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句话生动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激发调动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点燃这心灵的火种呢?想像正是这火种得以熊熊燃烧的助燃剂,它是儿童主动投入、参与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18世纪的德国学者奥尔格·哈曼曾说过:"诗是人类的母语",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文学形式."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是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位诗人,只要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就能弹奏出最美妙的乐声."可是,一线教学中常常是这样:作文几乎成为儿童书面表达的唯一方式.但很多教师也渐渐开始反思:作文的标准化、考试的功利化已潜移默化地"逼迫"儿童习作走向丧失儿童本真语言特质的所谓"高端化""成人化".  相似文献   

3.
杨四耕 《学子》2014,(6):17-17
正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养鱼贵在养水,养花贵在养土,而教育则贵在温暖人心。怀揣着对教育的崇敬和真情,做一个内心温暖的人吧,带着阳光行走,温暖别人,快乐自己!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他的学生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转换。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我不会写诗,但我喜欢读诗,喜欢充分享受读诗过程中的快乐.往往读着读着,仿佛就有无数小精灵在心头嬉戏着,跳跃着.我总以为儿童在诗一般富于幻想的金色童年里,应该读诗,读儿童诗,为诗意人生打造底本.记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说过:"儿童的生命是梦想的、象征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充满活力、幻想与梦想的生命个体.而儿童诗这样的文学样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它们有梦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推广者周弘老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的心灵看到生命的光明,为孩子建立一个心灵的家园."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具有受暗示性,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教师应努力营造暗示的氛围、平台,有效诱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决定人生幸福和生命质量的个人内在智能构建不断扩容、积极强化.探索长期运用"幸福账本"是构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之一,追溯"幸福账本"成为落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家园"的行走轨迹.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他的学生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转换。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句话生动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激发调动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点燃这心灵的火  相似文献   

8.
<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本身具有形象的思维方式,借着故事浅显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明生动的形象,丰富奇特的构思,将展开心灵与故事人物的对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是破译儿童心灵的密码,更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化学酶。所以,"没有故事的课堂也必定是缺少活力的课堂"。故事和教育,不是彼岸花开,应是那在地连理。故事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听、读、说的过程,更是一个有思考、写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损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认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学校里的特殊群体,心灵关怀缺失是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学校德育质量观由关心成绩转向关怀心灵是农村学校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应然选择。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意味着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激发和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量,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度过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11.
杨四耕 《教育》2014,(29):1
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他的学生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转换。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这就是教育的追求。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拥有这样的情怀:做一个内心温暖的人。这不只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美好社会的信念。我们也不只是在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是在推行一种美好社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他们普遍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关怀心灵成长是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所以学校要构建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德育环境。这需要学校关注以下几方面: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参与者;教师要注重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文中写道:“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总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的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是班  相似文献   

14.
儿童写作是儿童言语生命力的表现。发现式写作,彻底解放了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是儿童作为写作主体的胜利突围。发现式写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敏化儿童的心灵感受,发现生命世界的趣味意义;尊重儿童的个性表达,让言说抵达自由的心灵世界,让自主修改成为发现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逢年过节,新余市特教学校年轻教师苏小云,总是把一个个年幼的聋哑留守儿童带回家同吃同睡,悉心照顾,并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发音、说话。真情的关怀,倾情的帮助。让一批批得不到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和教师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家”,并开启了一扇扇心灵的亮窗。  相似文献   

16.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子女或是留守儿童,由于多种原因,家庭隔代教育现象较普通,致使一些学生有心灵缺失,人格没有得到较好地培养和健全.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学生难教,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当.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实施的主要角色,班主任自身的人品、学识水平和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做学生的"联系人、知心人、有心人、照亮人、责任人",这五种人即体现了"以生为本",又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全面提升学生各项素质的主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200万儿童的超级Party 主办单位:成都市政府承办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成都市分会协办单位:时代教育报刊社为更好地带动成都市"儿童成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都市政府决定于2004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四川省展览馆举办中国(成都)儿童成长产业博览会·欢乐宝贝购物节。本届儿博会是50年来成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儿童博览会,也是成都儿童成长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今后将于每年6月在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媒体及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素质教育异化、隔代教育的误区、青少年心灵需求的缺乏等.本文试从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14,(13):69-70
<正>作为教师,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无数。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还是会说:"我希望老师能对我多一点关心。"我认为,这是因为当下的教育过多地关注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儿童心灵对情感关怀的需求。习作是儿童生活与心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习作付出真正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