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20,(1):113-118
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兼顾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地选择性适应。尝试以"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理论指导,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实践指导作用。在翻译实践上注重语言信息的转换、在翻译内涵上注重文化的传递以及译文在语言中的交际作用方面,综合运用"三维"转换翻译法、生态翻译法中"依归于原语生态"翻译方法,最终实现"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以期对乌兰察布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谭丽花 《海外英语》2014,(14):144-145,148
公示语翻译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软实力高低的标志。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为出发点,从语言对等、文化传递和交际意图三个方面分析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生态三维选择转换原则,以"整合选择适应度高"为标准,规范和统一公示语翻译,为建立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和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芬 《考试周刊》2011,(2):48-49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对景点介绍的英译进行了分析。从“三维”转换的翻译策略、译者的职责及“事后追惩”等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探析生态翻译理论对景点介绍英译的启示,以期为旅游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为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指导。本文以漓江游船导游词英译为例,依据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探讨了三维转换原则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其文学翻译意义重大。生态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翻译视角。将生态翻译运用于文学翻译,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基于生态翻译,从"三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分析《檀香刑》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笑 《考试周刊》2014,(33):14-14
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的"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三维转换的翻译原则为指导,以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为例,对其公示语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以适应和选择原则和三维转换翻译方法为指导,旨在阐释生态翻译学对黑龙江民俗文化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雪芹 《考试周刊》2015,(12):19-21
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理论,探讨了实用文本翻译应采取的策略,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把"三维"的"适应"与"选择"放到首要位置,以构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取向,最终达到实用文本选择适应度最高的实用性翻译译文。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口头形式还是语篇形式,翻译都应被视作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因此,翻译标准应该突破原来单一的语言"桎梏",追求多方面、多维度的契合。肇始于自然生态理念的生态翻译理论注重翻译的生态环境,强调翻译要根据生态环境,尤其要在语言层、文化层、交际层等方面不断调整,作出适应性选择。文章从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的三维转换理论视角出发,以甘南州拉卜楞寺景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导游词翻译在"三维"上的调整过程,以及翻译文本在语言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角度,以福州三坊七巷的林则徐纪念堂公示语翻译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林则徐纪念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维转换"理论提出改进方案,对福州旅游景区三坊七巷的部分公示语翻译进行浅析并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周扬  姚志忠 《海外英语》2014,(13):159-160,162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理论。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理论框架,该文将从"三维"转换角度分析《江雪》的两个英译本,并以期得到最佳译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加快,不同国家、民族间的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电影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字幕翻译促进了电影文化的发展,译者不仅可以借助电影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又可以带国人领略西方文化特色.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翻译字幕时,应当从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对原文来解读,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原文内容及意境较好地传达出来,达到音美,形美,意美.[1]该文以电影《赤壁》为例,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适应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对字幕进行翻译探讨,以期对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公示语英译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常见的错误可以分为三类:语言层面上的错误、文化翻译错误、语用翻译错误。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适应与选择"、"三维"转换、"事后追惩"三个视角分析,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译者没有做好译前的适应与选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做好"三维"转换;译者在译后没有受到"事后追惩"机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阐释改写策略在旅游外宣英译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并结合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提出旅游外宣英译的"三维"改写模式,并通过翻译实例论证该模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诗词歌赋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和文化价值.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丰富了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及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许渊冲译本(简称许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简称杨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今后中国古诗英译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战争化妆语,又称军事委婉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它以独有的粉饰功能给军事以人道主义的色彩,美化战争、掩盖伤亡、回避失败,为某些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掩饰作用。本文从生态翻译学提出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的角度,对战争委婉语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战争化妆语的翻译必须树立生态意识,遵循"三维"转换原则。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的指导,作者以适应和选择原则和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来指导成都市旅游宣传口号的翻译,探讨旅游宣传口号汉译英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郝亚伦 《考试周刊》2011,(36):24-25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旅游景点牌示的具体译例,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以“三维”原则为指导,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海外英语》2013,(1):133-134,147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不折腾"这一政治关键词在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特列举了几种如今使用比较普遍的"不折腾"的英译,并尝试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在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以"三维"转换为标准,探讨"不折腾"的英译,以期对现有英译作出改进,提出其更恰当的英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