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省盲人学校 1 1 5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在校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结果表明 ,盲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敌对。低段年级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突出 ,令人深思。结合教育实践 ,探讨盲生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建议。希望通过调查引起各界对盲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对开展盲校心理健康教育 ,对盲童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使辅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教育决策服务 ,为保护盲童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对师专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师专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3、充实和改进心理咨询服务。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大学生中的一般心理困难、心理问题发展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高校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校应提高认识,重视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存在着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而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现象。一部分高校的领导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模糊认识,认为只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就足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了。事实上,学生中不仅存在思想问题,还存在心理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思…  相似文献   

4.
对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和每个家庭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有很多种调查结果。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在10%-30%之间。有的学者调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50%以上。也有的学者指出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只占53%。原因可能如下:一是采用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同;二是抽样样本的数量、采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5.
锐评     
正莫做夸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推手"日前,《中国青年报》报道,黑龙江哈尔滨市一项研究显示,有49.4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乍一看,这一数据实在吓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无独有偶,数月前,《钱江晚报》报道,浙江宁波市心理卫生协会参与的一项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部门研究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76%的初中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还大幅上升.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国内外通行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了昭通地区部分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本区大中专学生的心理承受冲击耐力较其他地区好,但其中有30.92%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提出大中专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直接的推动力来自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品质下降这一实际情况。众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987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1989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对浙江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达10-15%;今年,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指出,有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伴随学生自身的成长,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而产生,大部分是暂时性、发展性的问题。尽管属暂时性、发展性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地方、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逐步发展至今天,呈现出人心所向、势在必行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主客观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紧张性刺激因素日益增多,近年来罹患各种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已经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天津市高校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杭州市大中学生中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大学生比例最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为此,我们对全园幼儿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探讨矫正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首先把500名幼儿分成4个年龄组对社会行为、习惯、能力等十项心理卫生的内容进行调查摸底(见附表).从表上反映的情况看来,心理卫生存在有问题的幼儿共有348人次项.其中3岁组心理卫生问题总次数为114人次.占3岁人数的154%;4岁组为74人项,占4岁组人数的57%;5岁组为101  相似文献   

11.
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疾病,而且还有向“少年化”发展的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不注重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所致。本文提出检验心理健康的标准,并对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如何注重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研究报告显示,20%-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因神经和精神疾病休、退学人数占总休、退学人数的第一位,表明心理卫生问题已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构成了对健康的严重威胁。为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克服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各种心理疾患,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对本校(交通学院)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分析,以求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心理教育的策略,并为学校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调查报告表明,全国中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愈来愈高。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众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体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因此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健康心理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幼儿心理卫生工作自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有了明文规定后,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如何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却远非所有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都明了的。 要做好幼儿心理卫生工作,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幼儿心理卫生;其次必须了解幼儿在心理卫生方面有些什么问题;第三必须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可理解为心理健康或心理正常,但更确切地说,心理卫生是指谋求或维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中,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最近,我们采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MOSIMH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对部分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测试。结果发现48%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2%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余均有轻度的心理不健康症状。测试表明,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症状表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环境应激问题、学习困难问题、"自我"定位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意识困扰问题和就业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医专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说明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重性,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矫正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同样也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系统工作.学校应设置相关专门机构,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教育和相关的行为训练,以达到矫正学生人格障碍、疏导学生不良情绪、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高职新生心理素质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我们对渤海船舶职业学院175名高职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抽样调查,根据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评定标准进行评定。调查结果显示,学院高职新生一年级心理卫生问题较多,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早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卫生保健服务,早期预防。指导学生在认知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要求,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长、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增强抗挫折能力,使他们适应环境,完善人格,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王静 《华章》2013,(17)
本文讨论的是201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申报的课题《高年级智障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分析与实践》中的有关智障学生个性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找到了一些优化智障学生个性的方法,希望对同行和学生家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心理卫生问题日益显示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1.讲究心理卫生,是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上,许多专家指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极为密切。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研究,积极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卫生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