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狄涛 《学周刊C版》2010,(12):112-113
作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提出自己一些看法和做法.指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有明确指向性的探宄情境.使学生能围绕情境产生强烈的疑问.从而去探究、去实践。我认为要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还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创新:同时还指出加强小组合作,倡导交流氛围.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引路人、指导者,应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规范学生操作.并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从而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开放性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教学中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让课堂探究变得更为有效和简便,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探究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不可小觑.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研讨交流是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研讨交流时学生往往参与率不高,这既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使研讨交流有氛围;坚持长期专项训练,使研讨交流有技巧;引领深入有效探究,使研讨交流有内容;引导学生有效质疑与反思,使研讨交流有深度,这样才能提高研讨交流环节学生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使学生有所进步和发展,达到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理念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在高中新课改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建构生物学模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实践的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设计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与实践、交流与讨论,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课外探究"对于学生来讲,既是其学习兴趣激发的导火索,又是培养与锻炼其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生物学课堂教学来说,它也是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补充。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后,还能初步掌握一些生物科学探究的基础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和实施计划、总结归纳以及表达与交流上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探索科学地、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和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桂浩 《现代教学》2005,(6):61-62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积极能动地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或技术,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并兼顾情感交流和个性塑造,使学生在生理、心理、智力、情感和心灵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过程。我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实验教学既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逐渐减少,课堂教学向着精细化、多元化发展,但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朱闽 《考试周刊》2011,(67):124-125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交流、勇敢探究的能力.使师生在共同活动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有效地实施舍作学习。  相似文献   

11.
问题探究的引导艺术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话题。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问题形式呈现授课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情设境、铺路搭桥等有效教学策略与联想迁移、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的精神满足和能力提高,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人格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教学,探究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高质量的培养方法,其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以及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特别是科学探究的低效运作,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现就探究活动条件的创设,问题意识的生成,教学时空的开放,开展合作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言交际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表达交流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能有效体现学生的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情况。优化基于学生口语表达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激活学生英语主动表达和自由探究的学习认知情感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口语交际及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科学新课标倡导"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熏陶下,小学科学教师也逐渐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探究式教学,而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才能将每个人的经验和想法传递给其他成员,促进其科学启发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就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创设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合运用现代教育 信息技术,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于发展学生 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巧设练习题目,利于实现课堂高效 精练,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 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策略应紧扣国家课程教材,选择学生感兴趣、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探究项目;在探究活动组织实施中要明确师生角色,关注探究过程和加强交流,使学生享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努力把生物课堂创设成为学生亲近自然、关注生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认为,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主动归纳总结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开拓知识视野、丰富思维感知。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为核心能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针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主动探究,更好地开拓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调整思维感知,丰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以"超重和失重"一节课为例,通过卡干结构法合作学习与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发现采用卡干结构法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亲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和解释交流能力,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许多科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虽然许多老师已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老师们更多的是关注科学探究的形式和结论,并没有真正地开展“真探究”,课堂中假观察、假交流、假反思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许多学生越到高年级,越是不敢质疑,唯书唯上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大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本文旨从如何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提供适时的探究指导和创造民主的探究氛围三方面,阐述让科学探究更具科学味的一些策略,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