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3月,美国海洋学家巴勒带领一批科学家对墨西哥西面北纬21度的太平洋进行了一次水下考察。当科学家们乘坐的深水潜艇“阿尔文”号渐渐接近海底时,透过潜艇的舷窗,他们看到了浓雾弥漫下的一根根又高又粗如六、七米烟囱般的石柱顶口喷发出的滚滚浓烟。“阿尔文”号向“浓烟”靠近,并将温度探测器伸进“浓烟”中。一看测试结果,科学家们不禁吓了一跳:原来这里的温度竟高达上千摄氏度。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浓烟”原来是一种金属热液“喷泉”,当它遇到寒冷的海水时,便立刻凝结出铜、铁、锌等硫化物,并沉淀在“烟囱”的周围,堆成小丘。他…  相似文献   

2.
1967年秋,美国的“阿尔文”号潜艇在大西洋百慕达执行海底考察任务。当潜艇潜至80米水深时,一股暗流袭来,艇身剧烈晃动,尔后就像陀螺一样在水底打起转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常水文现象,使“阿尔文”号艇长G·杰克逊惊出一身冷汗。难道“阿尔文”号要在百慕达海底遇难?随后,他又从监控室内的监视器上发现,“阿尔文”号莫名其妙地闯入一团与海水完全不同的异常液体中。G·杰克逊艇长立即下令潜艇紧急上浮。当“阿尔文”号浮至水面时,发现底下有一个直径达500米、厚度约60米的异常液体圆盘在快速打转,并慢慢向  相似文献   

3.
一只深海电筒鱼,在黑暗、冰冷、死一般静寂的海底,打着它那盏淡蓝色的长明灯,板着冷酷的面孔,慢慢地朝“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游来。它打量着这从未见过的不速之客,绕了“阿尔文”号深潜器一圈,从嘴里吐着气泡之后,又慢慢地离开了,消失在黑暗中。  相似文献   

4.
明夷 《科技文萃》2001,(5):102-104
3月23日下午2时,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从太空坠落地球,结束了其15年饱经风霜的辉煌历史。3月23日前"和平"号宇航员和一些科学家前往太平洋观看"和平"号坠毁。在斐济的小岛上,这些难舍"和平"号的科学家们也成了一道风景,他们共同回忆在"和平"号的日子,也为"和平"号的陨落落泪,"和平"号是他们记忆甚至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碰撞机(位于日内瓦郊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工作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宇宙刚刚诞生时曾产生过温度高达10万亿摄氏度以上的奇异浓汤。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这种粘稠的流质(即所谓的夸克一胶子等离子体)的性状颇似高温液体,它为最初的粒子及原子的形成提供了完美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属于往返式航天器。航天器在返回地球时,要以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千米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一般利用缓冲火箭和巨大的降落伞来降低速度,最后软着陆。在大气层里,由于航天器与空气剧烈磨擦,必然产生大量的热,表面的温度会达到3000℃。为了保障航天器的顺利返回,科学家们精心编织了一件件奇妙的航天器外衣。  相似文献   

7.
毗邻印度洋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素有奇海之称。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在红海海底发现了四座“烟囱”。这些“烟囱”又深又长,宽仅数米,科学家们称之为“海底深洞”。从“深洞”里溢出的热水温度高达56℃。在“烟囱”附近还生活着一些奇异的生物群落。科学家还在位于红海的阿特兰蒂斯(Ⅱ)海渊的200米深海底,发现水温为59.2℃、但盐度却达257的为大洋7倍的海底盐泉。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有的地方海底水温竟高达几百摄氏度以上。同样神秘的“烟囱”也在大西洋多处发现。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亚速尔群岛(葡萄牙)水下2500米深处的…  相似文献   

8.
在繁杂纷纭的大千世界和奥妙无穷的无垠宇宙里,存在着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大自然之谜。目前,科学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这些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正在揭示的自然之谜有——海底细菌耐热之谜同学们知道,在自然界里,几乎没有什么生物不能用高温杀死。别说温度有100℃的开水,就是60℃的热水,大多数生物都忍受不了。但是,有些海底细菌能在100℃以上的沸水中活得逍遥自在,绝不会被煮死,这真是咄咄怪事!1977年至1979年,美国有一艘叫“阿尔文”号的深海潜水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做海底调查时,在海底裂谷中发现了一些热水喷泉。有的喷泉温度竟高…  相似文献   

9.
纽他 《初中生》2012,(16):50-53
正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大海越往下,海水的温度就越低,海底就是一个阴暗的冰冷世界。1948年,瑞典的海洋调查船"信天翁"号在红海考察时发现,一些深海的水温要比海洋表层的水温高出很多,含盐量也很高,这使人们很吃惊。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终于在太平洋底部发现了张开的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将人类生活的地球称为"生物圈一号"。为了实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了一个几乎密封的圆顶形建筑,称为"生物圈二号"。"生物圈二号"是一个完全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系统,占地1.3万平方米。里面,雨林、沙漠、草原、海洋、农田、水源、空气、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应有尽  相似文献   

11.
1996年的一天,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正在佐治亚州的萨瓦纳河畔进行一项核辐射试验。科学家们将一根金属棒伸入一座存放核废料的仓库,以测试其放射程度。当他们把金属棒收回来时,发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6日宣布,该实验室科学家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设备,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科学家们观察到了118号超重元素的原子“衰变链”过程,证实了这一新的超重元素的存  相似文献   

13.
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通电后,灯丝发热,温度高达2500℃以上。金属钨在高温下升华,一部分金属钨的微粒便从灯丝表面跑出来,沉淀在灯泡内壁上。时间一长,灯泡就会变黑,亮度降低,影响照明。科学家们根据气体对流是由下而上这一特点,在灯泡内充上少量惰性  相似文献   

14.
直兴德 《初中生》2010,(3):98-100
1979年1月,美国科学界选派了一名海洋地质学家、一名生物学家和一名化学家,乘坐著名的“阿尔文”号深潜器,考察太平洋中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底大裂谷。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8日晚上10点多钟.江苏省徐州市风化街53号院和往常一样宁静。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小区里的居民。紧接着,位于小区1号搂3单元的402房间冒出了滚滚浓烟,浓烟瞬间笼罩  相似文献   

16.
水往高处流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么水往高处流呢?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有着锯齿形起伏的水平面上,液滴可以依赖蒸汽作用移动,甚至流向更高处。英、美两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合作研究,他们在有着许多微小锯齿形起伏的铜制表面上放置水或其他液体,并将表面加热到远高于液体沸点的温度。例如水的沸点是100℃,而放置水滴的铜制表面将被加热到220℃。由于表面温度很高,液滴与表面之间就会产生一层蒸气,这样,液滴就有了一个"气垫",就像气垫船一样,水平方向上一个微小的作用力就能使它运动起来。这时,科学家们观察到液体以高达每秒5厘米的速度运动。科学家还…  相似文献   

17.
(一)当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观赏百丈之高的参天大树时,不得不怀着同样敬畏的心情了解根。大地上展现的所有的自然美景全都是根的亮点和伟绩。啊,遥远的根!据科学家们介绍:一棵八片叶子的玉米,它的侧根为8000~10000条,一棵沙漠中的骆驼刺,它的根向下能扎30米深;一棵须根系的树可以在河的对面找到它的根;一棵成年桦树有20万张叶子,在夏季每天通过这20万张叶子释放的水分竟高达3400升。这3400升水分全部是根从地下吸收来的。根的力量是何其伟大呀!植物的分类有千千万万种,根的分类却只有两种,即:直根系…  相似文献   

18.
卢文慧 《大学生》2014,(10):24-27
正2014年3月30日早7时,"决心号"钻探船载着62天的惊喜与丰硕的深海战果,缓缓驶入台湾基隆港。科学家们迎着灿烂的阳光定格了释然的微笑。在此次航程中,科学家们收获了多个首次:首次获得破译南海年龄密码的深海"硬汉"——大洋玄武岩;首次获得深海动荡变迁的"见证者"——钙质软泥;首次取得海底油气资源的新线索——含有有机物质的沉积岩……作为南海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49航次的首席科学家,李春峰教授一直忙碌,不过他非常乐意和我们分享此次南海之行,"多一个人关心我们的海洋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李教授笑着说道。  相似文献   

19.
<正>去学校的路上有间小杂货铺,经营杂货铺的老太太年纪很大了。我和阿尔文会经常去那里买些小零食,因为那里东西卖得更便宜。很快,老太太和我们熟悉了起来。每次见到我们总是露出亲切和蔼的笑容:"我的孩子们,想要买点什么呢?"后来我发现,阿尔文会经常趁老太太不注意偷点小东西。老太太好像并没有发现店里的东西丢了,对我们依然热情。那天放学,我和阿尔文去老太太的店里买东西,他又顺手牵羊偷了一支钢笔。阿尔文  相似文献   

20.
时事回放2004年7月,中德两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科学考察活动中发现中国南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此次中德科学家的合作项目是从6月2日开始的,科学家们乘坐“太阳号”科考船,在南海上展开了为期42天的勘测考察,7月15日,载有26名中德科学家的德国“太阳号”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