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创新直接影响教育制度的结构与社会“技术—经济范式”的进程,其实质是社会利益结构通过教育系统表现出来的力量对比变化。基于技术革命的经济长波运动决定了社会利益生产与教育创新的路径与周期性,教育创新应以有利于我国顺应经济长波规律的赶超发展过程中“两个文明”的协同作为价值标准,以有利于我国在此过程中形成与演化符合“毁灭性创造”机制的“技术—经济范式”为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2.
柯文进 《教育研究》2006,27(10):55-59
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以“市民社会—经济—国家”为分析框架认识社会结构,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社会“三元结构”的角度看,大学是以志愿求公益的社会非营利组织,是以知识传授和创新为基础的学者的组织。大学作为特殊的知识生产机构,探索高深学问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有着显著的区别,必然要承担起作为社会思想库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5.
黄老学派在战国时获得主流学术地位,独盛的局面在中国思想史上延续了三四百年之久。该学派流行于大变革时代,此种风潮以两汉为界,以新莽改革为标志性事件。在变革时代新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结构以王权建设和整合社会各子系统为重点。在黄老治道哲学的“兼利无择”,“利而弗利”和“天地不仁”的宗旨下,社会各力量都得以自由发展壮大。对此黄老哲学有关于“仁义礼薄于道德”的论述。而汉代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的利益倾向性也开始固定。黄老治道对“道”的阐释富有层次性和操作性,主张“天为人稽”。黄老哲学尊崇君势,也推重能臣,主张君臣不相僭越,一体同唱。王治国凭借“内刑”而“自得”的“王术”,王术即道。法在原理上出于“道”,但在应用层面,则强调出于“人心”。本文还指出,《管子》以“水”论“道”,其经济思想符合黄老治道哲学。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8.
德国职业教育,正如其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常被称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德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必须适应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为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构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理解颇多分歧。有的认为它仅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仅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有的认为它既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又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为了弄清其含义,我们还是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著。“社会经济形态”范畴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的:大体来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文化形态论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的实践历史观,它把以具体生产方式为内涵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具体地用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从中概括出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生产力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范畴,由此形成了文化形态论的理论支架,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建立于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上的社会经食形态演进说,上升为文化形态基于自身内的生产力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矛盾运动而发展的文化形态论,成为毛泽东据以把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尤其1990年代以来,临沂经济规模迅猛增长,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综合竞争能力迅速提升,成为淮海经济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临沂现象”的主要特征在于其经济“起飞”和转型的超常规速度,其实质是市场化带动工业化,以专业市场为依托迅速积累了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当然,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社会生产力中以体力劳动为主体的结构正逐渐被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结构所取代;“概念”、“构想”等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正日益成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等更加重要的经济因素,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将变成以知识为基础,并以知识为增长的驱动力,因而人的素质便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对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怎样才能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它应有…  相似文献   

13.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持“社会结构变动”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技工荒”是近几年出现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一种社会现象。“技工荒”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导致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职业教育发展软弱的必然结果;是对我国传统职业教育结构的实践批判;通过分析为无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范围与结构 本主题主要探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根据课标,主要涉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两个专题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学习要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两个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社会经济结构有质的区别.本文就两个阶段的经济结构的差别谈谈看法.一、两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过渡时期”的经济结构两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的过渡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期间.那时的社会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最后解决.或者用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中的话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正面临着新的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制度不仅直接要求改变“人合”的产权结构、改变“人治”的管理制度,而且也将改变传统的市场经营方式,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改变产权结构和变革现有企业制度的路径。非公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完善其运行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本文在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长沙市土地规划控制指标,构建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灰色线性规划优化模型,以期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建设“两型社会”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定量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分三个子目:“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各子目之间,既有因果关系,又有递进关系。教学重点是对“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主要包括瓦解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口本身并不构成“问题”人口之所以有问题.就在于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等等联系起来时,表现出的不协调性。“每当人口增长,分布和结构趋势与社会, 经济和环境因素失去平衡时,就会在发展的某些阶段为实现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