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描述上完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让孩子们打开作业本完成课堂练习。其中有一练习题是这样的:以后我常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赛跑,·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请用上带点词写一句话。笔者在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时,发现大多写得不理想。虽然  相似文献   

2.
儿子上三年级了,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词汇,老师让学生每天造两个句子。每天晚饭后,我总会习惯性地拿过儿子的作业本检查。一日,我翻开儿子的作业本,目光一下子被他用"自信"和"开朗"两个词造的句子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3.
<正>课文《大小多少》(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第7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学习完课文以后,张老师布置语文作业,让同学们回家用“颗”写两个句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平平想:今天张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太简单了!到家后,平平拿出作业本马上做起了语文作业。平平几乎没费什么脑筋就写好了两个句子:1.今天妈妈买了一颗大白菜。2.我们校园东边角上有一颗很大的树。  相似文献   

4.
静中求动 如教二年级着图学文《秋天》一课时,教学前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并采集能够反映秋天的标本。上课时安排静态作业;①把手中标本的样子写出来,如树叶黄了……②边看图边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轻声拼读。并连同句子读一读,想想什么意思?③请小助手上讲台用教鞭、手势,指挥学生回答小黑板上的问题:《秋天》一课共有几句?写稻田的是哪几句话?写稻子呢?写天呢?写云呢?写燕子呢?写梧桐树叶呢?这三项作业静中有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气氛浓,既动手又动脑,这样静中有动,变静为动,会收到直接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讲读课文后面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加强词句段篇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要求,突出了年级训练的重点。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段的练习体现了词句训练这一重点。词语训练的主要形式有七种:读读写写;听写;读下面的词,说出和它们意思相反的词;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话;读一读,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填空(或填空后再读  相似文献   

6.
《雷雨》一课有一道这样的课后练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 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我在具体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沈芳 《考试周刊》2024,(9):29-34
《语文作业本》是为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而编写的辅助作业,是落实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新版《作业本》(三年级上)为例,重点分析以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为总原则,把准《作业本》的诊断点、选择《作业本》的适切点、构建《作业本》的交互点、实现《作业本》的增值点等,巧妙利用《作业本》,结合课堂教学,借助新版《作业本》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创新《作业本》使用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一些课文中有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作业。对此,教材提出了两类不同的要求。一、说说句子或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指理解内容而言。如《长城》、《给颜黎民的信》、《再寄小读者》、《落花生》、《田寡妇看瓜》诸课文中提出的要求,这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给学生指明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时要注意带点的词语。也就是把句子放在文中与上下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同时把握好对带点词语的理解,这样理  相似文献   

9.
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改革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同步训练,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读写方法,提高读写能力.为此,近年来,我从一年级学生入学起就进行了“读写同步训练”课题的试验,并尝到了一些甜头.一、摘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进行说写“厚积薄发”是不少作家创作的经验之谈.为了让学生学会积累,从一年级第二学期起我利用课文指导学生每学一课摘抄一两个词语.并在阅读教学中让他们用这些词练习说话.二年级起我又要求学生每天抄一个好句子,每周五利用一节课进行学习、交流,评选抄得好的同学,然后再用抄得好的词说写一句话,用好的句子写一段话.到中高年级积累阶段,写作时就能灵活运用.如用好词精心和可爱写一句话,一位学生写道:“这个可爱的洋娃娃,有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被巧手玩具工人精心编成一条长长的辫子盘在头上.”  相似文献   

10.
《蟋蟀的住宅》教案王向东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分几层进行叙述的。2.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品味佳词妙句,能用课文后第4题中带点的词语造句。3.注意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时间:二课时教...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三年级《找骆驼》一课,在学习句子“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后,笔者指导学生用“果然”造句。一个学生看了看窗外,举手说:“今天果然下雨了。”这是个没有语境的句子,虽然用上了“果然”这个词,但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笔者追问:“哪些同学现在也有这样的感叹?”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典型案例:文杰,男,13岁,六年级新转来的学生。该生平时上课要么爱东张望,要么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如果是句子或者连续的几个词语,几乎一个字不会写。通过家访  相似文献   

13.
作文强调的是"真实、具体",那么,又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呢?我主要从句子训练入手,逐渐过渡到连句成段.如"围绕带点的字,把句子写具体":雨下得真大师:"雨"有何特征?生:它是颗粒状,像豆子.师:形容"雨大"用什么词?生:可用"稠密、急骤"等词语.师:写"雨声"可用哪些像声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年级《找骆驼》一课,在学习句子"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后,笔者指导学生用"果然"造句。一个学生看了看窗外,举手说":今天果然下雨了。"这是个没有语境的句子,虽然用上了"果然"这个词,但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笔者追问":哪些同学现在也有这样的感叹?"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师:谁来说说你是什么时候知道今天要下雨的?也要用上"果然"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余娜 《成才之路》2009,(21):41-41
教学人教十册语文第九课《儿童诗两首》,曾在备课时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本文虽说是二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可《语文学习指导丛书》(是我校规定必做的作业本)中有这样的习题: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各写一句。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写话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如何纯洁学生的写话动机,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体现鲜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不妨从以下三步人手。一、从句子训练入手句子的训练,是篇章训练的基础,要使一年级儿童的口语规范化,成为书面语言。首先要培养他们写好一句话的基本功,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句子训练。  相似文献   

17.
《忆铁人》中的第二自然段具体写铁人去托儿所时发生的一件事。这是全文的重点 ,多处写了铁人的言行举止 ,这些语言十分细腻、含蓄 ,从平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反映出铁人的不平凡的心灵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呢?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师 :出示学习卡要求 :标出每句话的序号 ,用“—”画出描写铁人行动、语言、神态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确定你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句子。然后抓住这个句子里的词、标点进行研究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或是有什么疑问。方式 :用“读、说、演”等方式去研究课文。师 :按小组的顺序来汇报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小学语文的两个重要板块。人教版小学语文对这两个板块的编排是这样的:一、二年级设有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写句子;三年级口语交际与习作各自单列;从四年级起以《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19.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三年级是塌腰的阶段。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重视段的训练。《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一、二年级注重词、句子的训练,认识自然段;三年级注重分析自然段。三年级把自然段教学做为关键、重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上承词语句子的训练,并且巩固加深句子的训练。下启逻辑段乃至篇章的训练。它是过渡的桥梁。是连接的枢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中学生“能笔头造句。在有提示词语的条件下,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能分别用30分钟写50-80个词和80-100个词的短文,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型无严重错误,意思表达清楚。”但是,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