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灌溉试验,测得不同氮肥条件下的大豆需水量。根据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从而确定不同氮肥条件下的大豆的作物系数Kc。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大豆各生育期作物系数的影响,来分析肥力条件与大豆作物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近43 年来农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7年-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引起作物需水量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型理论的R/S方法对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43年来,中游地区春小麦和玉米ETc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小麦下降斜率为6mm/10a,玉米下降斜率为8mm/10a;其中,民乐和甘州站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他站点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均呈下降趋势,且部分站点下降趋势显著。春小麦和玉米ETc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中游地区各站点春小麦和玉米需水量Hurst指数H均大于0.5,同时分维数D均小于1.5,因此未来一段时间ETc仍然保持与过去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深步水灌区农作物需水量的概述,就目前南(北)片灌区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灌区农业用水量的分析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依据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1年~2014年气象要素值和大型蒸渗仪的数据,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作物系数,分析了其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生长季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作物需水量是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了解其历史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对预测农作物用水走势并据此制定合理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辽西北地区9个气象站1964—2013年的气象及土壤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与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密度函数法获得春玉米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辽西北春玉米净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4—2013年近50年辽西北春玉米需水量基本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递增;净灌溉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02.44mm,灌溉需求指数多年平均值为0.67;从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的净灌溉需水量来看,国内或区域内资源(A2)情景与区域可持续发展(B2)情景在未来30a距平增长率依次降低。本文研究可为辽西北春玉米种植的农业用水以及合理灌溉提供依据,对缓解本地区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树林 《资源科学》1988,10(3):80-86
在水分资源的农业气候分析中,资源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其总量的多少,也不仅仅取决于作物生长季总水量与作物总需水量的吻合程度,而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自然降水量在作物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分配是否适合间时期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水量在作物生长季内的分配状态,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地水分资源的优劣。如果只分析总降水量的多寡,则在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7.
辽西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西半干旱区2004~2008年的玉米生长参数及农业气象资料为依据,应用CROPWAT模型模拟分析了该区玉米的需水及灌水量. 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需水趋势总体为正态分布,年需水量在572~645mm之间,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需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11.1%、30.2%、19.8%和38.9%;玉米灌溉需水量曲线因降雨差异在不同的年份呈现不同的变化型,基本分为抛物线型、中期平台型和双峰型3种;玉米的补充灌溉主要集中于7、8、9这3个月.  相似文献   

8.
温室内的节水灌溉制度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文中在分析温室内温度的基础上,提出作物需水量的计算公式,并对温室小区域水量平衡原理和土壤水分控制标准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9.
宋玉翔 《青海科技》2010,17(4):21-23
对青海省湟水流域中、上游地区蚕豆的全生育期需水量、需水规律、需水强度以及产量的试验分析表明,在一定的产量水平条件下(产量4500kg.hm-)2,需水量4500~5250m3.hm-2,表明水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若再提高产量,则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和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蒙灌区灌溉定额偏高成因及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宁蒙灌区灌溉定额是关中地区的6倍左右,因而常常遭受各方面的批评。但宁蒙灌区定额高并非完全不合理的大水漫灌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有其自然规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宁蒙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净灌溉定额本来就要比关中地区高很多。如果不改变目前的作物品种和种植结构,宁蒙灌区较高的灌溉定额60%左右是合理的,只有40%左右是不合理 的。这既说明了宁蒙灌区节水的巨大潜力,只要达到关中地区的水资源有效利用系数0.5,就可以减少引水40%左右,减少灌区耗水的30%左右;同时也说明了宁蒙区节水的限度:在目前的作物品种和种植结构下,.宁蒙灌区的灌溉定额不可能降低到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同的水平。仍将维持在关中地区目前灌溉定额(2700m3hm-2左右)的3倍以上。要想进一步降低宁蒙灌区的灌溉用水,只有在改变灌溉方式(如改普通地面灌为喷灌、滴灌)以降低作物需水量、或改种需水量小的作物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邹茂林  阳文亮  阳艳 《科技风》2014,(13):234-23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一般情况下就是进行作物模型评估、综合模型评估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多种方面评估。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评估和研究吸引了大量学者的目光,因此在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就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作物模型评估的运用差以及在评估中所受到的限制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对其今后多元化的发展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晓东  马晓群  许莹  陈超 《资源科学》2013,35(3):665-672
利用淮河流域171个站点1971年-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通过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计算了主要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盈亏指数.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小麦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66~-0.43之间,各分区均呈现水分亏缺,但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越往北水分亏缺越明显;②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05~0.17之间,各区多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平原夏玉米区和中部平原夏玉米区增加趋势通过了α=0.05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0.099/10a和0.097/10a,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分布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增大;③沿淮及以南一季稻区水分盈亏指数平均为0.05,呈现0.024/10a的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中间小两头大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改进了彭曼公式中的系数,加入作物需水系数和土壤供水系数,建立农田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计算出淮北地区主要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及时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20cm小型蒸发器产测蒸发量与标准蒸散量的统计模式,以此作为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常用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综合模型评估、作物模型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定量评估能力仍显不足、作物机理模型应用有待加强及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等,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作物模型的应用将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将进一步完善和综合评估技术向多元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新的气象服务内容是摆在气象人面前的新任务。本文通过对当地几个乡镇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深入浅出地指出了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同时通过对当前县级气象服务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存在的不足和欠缺。该文在最后明确提出,要想搞好当地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工作,必须首先切实了解本地的现代农业生产状况。针对地方种植特色、作物品种、李节性生育等农业生产的不同需求提供气象服务,同时要加强能对农业生产带来损害的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注重平时农业气象知识的科普宣传,加强对农民的指导,为当前气象如何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甘肃省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各站点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河东地区的干旱等级,分析春玉米干旱发生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春玉米生长季内,CWDI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月中下旬,且每旬的CWDI值均大于10%,即在作物整个生长季,降水都无法满足春玉米需水的要求。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轻旱8%~20%;中旱7%~23%;重旱0~17%;特旱0~47%。生长季内,河东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程度基本由南向北递增,不同生育阶段干旱的严重程度:抽雄-开花期>拔节期>乳熟前期>出苗-七叶期>乳熟后期-成熟期。近50年来,出苗-七叶期和拔节期的干旱有逐渐缓解的趋势;抽雄-开花期和乳熟前期干旱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及70年代初为干旱的严重时期,70年代中后期有所缓解,至今又有加重的趋势;乳熟后期-成熟期,近50年来干旱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人们在水稻田间管理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肥料管理和作物病虫杂草的防治,而对田间水分管理过于忽略,认为只要田里不断水就行了,其实,这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个重大误区。水稻在各生育期内的需水量是有很大差别的。  相似文献   

18.
刘玉梅 《大众科技》2005,(2):119-119,121
为实时鉴定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将大庆市历年各月(24节)作物苗情及发育进程、多发气象灾害进行技术总结,为农业生产决策、抗灾救灾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不同的气象因素方面,分析了除草剂在作物中的药效。具体的主要在水分、温度等方面作出分析。作物药效在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土壤含水量等方面有影响;土壤含水量密切关系到除草剂的溶解、吸附、淋溶、微生物的活动等,并直接关系到除草剂的活性;土壤除草剂的用量模型作出了药效随除草剂用量提高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与实例分析;黄淮海地区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该文基本生态学的方法,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5个等级,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净化污染物需水量等级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了相关的指标标准和相应级别。同时在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列出了各类型级别的需水量。以黄淮海地区作为案例,计算了该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强调了保证和维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要性。同时以相关规划为依据,对该区未来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展示,包括典型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6.8×108m3,最优需水量平均为310×108m3.预测2010年、2030年和2050年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15.4×108m3-153.6×108m3,155.8×108m3-205.6×108m3和206.8×108m3-269.7×108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