个观点提得好!人们常说"史地不分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如此,只有将以"宇"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地理和以"宙"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历史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我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完整认识。这也许是历史和地理不能分开的原因之一吧。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生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反观人类自身、认识自然、构建宇宙图式的逻辑起点,道家、杂家的生殖宇宙观和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是古代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之凝结,也是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两条主线,尤其是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演变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12.
生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反观人类自身、认识自然、构建宇宙图式的逻辑起点,道家、杂家的生殖宇宙观和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是古代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之凝结,也是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两条主线,尤其是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演变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14日,我们去了远近闻名的科技馆,科技馆里面可好玩了,有探密宇、宙、电子水族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动力"的寻求确乎是时代的中心问题,作为戊戌时代的思想家,梁启超的思考较为深入,更加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他对"动力"的寻求之追问,展开为"宇宙观"与"历史观"的双重进路。在宇宙观方面,梁启超以"动力"说颠覆了古代宇宙观虚静的"本体",进而以"动力因"取代"目的因"。在历史观视域中,梁启超将"创造"与"竞争"视为历史进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山水对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来说,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山水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代表,其在空间营造和时间意识的表达上,充分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先验视角.在这种观念中,“光”所行使着的多重使命使山水画在空间、时间、心灵上的维度合而为一,透射出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关于“美”字的字形起源及其本义的探讨,引起了古文字学家、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这是因为“美”字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意识、审美文化心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美”宇的深入探讨,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和剖析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内容和特征。 在对“美”字的起源和本义的探讨中,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少精辟的看法,诸如“羊大为  相似文献   

17.
"道"与"艺"以及"技"的关系覆盖了中国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实践。建水柴烧紫陶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实践当然也在这种关系的覆盖之下。"柴烧"是陶瓷烧制的一种技艺,采用这种方法烧制陶瓷,会使陶瓷作品烧成阴阳两个面,进而形成绝妙的自然图案和色彩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窑变"。柴烧"技艺充分体现着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柴烧"方式充分表达了"道""艺""技"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柴烧"建水紫陶作品充分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成为人们追求的陶艺珍品。人们的审美心理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和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建水紫陶也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律和自然哲学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基本框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在"西学东进"和封建王朝覆灭的大背景下,其所覆盖的学术范畴日渐式微,至今只有中医仍以它作为理论框架,并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而继续传承和演进,而原本就没有系统引用阴阳五行的中国传统饮食,也依然若隐若显地存在于它的哲理之中,本文称之谓"碎片化的阴阳五行说"。当我们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哲理基础时,应该、而且、必须认识这种"碎片化的阴阳五行说"对中国人饮食生活的影响,并且以批判性的思维对它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科技,形成、发展于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不仅儒家的经典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而且由于儒家讲究"天人合一"之道,重视研究天地自然,由此形成的阴阳五行自然观、易学自然观以及气学自然观和理学自然观等,也对中国古代科技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史比较研究的深入,人们自然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与西方传统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其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的、政治的,当然也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等;但其中相当重要的,甚至具有决定意义的原因,应当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哲学的众多派别和众多理论当中,最具自然观意义,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影响最深的理论应当是阴阳五行理论。日本的山田庆儿指出:"阴阳五行的思考在秦汉以后一直是中国人在自然哲学上的思考的基础形态。……如果去掉阴阳五行说的思考,是不会有中国的传统科学的"。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如天文学、医学、农学、音律学、炼丹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