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正从传统的、封闭的、比较单一的种植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多种经营异军突起,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大量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会经营、善决策、精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农村中学每年要有大批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回乡后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新增劳动力。由于他们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26-126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3.
浅析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比较低,这已成为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要从农村基础教育抓起;重视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拓宽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培养大批西部农村经济建设能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回乡学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既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又掌握一定实用技能的农村建设生力军和新一代农民,促进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农村建设中急需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务农存在着思想、技术、体力诸方面的不适应,人才优势尚未转化为技术优势;农民教育还停留在扫盲阶段,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科普宣传、科技推广网络尚未形成,农民急需的科技服务得不到保证。面对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寻求新的教育对策,是农村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形成“教促富,富促教”的良性循环,是贫困地区经济腾飞的基石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把我国农村的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澳大利亚有着发达的农业教育系统。其中,特别是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澳大利亚政府以鼓励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本国的综合国力为政策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对于推进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劳动力有序供给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社会所需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了大批合格的劳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及加入WTO,原有的办学体制、教育教学模式等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这些都更加紧迫地促使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彪 《吉林教育》2004,(6):11-12
长春市第一百五十七中学位于双阳区长岭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在农村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农科教结合,以劳动技术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走出了一条科研、育人、服务三位一体的特色办学之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大批农村经济建设实用人才,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通向农村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和中级技术人才,还需要有较高专业理论、较强实践技能与技艺的高级技术人才。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任应当由高等职业学校来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应当面向农村培养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然要通向农村。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2006,(5):16-17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尤其是农民多。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职业技术,很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处于快速发展轨道,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步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的生力军。受多种因素制约,他们大多数中的子女,只能留守家中,成为“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享受不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逐渐出现了新的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关注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2.
论成人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展成人教育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必须通过建立“三校合一”的农村成人教育新机制、重点培养农村乡土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教育、提高农村现实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实现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为农村培养大批适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面临观念、专业、投入、师资四大瓶颈,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根据《纲要》精神,加快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队伍的素质,以使大批农村劳动者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这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认真加以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提高农村劳动力队伍的素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回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社区学院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学院在二十世纪初发端,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社区学院以培养、训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为后来经济复苏时储备和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四十年代末,为适应二战结束,大批退投军人接受教育或职业培训的需求,社区学院在为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服务中进入新扩展期;六十年代为缓解高等教育扩充压力,社区学院的大学预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当前的美国社区学院,从单一走向多元,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并且将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教育的领域。 一、注重教育实效性的美国社…  相似文献   

16.
蔡有国 《湖北教育》2005,(11):28-29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前化解农村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2005,(5):18-1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教育部决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村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职能。由于生源的萎缩,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纷纷降低招生标准,学生总体素质大滑坡,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遭遇严峻挑战。农村职业学校只有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回乡知青的技术培训郭奎业根据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青壮年的文化状况,我们有的放矢地时回乡初高中生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回...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2004,(10):30-31
平利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一个以种养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全县12个乡镇,22.9万人。劳动力总数中70%从事农业生产,第一产业比重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多年来,通过不断调整农业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和产业带头人、种养示范户,发挥了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