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同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会引起消极的或不平衡的情绪体验。学生的情绪体验在他的行动和行为的调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积极性质的情绪能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消极性质的情绪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情绪体验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这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十分自觉地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感情和行为,在学生身上发挥最大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每一个人自身都具备的一种情绪,人对于客观方面的事物与自身需求的符合情况,并且根据自身需求的满足情况做出有效的判断,所产生的态度就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时时刻刻陪伴于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身存在着多元化的非理性和理性,同时,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有心理上的需求。因此,老师在这个方面需要采用情感体验来展开教学工作,以情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本文对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情感体验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所谓情绪情感就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观体验,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条件下就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使人高兴欢乐,有些事物使人忧愁悲伤,有些事物使人赞叹喜爱,有些事物使人惊恐厌恶,这些以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都是情感。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通过它的表现形式给人的行为活动染上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4.
积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基本情感体验。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凡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学习效率就高;消极的情绪可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学习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5.
教学与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消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学活动是传播真理(知识)和塑造人的活动,情感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由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没有情感的数学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心理学理论也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即外界事物符合我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会使我们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愉快、喜欢、羡慕等内心体验,能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情感教育功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激情飞扬呢?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情感呢?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情感、情操的综合反映。当客观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欢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厌恶、忧伤、丧气、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对于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语文教学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教育者的情感,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枝枝叶叶总关情”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那么,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通过情感积淀很自然地进入课文氛围,从而产生共鸣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尊敬、自豪等态度,  相似文献   

9.
李林泉 《甘肃教育》2014,(24):34-34
正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主题需要关系的反映。凡是对人的行为起到促进、增力作用的就是积极情绪,与之相反的就是消极情绪。人和周围的事物,或人与人的接触中,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年轻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紧张、冲突、困惑的情况,假如无法自我有效地调节,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会产生情绪的冲动。班主任的情绪冲动不仅无助于解决问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  相似文献   

11.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对这件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  相似文献   

12.
宋淑娟 《职教论坛》2004,(23):35-35
课堂教学情景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丰富形象,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情景,学生就会产生轻松愉快,理解,信任等积极的情绪,教师的言行会得到学生肯定,学生呈现出乐于接受教诲的状态,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不冉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其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基本情感体验。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凡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学习效率就高;消极的情绪可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学习效率就低。 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满足学生惰绪上的基本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始终心情愉快地学习,这是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给学生好印象,调动好学生积极情绪 进入教室…  相似文献   

15.
一、情感熏陶教育法与情感的方向情感熏陶教育法主要通过教育者创造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情感熏陶实际上是从情感的效能即情感方向性上探讨有积极作用的方面.它是师和生双方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凡能满足和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使入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佰快、满意、喜爱等等。反之;就会引起入的消极态度使入产生否定的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过程中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会产生大量的心理冲突 ,包括认识冲突和情感冲突。课堂教学是一个建立认知冲突和解决认知冲突 ,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同时也是产生情绪、情感冲突 ,并成功地消除情感冲突 ,从而伴随着认知冲突的解决而产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一个高明的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巧妙地使学生产生课堂临床状态下的心理冲突 ,并通过认知冲突和情感、价值观冲突的解决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也获得情感体验 ,培养价值观。因此必须关注课堂临场心理冲突的调适。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能关注课堂临场心理冲突的教师很少 ,有的教师为提高…  相似文献   

17.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对这件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他对天文学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潮和鼓舞.  相似文献   

18.
教学情绪场是一种能给学生以情感感染体验,进而产生学习动机和需要,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需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一种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中情绪场创设得好,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积  相似文献   

19.
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化学知识,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若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学生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同时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活动具有准备作用、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是化学学习动机和积极情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一.利用积极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接触学生的第一天起,化学教师就要用自己高…  相似文献   

20.
席行涵 《新读写》2014,(7):110-110
何为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的人,便能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