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动力不足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大问题,而勒温的场论可以有效阐释这一问题的内在原因:高校教师心理场中各种力的失衡会引起其心理"紧张",从而产生特有的行为反应,而环境的制约使这种"紧张"得不到消解,将会使得现有状态成为"惯习".有效的引导动力场中各种力的作用,能激发教师潜在的动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心理枯竭”等,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活综合症。在我国,存在大量由职业倦怠引起的各种心理情绪问题,其中非人性化地对待学生而引发的教学事故频频发生,极大地危害到教师个人、学生乃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是当下美术教学的重点,而形成有效的鉴赏路径对提升审美修养至关重要。教师可基于美术作品“内容—形式—精神”三重鉴赏境界,将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和教师引导力的提升“合并轨道”,建构“三境鉴美·学导融合”范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开展着眼观察力的“情景化体验”学习,聚焦分析力的“问题链导析”学习,关注解读力的“探寻式溯源”学习,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进而提升其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内动力与外驱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而内动力起决定性作用。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起平台,“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和“以校为本”的培养机制,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校长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负有重大职责。  相似文献   

5.
当教师的往往都特别羡慕那些在讲台上总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同仁,并将这一表现誉之为“大师风度”,而把那些一到上课前夕即心情紧张、神色凝重甚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教师视为“小家子气”。殊不知,大师亦非“紧张”的绝缘体,不少的名家大师在课前竟然与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一样,其内心也常常会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所笼罩。  相似文献   

6.
黄博 《江西教育》2023,(19):60-61
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器”;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习毅力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双减”时代数学教学的必然诉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激发和引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教师的问题对学生启而不发难以带动教学互动或仅有表面热闹而缺乏实际效果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问题在很大程度还是出在“问题”上。因此,教师必须聚焦于此,着力用有效问题推动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正>在“双减”政策大力实施的今天,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有效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其学习力全面有效提升,这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原问题”。“学导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并且适时进行必要而精准的指导。这样的实施路径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为主动、创造性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场应聘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笔者在招聘中发现,几乎所有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刚迈出师范院校大门的毕业生,在面试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适度的紧张是驾驭课堂的激励因素,有利于全身精力的动员和注意的集中;适度的紧张还会促进体内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有助于激发教育机智和教学灵感。甚至会呈现超水平发挥状态。而这里所要说的紧张,则是指“过度的紧张”,即所谓“怯场”。  相似文献   

10.
有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求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必须要有动力、能力和精力。没有动力不愿干,没有能力不会干,没有精力不能干”。这段话非常精辟。动力、能力和精力的确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其中的关键是“动力”。有了动力就会为获得专业素养的提高而坚韧不拔地学习和实践;有了动力就能为履行班主任职责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什么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呢?是专业理想与信念。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动机由“本我动力”与“超我动力”构成。“本我动力”会使教师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这需要管理制度发挥作用;“超我动力”会使教师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这需要化理念发挥作用。管理制度与化理念的紧密结合能使“本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两个方面有效控制与激发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的教学示范力,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教学应用,是语文教师可贵的生命自觉。而这种生命自觉,将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新课改越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生命自觉性”教学示范力越不可或缺。语文教师教学示范力的缺失,则意味着其教学能力的结构性缺失。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学习力健康生长是实现“学会学习”素养的基本条件。学习力由动力维度、互动维度以及目标维度构成,分属各维度的学习力通过联动共促学生有效学习。目前,小学生学习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习力培养的现象,导致学习力动力维度学习防御常见、互动维度学习阻抗常有、目标维度错误学习常现的现象。在全视角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理应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内外部互动协同推进,提升互动效果;确保学习力均衡发展,避免内容缺失,以期提升学习力水平,助推“学会学习”素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魏海海 《学周刊C版》2024,(2):131-133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学生未来实践的关键性教学环节。文章为能启发一线教师有效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价值,从“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培养路径,从“生活情境”“合理问题”“真实案例”等角度提出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凌烨 《师道》2005,(5):20-20
当教师的往往都特别羡慕那些在讲台上总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同仁,并誉之为“大师风度”,而把那些一到上课前夕即心情紧张、神色凝重的老师视为“小家子气”。殊不知,大师亦非“紧张”的绝缘体,不少的名家大师在课前竟然与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一样,其内心也常常会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所笼罩。  相似文献   

16.
力的概念是贯串力学部分的基本概念。对初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现从自己的教学体验,谈几点处理这一教学内容的意见,供同行参考。(一)从实例和实验着手,通过分析,讲清力的本质人们最初对力的认识是在推、提、拉、压物体时,肌肉紧张的感觉中获得的。学生亦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学时,教师可一边推动桌子,一边提出问题:“桌子为什么会由静止而动起来?”接着又边拉长橡皮筋边问:“橡皮筋为什么会伸长?”学生不难回答:因为人用力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思想意识落后,人际关系紧张,许多人就称他们为“问题学生”,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使这些弱苗也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归因理论在转化职专“问题学生”方面会给广大教师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系统,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将为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教师的现状及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人为本,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对教师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有的教师说:现在工作没劲。这劲是什么?这劲就是工作动力。没劲,就是没有工作动力。一个教师没有工作动力,肯定搞不好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个校长,对此应引起重视,除了自己在工作上要给教师起好表率作用外,还要善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寻找工作动力。 一、要不断激发和满足教师的各种正当需求。 从根本上来说,需求是教师的工作源泉,教师的工作动力,无一不是由其需求引起。作为一个成熟的校长,首先,不能无视或简单否定教师的各种合理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校长对教师采取“鞭打快牛”或“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那么在这过程中,其运动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各种矛盾的地位及其关系如何?在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哪方面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诸等问题可谓教学论之核心内容,而如今对其认识仍为“见仁见智”。近得悉张连捷、张启航“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兼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