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1924年到1927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行了合作,资产阶级参加了革命。但在整个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总趋向是向右转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激烈地展开了夺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领导之下,没有给资产阶级的阴谋诡计以及时有力的打击,结果使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资产阶级有了力量,于是就公开叛变了革命。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对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批评与斗争。瞿秋白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掌握革命武装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运动更科学的称谓应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是指首次国共合作革命联合战线共同掀起的国民革命斗争,即1924—1927年的革命。这次革命运动在1927年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形成高潮时,由于国民党右派势力———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最后归于失败。关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问题,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总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亲历过首次国共合作与大革命全过程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认为,其主要教训是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他指出:“在一九二七年北伐战争达到高潮的时候,我党领导机关的投降主义分子…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最近有些同志提出了异议,认为当时无产阶级对领导权问题的认识不足,力量不大,组织上没有掌握住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因而,只起了部分的领导作用,实际上没有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我则以为,大革命的初期和中期,亦即大革命胜利发展的时期,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基本上实现了对革命的领导权,而后期,则因犯了放弃领导权的错误,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但总的来说,第一次大革命运动从其组织、发动、胜利到逐步失败,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作用。因此,认为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了第一次大革命运动这样一个论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而是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不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判断的标准是政治领导为主还是组织领导为主?应该怎样看待我党对统一战线的组织领导?怎样看待大革命后期的武汉政府及我党的领导作用,这些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讨论,但意见尚未统一。对此,本文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一、判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谁领导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政治领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时的国民党,虽然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但孙中  相似文献   

6.
<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上,采取了“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这一时期为什么我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这次国共合作的功过如何?是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为了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同国民党在进行政治合作的同时,为了坚持革命的三民主义,也进行了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整体的领导权,只有部分的领导权。这部分领导权的充分发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胜利展开的重要条件,而最后放弃领导权,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民革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和领导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做工人阶级的"指导者"到做国民党的"合作者"、"监督者"、"同盟者"、"极左派在野党"、"重建者";其间虽萌发了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思想,但既没有明确该如何落实,又对国民党左派抱有幻想,经历挫折后才开启独立自主领导革命的实践。由于早期力量弱小、领导理论准备不足、受共产国际外部干预以及国民党内部分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共在夺取革命领导权的探索中始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关系。虽然此时的中共在成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自觉方面尚未成熟,但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和开展革命斗争的实践,不断唤醒中共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为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迎汪复职”运动的政治背景蒋介石于国民党“二大”跻身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以后,权力欲日益膨胀。1926年3月制造借口,挑起了“中山舰事件”,既打击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又清除了他最大的政敌,逼迫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出洋法国。4月16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上,蒋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在5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了旨在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党部的活动的所谓《整理党务案》,并由此篡得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等职。北伐出师以后,他又进一步利用总司令名义,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专横跋扈,嫉视异己,培植心腹,大搞军事独裁。如果说“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为开始篡夺领导权而投石探路的话,那么北伐过程中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则是他实行反革命军事专政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党在四大以前对民主革命领导权认识的评价,乃是研究第一次大革命领导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同志断言:在党的四大以前,“此时我们党认为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只是参加者和赞助者”。直到四大,“我们党才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把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建成我党公开领导民众运动的机构。抗日战争期间,董必武在国统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表现出高超的统战工作艺术。他从丰富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概括了我党统一战线工作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理论与政策  相似文献   

12.
1927年春,国民革命军占领了湖南,攻占了武昌,攻克了南昌、九江、安庆、南京,革命势力迅猛地扩展到长江流域。正在这时,陈独秀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反对我党建立武装,拱手送出了革命的领导权,使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的阴谋得逞,发生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小说《夜》就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有许多重要的贡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正确分析,就是这种贡献之一。一九二四年一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开展,国民革命的形势日益高涨。但同时在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这要求共产党人进一步解决谁是革命的敌人?谁是革命的朋友?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谁?革命的同盟军是谁?不解决这些问题,敌我友就会混淆,人民革命力量就不能发展,中国革命就无法前进。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采取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形式,即在保持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对于这种合作的形式,从提出国共合作的问题开始,直至国共合作破裂,党内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当年曾参与制定和执行这种党内合作政策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两党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即共产党员(包括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包括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独立性。这种组织形式是怎样形成的?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粗浅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并不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革命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的历史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反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终结.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七课井冈山会师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过程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原因和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所吓倒,决定建立由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发动武装起义。二、讲授新课: 第十七课井冈山会师(板书) 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板书) ①南昌起义的过程(板书) 那时,江西南昌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党决定派周恩来同志去部署和领导起义。7月25曰前后,周恩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逝世后 ,国民党右派加紧抢夺革命的领导权。蒋介石为了打击排斥共产党人 ,夺取党政大权 ,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并提出整理党务案。最后 ,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掌握了军政大权 ,为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1929年 ,革命画家黄文农创作了这幅讽刺蒋介石反动独裁的漫画《大拳在握》。图中的蒋介石身披斗篷、神情阴险 ,脑袋出奇的小 ,拳头却出奇的大。“拳”是“权”的谐音 ,所谓“大拳在握” ,其实就是“大权在握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篇目中的最后一章。通过本章教学,将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自“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一次最严重的挫折,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遭到的一次最重大的损失,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失败。同时表明,中国革命的历程是十分艰巨的、又是非常复杂的;年轻的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失败中总结与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将继续不屈不挠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关系,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打败了北洋军阀,将革命势力推进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向导》周刊,为促进、发展和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共合作建立之初,《向导》周刊为推动国民党改组,促成国共合作建立,做了大量促进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