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摘     
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徐拥军在2008年第2期《档案学通讯》撰文论述:1996年特里·库克在北京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首次阐述的"档案后保管范式"(the Post-Custodial Paradigm for Archives),本质上是"一种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移动)大胆进行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The Mode of Records Management Based on Knowledge Service,RMBKS)探索,以编码化知识管理模式、档案后保管范式为指导,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将档案视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知识资产,将档案管理的关注点从档案实体转向档案信息、知识,通过档案知识积累、档案知识组织、档案知识评价、档案知识服务,以及相应企业文化营造、组织制度建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档案后保管范式"是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文档取代传统实物档案,档案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和开放化而形成的一种以档案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传输为目的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信息革命浪潮使传统档案实物化、低效化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文件数量剧增、文件形态改变、使用需求多元化对档案管理和使用的要求。一种以来源为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RMBKS)是指以编码化知识管理模式、档案后保管范式为指导,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档案知识积累、档案知识组织、档案知识评价、档案知识服务,以及相应企业文化营造、组织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运用,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知识的需求,从而支持公司业务运转,推动企业战略落实。文章论述了广东移动RMBKS模式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结合档案后保管范式提出构建档案知识服务的四层模式:传统档案服务、档案信息服务、档案知识服务、知识集成平台服务.最后提出一种高校档案馆为企业提供档案知识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档案知识观理论取向,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以后保管模式为代表的理论成果和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代表的学术共同体,认为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在国内已经形成,其具有重视档案资源的组织开发和档案知识服务以及档案知识管理技术研究等特征,未来该理论范式将向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和智慧管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服务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围绕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的探索始终在进行。档案界对于这一理论开始较为系统研究的契机始于1996年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加拿大档案馆馆长特里·库克先生做出的题为《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的主题报告,在此报告中库克先生提出了以新来源观、前端控制原则、知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后保管模式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6年加拿大著名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在北京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首次比较系统地阐述"档案后保管范式"以来,档案后保管范式成为档案学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9.
企业档案知识服务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档案部门实施知识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解决当前企业档案工作困惑的需要.知识管理、档案后保管范式为企业档案知识服务提供了理论论据.实施知识服务要求企业档案部门从服务理念、服务目的、服务主体、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策略、服务过程等诸多方面实现对传统档案服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核心竞争力理论、档案后保管范式方面探寻高校实施档案知识管理的理论依据,提出了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档案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档案后保管范式是档案管理范式的战略转变,是对电子文件时代整个档案管理活动规律的重新思考。理论层面,可从有机联系观(从实体到概念)、动态整体观(从固化到流动)、知识建构观(从被动到主动)三个维度对档案后保管范式做进一步阐释,进而加深对其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基于对后保管范式下档案实践的观照,发现其逐渐打破传统保管时代思维方式的羁绊,呈现出四个“转向”:档案管理流程转向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档案鉴定焦点转向内容和技术双重观照、档案著录取向转向文件形成背景的描述、档案职业角色转向监督指导和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2.
档案管理后保管范式的出现反映了传统档案管理向档案知识管理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剖析了高校基金会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与所面临的挑战,构建了高校基金会档案知识管理的策略图,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新管理思潮与方法,如何使非遗档案成为助力民族紧密团结与繁荣发展的"知识资本",是知识管理理论范式下非遗档案工作的重要使命。文章将知识管理与非遗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从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知识组织与存储、知识创造与共享三个层面,探讨其在非遗档案领域的应用问题,为非遗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后保管时代"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后保管范式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宗旨、目的及主体的转变和扩展,并从主体、客体、技术三方面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后保管范式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红 《陕西档案》2000,(4):20-20,17
看了1999年第8期《中国档案》徐青的《不裁不订"件"当家》一文,深受启发.文中提出档案以"件"为保管单位,是对档案工作的传统理论、观点、方法的变革,代表着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文中虽说的是文书档案,笔者认为实验测试档案也可参照办理,实验测试档案也应"件"当家.笔者以从事多年测试档案的实践体会,就档案工作以"卷"为保管单位和以"件"为保管单位在测试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弊,谈谈我对实验测试档案以"件"为保管单位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6.
冯毓瑛 《浙江档案》2002,(12):10-11
200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正式施行.<规则>中明确提出了文书立卷改革的中心内容是将以"卷"为保管单位,改为以"件"为保管单位,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立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玲 《陕西档案》2012,(2):26-26
随着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需要,企业档案服务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转变,从传统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档案人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保管者,而是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知识及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  相似文献   

18.
传统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档案工作中,档案人员忠实地保管着档案,被动地为用户提供档案,而把如何从数量庞大的档案卷宗中搜寻、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的难题留给了用户自己.在利用信息、知识创造价值的这个过程中,档案人员只做出了极少的贡献,因而也就只能"坐在凄凉冷清的文件办公室或是静寂的档案架前".[1]为此,以特里·库克(Terry Cook)为首的档案学者们呼吁,档案人员应该"停止扮演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实现从传统档案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过渡,从而"重新坐回上帝的身边".[2]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新与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1.档案人员仍然存在"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存在着"等、靠、要"、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旧观念,以及"闭架借阅"、"你查我  相似文献   

20.
以CSSCI数据库中有关档案学研究的3637条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论文的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以及档案学知识基础、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档案学研究力量集中在高校而导致实践性不强;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不够;档案学研究处于基础阶段;电子文件、公共档案馆建设、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档案利用、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的结合等众多主题组成了当前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