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知就不可能顺利向前发展。但学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数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愤悱"状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教师进行启发诱导,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么数学课堂上到底应如何进行启发诱导呢?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她在传承人类文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课堂是教师作为的广阔天地,课堂也是教师劳动的"产品",在实施课改的新时期,课堂教学赋予教师新的使命。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  相似文献   

3.
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要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教学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让学生主动愉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教学的全过程中利用种种手段和方法,诱发学生的认知动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1.遵循认知规律,引发学生萌动创新意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程序只有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引发学生萌动创新意识,才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内在潜能。教师所呈现的教材内容与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知识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要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距离适当,跨度适中。还应把大的知识分成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层层递进的知识小层次、小单元,来进行教学,最低一层紧密联系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最高一层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包括他们智能和个性的发展,其变化的内因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的教则是变化的外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中小说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若能在小说阅读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就能使学生昂扬起生命的激情,在文学殿堂中自由翱翔,充分体会小说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艺术美,实现“三个转化”,即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相似文献   

7.
蒋德友 《考试周刊》2012,(13):68-69
初中学生心智处在逐渐健全的阶段,数学知识结构还不完善,在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建构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时,会产生"愤"、"悱"之惑的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探索问题的内在需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适当激发他们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他们获取知识主要靠阅读,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那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生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他们获取知识主要靠阅读,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说它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因为它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具有人类认知客观世界过程的共同规律性,又有特殊性,因为它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的东西是前人已经认识了的事物,总结成了书本知识。学生是大量地通过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2.
王伟伟 《考试周刊》2012,(33):65-66
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体现,它是由一个又一个问题串起来的。如果学生能把数学问题,由不知到知,由不明白到明白,由不太清楚到非常清楚,那么他们也就学会了数学,学懂了数学。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教会他们解决问题。因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探究"列为高中阶段必须重点培养的能力,指出"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探究的兴趣不大,探究的氛围不浓,徒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原因可能很多,笔者以为探究问题的设计不佳是产生上述情况最根本的原因。要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教...  相似文献   

14.
前言 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掌握知识,也就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教师的使命也主要是传授知识。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注意转向了学生内在的变化,特别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及情感的激发等。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兴趣和动机,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智能。然而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学会掌握知识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中介这一环节。R.菲尔斯廷(Reuven Feuerstein)提出的中介理论为发展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前景。 一、中介学习理论的作用及其影…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著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公开课病” :“许多所谓的公开课都是预演过的课。这样的课必然是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的 ,学生这时候成了演戏者 ,成了学校或教师的绿叶。”“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运行操作的准绳 ,也就是说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据学生的认知展开 ,方可不淹没学生主动认知的风采。只有学生积极投入 ,兴趣的普遍提高 ,才会从不知到知之 ,知之不多到知之更多的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顾明霞 《考试周刊》2011,(75):163-16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情,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在快乐中认知,在快乐中感悟,在快乐中实践,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成长。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知之"、"好之",更重要的是"乐之"。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快乐学习方法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李永红 《广东教育》2004,(10):52-53
“数学教学就是与数学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如果说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的话,那也只是揭示了数学教学某一方面的事实。学生毕竟是学生,学习数学仍是一个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表浅到深入的过程,不出错误根本就不可能。学生出错现象就像刚会走路的小孩跌跤,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掺扶纠正。有的教师重新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有的反复强调正确的方法,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有一位教师用数学俚语戏说数学错误,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由不会到会,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舞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杭信东 《考试周刊》2008,(50):60-60
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的引导怎样才能既到位又不越位呢?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矛盾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离开了条件讲矛盾的转化,就是主观唯心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周正洪 《考试周刊》2010,(52):119-120
荷兰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反思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或知之不全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追求结论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探索与成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激活学生有效反思,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认知的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