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教室游戏是利用教室这“别有洞天”的场地,安排轻、巧、乐的别有风趣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雨、雪、冰的日子里,也能不间断地上好体育课,开展多种益智、强身的体育锻炼。“轻弹”激战1.组织准备:①把课桌分行集中于教室中间,连成数块整面,构成教室前后端A、B 两战区。②将学生分成四组站于教室  相似文献   

2.
<正> 受盛行东南亚“卡巴迪”运动的启发,再根据学校体育活动要简单易行、参加面广的特点,我制订了这一套“你追我逃、我追你逃”的老鹰抓小鸡般的游戏比赛的规则。实际活动中,学生你追我逃、热闹有趣,很有锻炼价值。由于此项运动受“卡巴迪”启发所创,故名江南“卡巴迪”。  相似文献   

3.
场地小,同时有几个班上体育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普遍。常出现相互争场地,“谁先占着谁就用,后来者只能当观众”,以及出现把学生关在教室中将“体育课”上成“美术课”、“纪律加强课”等现象。我校只有两个篮球场,却同时有三、四个班上体育课。要解决“场地小.多班上课相互干扰”的问题,我们探索、尝试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做到‘四个一’”的路子,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猫捉弹跳鼠"(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变向快跑及躲闪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二)场地器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橡皮筋若干根。(三)游戏方法如图1所示,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两名学生在中间,一名学生扮"猫",一名学生扮  相似文献   

5.
场地小,同时有几个班上体育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普遍。常出现相互争场地,“谁先占着谁就用,后来者只能当观众”,以及出现把学生关在教室中将“体育课”上成“美术课”、“纪律加强课”等现象。我校只有两个篮球场,却同时有三、四个班上体育课。要解决“场地小,多班上课相互干扰”的问题,我们探索、尝试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做到‘四个一’”的路子,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以人为本”即不讲客观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作解决客观不利因素的思想。“四个一”即把握一个前提,立足一个基础,坚持一原则,抓住一个重点。 把…  相似文献   

6.
<正>一、"鱼雷阵"1.游戏准备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一块;实心球(篮球或排球均可)8个;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15人左右;计时表一块。2.游戏方法A组学生在场内散开,B组学生在四条边  相似文献   

7.
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功能。正确地选择与运用游戏,是上好体育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选择游戏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体育课上运用游戏法教学,把教学内容和游戏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掌握运动技术,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形式有二:1、教材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例如,在起跑的教学过程中,用“叫大一号的人起跑”的游戏进行,可加快学生学习和掌握起跑的技术。游戏方法:如图一组成人数相等的四个  相似文献   

8.
一、“划龙船”比赛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场地器材:在场地上划一条起点线,在线前15—20米处放两个标志杆,左右相距6—7米。体操棒四根。游戏方法:1.将人员分成两队,每队为四个倍数。(四个人为一组)各队排列好站起点线后,面朝本队标志。2.四个人加一根体操棒,组成“龙船”。即四个人共跨一根棒(双手或单手持棒),一人面向前掌舵,其他三人背向前。  相似文献   

9.
<正>一、"卡巴迪"游戏的传统做法"卡巴迪"是起源于印度、流行于西亚及南亚的一项古老的群众性运动项目。1.游戏要求比赛场地为40米×25米;每队各12名队员,其中7名队员上场参赛,其余5名队员坐在替补席上;比赛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整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的1/2处又画有一条"拦截线",在底线2米以外处设一个替补席。  相似文献   

10.
跑"长城"     
一、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躲闪和投掷能力,锻炼学生弯道跑的能力,发展上肢、下肢、全身及灵敏、协调素质,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养成。二、器材准备沙包一个,红旗一面。三、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体能均等的四组,每组8~12人,在(如附图)场地上每组分成进攻和防守两个小组。游戏开始时,防守队员在场地四角ABCD进行阻击,先由进攻方第一队员由A处进入跑道,防守队员在D处负责用沙包将其“击中”。只能是第一个队员顺利跑动躲闪成功并不被击中,其他人才能跑进跑道,并顺跑道跑向“城垛”红旗处。若进攻第一队员被击中,换第二人,直至全部淘汰,游戏…  相似文献   

11.
1.“8”字接力方法: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10米和16米处并排画两组直径为5米的圆圈(每组两个,两组间隔6米)。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成一路纵队面对圆圈站在起跑线后,各队第一人手持接力棒。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立即按规定路线绕过两个圆圈,跑一个“8”字形,回到起点把接力棒交给本队第二人,自己站到队尾。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为胜。此游戏还可拓展为篮球运球、排球垫球“8”字接力。2.“8”字形平衡方法:画“8”字形场地一块,茶缸两只。游戏分成两组进行,每组若干人,分别站立在“8”字形场地的两头,排成一路纵队。双方第一名队…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完全能在游戏演变中进行,把体育达标和中考项目融于各种游戏中,是体育教师的新发明。下面介绍的是“嫦娥奔月”游戏中用沙包代替毽子的教学实案设计。情景教学中,航天“嫦娥”登月,场地上学生用沙包代替“嫦娥”正在玩体育游戏。个人表演与小组比赛相结合,增添课堂气氛,创设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身的想象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保龄球”游戏1.构思来源:保龄球运动2.器材:实心球、沙瓶(注沙的矿泉水瓶)3.场地:平整的场地4.游戏方法:活动中以单手或双手投掷均可,以局为单位,滚球击倒球瓶数的多少来计分并决定胜负。二、“弹珠”游戏1.构思来源:玻璃球弹珠游戏2.器材:实心球3.场地:平整程度不限(凹凸、平整均可),场地面积稍大。4.游戏方法:活动中单手或双手均可,按小组间的比赛形式进行或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胜负判断方法是:滚球撞击到对方的“球”的次数多为胜。三、“冰壶”游戏1.构思来源:冰上运动——冰壶2.器材:实心球3.场地:平整的场地4.游戏方法:(1)分…  相似文献   

14.
一、游戏目的意义“十字接力”是小学高段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赛跑类游戏,这个游戏对学生吸引力较强,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较好的培养了学生体会重心转移,学习弯道跑的技巧。弊端是分组受场地的限制,只能分四组。那么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个分组少的问题呢?我在教学中开展“十字接力”教  相似文献   

15.
攻城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时常下雪 ,许多学校都因气候变化 ,影响了室外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我在一般性游戏的基础上 ,创编“雪地闯关”游戏 ,锻炼效果好 ,趣味性强 ,深受学生欢迎。一、游戏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群体意识 ,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奔跑能力。二、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 ,通过抽签决定进攻队和防守队。如果甲队为防守队 ,则甲队再将本队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 ,分别站在长方形场地的两侧(如图)。乙队学生站在起跑线后准备“闯关”。当教师发出进攻开始的信号后 ,乙队…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每周上六节体育课。其中两节正课,四节体锻课。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每天共15分钟。这种方法适合师资多,场地大的学校。二、每周上四节体育课(两节正课,两节体锻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两次课外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共15分钟。这种方法适合师资多,大中型场地,大班或班级少的学校。三、每周上三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共15分钟。这种方法适合师资多、大中型场地或班级少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的“润滑剂”是指在紧张的体育课中安排一些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小型调节游戏。做这些游戏不需要什么场地、设备,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在紧张、枯燥的练习间隔或各部分、环节之间安排“调节游戏”,能够起到活跃教学气氛、消除学习疲劳,提高学习积极性等效果。一、摸膝 2~3人一组,在尽量多地摸到对方膝盖的同时,自己能最少限度被对方摸到。要求出手动作迅速、突然,躲闪灵活,促使学生既动手、脚,同时多动脑。此项多安排在准备部分。二、踩蛇尾 2人一组,其中1人手拿短绳的一端用力摇摆.使短  相似文献   

18.
体育游戏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生动有趣,学生非常喜欢。在不同的体育游戏中可以发展跑、跳等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以及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游戏教学的成功与否,对整堂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布置好场地,游戏方法让学生思考(见附图)教师让学生观察布置好的场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游戏如何来进行。结果,学生通过思考,相互讨论与交流,想…  相似文献   

19.
一.拍背称王(图1) 1.游戏准备:半个篮球场大的场地4块,四角放上标志物;学生15人左右一小组,分成4个组,分别在4个场地内散开.  相似文献   

20.
一.拍背称王(图1) 1.游戏准备:半个篮球场大的场地4块,四角放上标志物;学生15人左右一小组,分成4个组,分别在4个场地内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