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 ,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 ,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这些宝贵的东西 ,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 ,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远程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将会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现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因为在我国大多数地方还受到带宽的限制,远程教育呈现方式单一,基本以文字为主,应用视频还是比较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一两年内,中国基础教育的远程教育会有飞跃的发展。当宽带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相信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对远程教育的需求会有巨大的增  相似文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育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历史教育是一门以理解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追求美好社会发展的人文科学。从概念上说,它是一门解释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变化等一系列行为的科学。在历史教学过中,我们要认识和了解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讲,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和了解已经过去不可能完整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要认识和了解前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精神的历程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此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提升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实效性成为社会发展的整体诉求。四位一体的责任教育新模式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从尊重大学生生命发展的本真出发,在科学解构大学生责任行为生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狄尔泰精神科学教育观是从理性和非理性结合的角度去理解人,人是具有知—情—意的完整生命结构,体验是教育的生命起点;表达是教育的生命过程;理解是教育的意义生成。这种"体验—表达—理解"的教育观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教育应该投射到人的心理生命之中,回到生活世界,追寻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状与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发展趋势学校教育的根本作用应当是为学生进入现实世界作准备。他们需要了解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了解他们自身的能力倾向和最佳发展方向,了解他们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和应有什么样的选择途径,以及怎样面对挑战和生存于未来。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从此将永远不同以  相似文献   

7.
<正>信任人的可塑性,敬畏教育的力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在职前班主任教育体系严重欠缺、职后班主任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唤醒班主任的学习意识,提升班主任的学习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管理学的黄金法则,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明确目标,而这一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评价要真正了解、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  相似文献   

9.
正当世纪交替之际,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风起云涌的教育教学改革潮流。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像今天这样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把目光投向了21世纪,讨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各国不约而同地把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和中心的位置,对未来人或曰21世纪人从道德、人文素质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作出了详尽的描述,提出了教育改革方向。这将是一场对21世纪的社会包括政治、经济、科技…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既是个体终身学习以创设幸福人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又是未来社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以建构学习型社会的美好愿景.《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终身教育发展目标的提出与践行,既是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又是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的一次机遇.通过对终身教育的理念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有利于人们敏锐地洞察到未来社会中教育的发展动向,而且有利于人们在践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展示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所激发出来的无限发展潜力.透彻深入地理解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其价值取向,更好地体悟教育的真谛以释放出生命的亮丽色彩,这既是个体发展所遵循的航标,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使想象正成为现实,未来研究方法论是对未来的想象和预期的扩展。本文运用未来研究方法论,从未来想象、未来社会、未来知识生产、未来学习、创造中的未来五个方面对未来教育发展蓝图进行描述、预测、探索与解释,审视与省察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的行动措施。未来想象通过科幻故事探索和理解未来高科技实践的应用场景,人与人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过程。人工智能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未来社会分工、劳动力市场以及人才结构变革带来全新冲击。未来知识生产自动迭代、科学共识的建立更为高效;未来知识传播多模态立体化、超越学科界限;未来知识进化呈现碎片化及适应性。未来学习将呈现个性化、自适应以及终身学习的新样貌。创造中的未来应平衡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理性统合组织、文化、人员、环境,努力打造自适应的教育生态圈。本研究旨在厘清未来教育的科学走向与规律,勾勒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应用蓝图。  相似文献   

12.
梁剑玲 《中国德育》2006,1(10):84-84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到人的本身,就是走向生命、回归生活,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教育。人的生命完整性要求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向生命自我,使受教育者的现在和未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超出受教育者自然存在的直接需求,进行生命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提升;三是进行生命的升华,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三个目的交融相汇,人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全面人。那么,道德教育应当如何走向生命,成为学生生命完整性教育的部分呢?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迅速扩张,分化成为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同时,进一步促进内部分层,各院校为之展开激烈竞争。市场化则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各院校在竞争中追求上游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迈向学习社会的基础 当前世界是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社会。人的素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要素,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导引人们应变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自1970年以后,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迈向学习社会成为主导性的教育思潮。 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社会和教育的政策。在我国,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知·导·授──思想教育方法初探王淑梅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授之以法。概括起来就是知、导、授。一、知。理解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理解的前提乃是了解,只有了...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儿童美育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从"美"出发,以学校长期坚持的教育哲学"澄心教育"为基点,开发了"澄心立美"课程,链接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未来,丰富儿童的审美知识、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规范儿童的审美意识,让儿童从了解"什么是美"走向"成为美的人"。  相似文献   

17.
目标·责任     
首先,向全国广大读者、作者祝贺新年快乐!新年伊始,总结过去,设计新目标,明确责任和任务,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但它不应是形式上的重复,应该成为理念、思想和行动上的创新活动。有一位外国企业家说的好,如果新提交的工作计划,是原计划的重复,等于这个人没有劳动。实践也确实证明,好的总结,可以使人振奋,成为发展的动力,好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制度,可以使事业有序而创新发展。总结过去,要有明确、科学、易操作的标准,发现问题要敢于面对,决不走形式和过场;设计未来,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也要有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大…  相似文献   

18.
为学生的未来而教是教师职业的最独特之处。“导学”“共情”与“超越”应成为未来视域下教师的新样态与新作为。导学包括因材施教,开发个性化课程;重构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精准指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服务。共情要求教师读懂学生、理解学生,创设育人情境,以自身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超越要求教师善于反思、终身学习,成为未来学习与教育变革的主动参与者。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特区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一些新的课题。只有认真研究新情况、新特点,努力解决新问题,才能使德育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感到了解、理解、化解是三个很重要的环节: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背景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我们改变思维方式,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人类创造的多样化的文明形态,寻求相互理解与尊重,在人们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共建和平友爱的美好家园。近几十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倡导的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主题。国际理解教育就是希望通过教育的作用,增进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交往、理解、宽容与尊重,实现全人类的相互交流、合作,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帮助将事实上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