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今年的十大科学成就: 一、分子电子学获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分子电路.若干个研究小组将极小的晶体管、导线和开关连在一起,形成可完成基本运算的电路,该技术为未来开发出超小型计算机铺平了道路.这些超小型计算机可用于即时翻译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话,或计算出气候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10,(3):9-10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宣布,他们绕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这一步骤,直接将老鼠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研究人员指出,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成功将皮肤细胞完全转化为功能性的神经细胞。该发现或将彻底革新人类干细胞治疗的未来图景,改变我们对于细胞如何选择并且如何在人体内维持其特性的理解。相关研究发表在2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3.
英国一名著名的未来学家根据他进行的一项影响广泛的研究宣称,今后的50年内人脑可能与计算机直接相连。英国电讯公司的高技术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科学家将开始把高性能硅芯片和人脑直接相连的开发工作,其途径可能是在芯片上培养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4.
6.你的社交型大脑神经细胞会注意到错误,并具有学习别人的欲望有些神经细胞会嘲笑错误,另一些则会强迫一个人觊觎别人的东西。通过研究这些现象,科学家们要搞清楚的不仅仅是幸灾乐祸和嫉妒到底产生于大脑的哪个部位,他们正在极力研究社交影响是如何蠕动进人类大脑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收到EdResource邮寄列表的一条重要新闻:华裔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德鲁·姚(AndrewYao)荣获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颁发的"计算机诺贝尔奖"--图灵奖(A.M.Turing Award).公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久的将来,简单的照明灯光还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科学家们说,未来普通的照明灯光也许能够做许多事情,从通讯联络到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I0019-I0020
<正>[导读]美国科学家称,使用新型纳米材料,将催生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芯片,将有助于减少未来芯片的制造成本。美国科学家称,使用新型纳米材料,将催生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芯片,将有助于减少未来芯片的制造成本。科学家戈登·E·摩尔(Gordon E.Moore)曾在1965年时提出,大约每过18个月,硅芯片上蚀刻的晶体管数量就会增加一倍。之后不久,评论家就开始预言"摩尔定律"(Moore’s Law)的时代将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8.
现代计算机通常有一个双核、四核或者十六的处理器.胆美国科学家目前开发了一种"超速芯片",可以再一个中央处理器上家在1000个内核,让普通电脑运算速度提高20倍.这个新发明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启高速计算机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西藏科技》2005,(5):56-56
全球变暖是否已经对地球构成威胁,这是一个一直受到各方科学家争论的话题。尽管各国科学家已经大量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模型进行气候研究,但对于未来气候的预测,大家仍然看法不一。据美国CNN报道,直到最近,关于全球变暖的研究,大多数科学家得出了一个基本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徐学福 《知识窗》2002,(3):36-37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定义指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后句中的探究指教学中的探究,它实际上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科技大事记     
《科学中国人》2003,(3):64-64
世界最小生物计算机问世:靠DNA运行 日前,以色列科学家研制出了一台速度达每秒330万亿次运算的生物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现在普通的计算机快10万倍。它的运算速度何以如此之快?其中的奥秘是:它依靠DNA运行。这种计算机可以算得上是生物计算机一个巨大的进步。目前,生物计算机仅处于起步阶段,要想真正地了解更多的奥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科学家更多艰辛地探索。生物计算机可能改变计算机的未来,在病理学和生物医学的应用领域内它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瑞士科学家最近石破天惊地宣称,他们有望在10年内实现科学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发明:造出一种能模拟人脑功能的"电子人脑",从而让机器人也能拥有意识和爱憎,也能像人类一样喜怒和思考!据悉,打造"电子人脑"的计划被称做"蓝脑计划",瑞士神经科学中心和大脑意识协会主任、计算机天才亨利·马克拉姆教授是这一计划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告诉我们:当beta细胞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时,我们会得糖尿病;当癌细胞停止与其相邻细胞进行沟通时,它们忘记了停止分裂,因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当神经细胞停止沟通时,我们会得神经退行性疾病…… 细胞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和回应,以及与其他细胞之间的沟通,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因为我们人体内的细胞无时无刻都在沟通,所以当某一个沟通过程出错时,身体就会出现病症.细胞研究意义重大,故而,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给了研究细胞“囊泡运输”的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9,(4):10-10
德国科研人员已成功地自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出大脑干细胞。这些干细胞不仅能在培养皿中几乎无限期地保存,而且还能作为各类神经细胞的一种取之不尽的来源。科学家们还表明,这些神经细胞能在大脑中进行突触融合。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15.
英国科学家标新立异地发现了一种"愉悦神经",这种分布在人体皮肤上的独特"装置",可以在受到抚摸时减轻疼痛感.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针对慢性病和抑郁症的新式疗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们早就弄清楚了:大脑越大,神经细胞越多,构造越复杂,动物就越聪明,学习就越容易。能否教会既没有大脑而身体里又没有神经细胞的生物做什么吗?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I0018-I0019
[导读]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2日报道,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由单层锡原子组成的复合材料,或许有望成为首个在计算机运行温度范围内导电效率达到100%的材料。这种新材料能为电子铺就一条不限速的“高速公路”,让未来的计算机芯片速度更快、耗能更少。  相似文献   

18.
10月6日至8日,2014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逐一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内部的定位系统”——一种可以定位和导航的脑神经细胞,对攻克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等脑部疾病,可能意味着“重大飞跃”.物理学奖青睐的蓝色发光二级管(LED)则带给人们更明亮、稳定、节电、节材的光源.而化学奖得主使光学显微技术突破到纳米尺度,帮助科学家直观地看到脑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如何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0,(15):8-8
“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一直在利用最新技术的远程遥控相机对澳大利亚深海物种进行研究和拍摄,发现了大量怪异的深海物种。澳大利亚昆士兰脑神经科学研究所近日公布了这些怪异深海物种的图片。科学家认为,对这些深海怪异生物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神经细胞进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进步迅速.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制造出在特定认知任务或智力游戏方面能战胜人类的计算机程序.在赞叹的同时,有些人为计算机的强大能力感到担心,怕的是未来人类将要被超级聪明的机器统治;另一些人则对计算机的能力不以为然,认为类似只会下围棋的AlphaGo远谈不上聪明.要讨论人工智能是不是比人类聪明,首先要区分人工智能的含义,进而论证在狭义上,计算机确实比人聪明,最后初步探讨人工智能在通用的意义上,甚至最强的意义上是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