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展同志认为《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句中两“而”字不表示转折,而表示假设,译作“如果”(见《语文教学与研究》今年三期)。我们不同意这个意见,理由有二。 (一)“而”字表示假设这个用法古人的确早有论断。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而犹如也,”又:“而犹若也。”近人杨树达《词诠》卷十亦谓:“而,假设连词,用同如。”这个结论是根据异文、互文资料总结出来的。如:  相似文献   

2.
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一句中的“亲戚”,其义如同“父母”。有人跟我指出:“你讲错了,‘亲戚’并非  相似文献   

3.
去年本刊发表了天门县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经验,转载了秦牧同志赞扬该县成为一九八三年“全国高考状元”的文章,各地闻讯到天门取经者络绎不绝。此后,我们听到反映说:“天门能上去,主要经验是教师拼命地灌,学生死命地背,把课本记得滚瓜烂熟,所以能对付高考。如果考能力,肯定赶不上城市学生。”一九八四去年高考试题测重于考能力,天门县高考的录取人数,北一九八三年还要多,又居全省各县之首,高达一千馀人。由此可见,他们在培养能力上也是成绩显著的。本期我们编发了一组文章,介他绍们如何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开辟第二教学渠道、不断开拓学生知识面和培养能力(包括培养创造能力)的经验,请大家看看,择其善者而从之。此外,我们还编发了一组沔阳县的文章。沔阳与天门是邻县,与天门不相上下,他们的语文教学成绩也很显著。现在这两县正在总结经验,以期进一步改进各科教学,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汉字教起来要认真做到“咬文嚼字”。怎么“咬”呢,这里提出几点做法,供教师们参考。 (一) 咬文嚼字,细磨细琢现代汉语和文言词语,在字义、词义、语序、语法规范、句子结构等方面,差异很大。如果不加阐释,学生很容易囫囵吞枣,生吞活剥。而不同的字词,教起来要根据不同的实际,做到咬文嚼字,细磨细琢。以古诗教学为例:①浓缩的语句要“扩”。古诗中许多语句,是经过高度浓缩的。  相似文献   

5.
有个孩子告诉我,他最怕的就是教师眼一瞪,说声“罚抄二十遍”,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一个星期的愉快将全被剥夺。我听到过的“罚”有让小学生把“中国”写二百遍的,有让初一学生抄英语课文一百遍的,有让初二学生把代数作业做二百遍的,最不可理喻的是一位中学教师罚学生做两题数学,不多不少,做二百五十遍,而且规定抄题……教师动辄就罚,究竟有没有“效果”?我想总会有一些的,那就是学生往往会因为这样一种粗暴做法,转而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强烈的厌恶。有必要作点解释。早先的罚抄,多是罚学生抄子曰诗云,这种罚抄尽管痛苦,但好于打手心,且几十年过去,面对自己的一笔好字和烂熟于心的锦绣文章,对先生的那一声“罚”倒未必有很深的怨恨(当然,“既打且罚”的恶行也是有的);但现今是讲人道的社会,这个“罚”便显示出不可思议的落后性。绑架拐卖儿童、毒打虐待儿童,社会公愤立刻而起;而用超量作业惩罚少年儿童,却无相应  相似文献   

6.
‘爱生日’     
每学月第一周的星期二,是潼南中学的“爱生日”。这天课毕,全校教职工深入学生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校长和主任们下厨劳动,检查学生的饭菜质量。班主任老师来到学生寝室,帮学生叠被、补衣,整理内务;和学生亲  相似文献   

7.
预习·问答·指导·归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预习、问答、指导、归纳”八字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启发诱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寻求答案。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题自学新课。预习题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重...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如果1只羊=2袋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当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半,而生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倍时,则一只羊可换: A、8袋米 B、6袋米 C、12袋米 D、16袋米 答案应选“D”。因为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半时,则每只羊的价值提高一倍,即1只羊=4袋米。又,生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倍时,则每袋米的价值只及原来的1/4。(即理解为:米的价值之所以降低到原来的1/4,是因为生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三倍,或“提高到”原来的四倍。)自然,这时一只羊可换16袋米了。 但也还有的学生和教师,未能很好地解决对“提高了”、“增长了”和“增长到”一类表述的准确理解。 数学知识告诉我们,某某劳动生产率或劳动时间提高或增加二倍,应理解为:“提高了二倍”或“提高到”原来的三倍。1992年高考政治题第13题: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当  相似文献   

9.
佛教信徒以及俗界众人,口头禅之一便是“阿弥陀佛”。但在实际上,此“禅”何意,怕是盲念者多,真知者少。弥陀佛是一尊佛的法号。此佛是何佛? 答曰:未来佛。中国语汇中吸收了不少佛教用语,如“世界”、“幸福”、“真谛”、“觉悟”。“未来”也是佛教用语,有的译成“来世”。佛教徒作为天天要诵一遍、诵多遍的佛号是未来佛,足见佛教将“未来”看得多么重要。佛教徒们见了人就道一声“阿弥陀佛”,无异于频频提醒人们:“想想未来!想想未来!”如此频繁而无休止,真当得起“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了。  相似文献   

10.
“采”和“采”是音、形、义都不同的两个字。“采”音cǎi,小篆写作“采”,上面从爪,下面从木,表示用手(爪)摘取树上的果实。“采”字八笔。写“采”的时候,不要把“爪字头”中间的点和木字中间的竖连接起来。用“采”作声旁的字有:睬、踩、彩、菜。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实施的“教学督导制”存在重“督”轻“导”,重一次性评估结果,轻过程:重学校专家的督导,轻学生参与督导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现行督导方式,促进英语教学的“学生‘督-导’合一制”模式,强调学生参与“督教导学”,不仅监督教师教学,而且协助教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阿房宫赋》“蜀山兀”,高中语文第四册仅注“兀”字,于“蜀山”无解。有的选本则译为“蜀地的山”,我们以为这是望文生训,不合文意。“六王毕,四海一”二句,均隐含“全部”之意,而紧承两句却言“蜀地的山”实在突兀,令人不知其所从来。且《史记·秦皇本纪》、《三辅黄图》等书都没有木材来自蜀山的记载,“兀”不知从何说起?再者,下文的“南方”“九土”,都指的是“普天之  相似文献   

13.
《草地夜行》(省编小语第七册)一文中人物语言较多,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气,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相当重要。讲授时,我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读了老红军牺牲前的一句话:“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学生深表不满,纷纷举手争辩。一位学生说:“老师,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阅读教学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出发点设计阅读教学方案,以“讨论式”教法为核心,辅之以启发式、导学式、点拨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一、主体性阅读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思考。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要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讨论、启发、理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2.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素质教育是以人的主动发展为主的教育,它能培养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和挖掘其内在潜能,让学生得到主动的发展。3.阅读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里,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 某学生:“老师,这题怎样答?”某教师:“来,我讲给你听。”于是,这位教师就从头到尾,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不言而喻,他是在为学生解惑。他的态度,堪称积极;但其效果,却并未见佳。原因何在呢?就在于他是依靠自己的回答和讲解来解惑,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张衡传》“常从容谈静,不好交接俗人”一句中,“从容淡静”这个词组教材没有注释,《后汉书》上也无注解,一般词典和《辞海》上均无“淡静”的解释。表面看来这个词组很好理解,很多教者根据古汉语单音节词多的特点加以补充,解释为“从容不迫,淡泊宁静的意思”。学生对“淡泊”又不理解(中学教材未涉及这个词)于是只好再解释“淡泊”为“恬淡寡欲”。这样解释后,  相似文献   

17.
“序言”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上好“序言”课,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依据教材,灵活施教,激发兴趣 对于解决什么是物理学的问题,如果简单地按定义去讲,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说教。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序言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首要任务,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对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一般认为,“所以VP”中“所”是“以”的宾语,并且有学者主张,这种结构中“所以”是介宾词组,其充当VP的方式状语。文章通过对“所以VP”的考察认为,“以”的宾语并非其前的“所”,而应是“以+(之)+VP”中的“之”。在“以+(之)+VP”前通过添加标记词“所”而使其仂语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或因为人们皆明白“之”之所指,因而也就隐含了“之”。“所以(之)VP”具有名词性,“所以”也具有名词性。“所以”不是“介+宾”结构,而是一种跨层次间的句法组合。  相似文献   

19.
问答教学法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师生问答方式的不同,问答教学法出现了两种形式:单一问答教学法和多元问答教学法。单一问答教学法属于传统教学法,其教学程序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不了,教师自问自答;其特征是:教师是问答主体,学生是问答客体;其弊端是:学生提问的权利被剥夺,思维受到限制,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教学后果是:课堂问答容易变成“满堂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  相似文献   

20.
“亲其师,信其道”,欲让学生对老师不“敬而远之”,老师必须对学生“‘近’而‘亲’之”。学生刚进人一个新的班级,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印象。我能在三五天内记住全班所有学生的名字。当老师一下喊出他们的名字时,学生既敬佩又惊讶,自然和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