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工作满意度量表探讨376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满意度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在职业认知、职业需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职业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苏北地区高校为例考察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耗竭的现状,探讨了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其职业耗竭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耗竭状况总体较低。(2)不同组织性质的高校辅导员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民办院校的辅导员更易产生职业耗竭;在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工作范围上,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耗竭的各维度上均不具有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职业耗竭高低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与职业耗竭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校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本人笔者从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入手对于辅导员工作进行swot分析,以期厘清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优势、劣势,分析其机会和威胁,并以此维度来探究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其职业化专业化进程缓慢。辅导员职业认同不高与辅导员面临多重角色冲突、学生事务增长以及职业晋升不畅息息相关,因此探究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政策、普及人文关怀以及增强辅导员心理弹性,以此来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5.
职业认同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编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卷,对重庆地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结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实践,探讨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构建良好的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环境,对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和培养年轻后备管理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分析环境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认真研究了优化辅导员职业成长环境的策略,为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职业兴趣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及从事该项工作的想法与愿望。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是带领大学生更好地走好人生路的引领者。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要看其是否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是否能够做好高校辅导员的这一项工作。高校辅导员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能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兴趣以及胜任特性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新方向入手,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在借鉴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和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新构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前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明确的职业身份定位、缺乏职业价值彰显力度、职业发展前景模糊是高校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的根本原因.明确职业定位,实现自我提升;建立长效机制,凸显职业价值;搭建发展平台,完善评价体系.这是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女辅导员与男辅导员不同,具有独特的角色特点。女辅导员对学生不但有着敏锐的感知力,还对女生工作的展开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心理素质、全面调控、创新发展都对女辅导员有着一定限制。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成为强度较高的心理压力工作之一。因此,本文就以现今高校女辅导员为主,主要研究了其工作心理现状和职业压力感的关系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主体,其职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考察认为,他们对于身份的不同定位造成了垂直流动、隐性流动与外向流动的分化样态,而这根源于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学术场域组织规范以及生活世界压力等因素.因此,探索建立公平有序的人才发展与流动机制,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群体的可...  相似文献   

12.
激励理论是基于社会价值认同和个人心理之间的矛盾,通过动机、策发和目标互动原理,介入主流社会价值诱因作用于人的内心活动,达到激发、驱动和强化个人行为的"精神——行为"双向联动关系发生机制。通过精神激励管理理论帮助辅导员获得工作使命感、个人成就感、职业认同感、成功期待感和发展满足感,从而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职业认同感是积极职场行为和成果的重要预测因素,探讨岗前培训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旨在为其职业认同感的生成与强化提供理论依据。以309名高校青年教师为调研对象,提出并实证检验了岗前培训—生涯适应力—职业认同感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岗前培训、生涯适应力和职业认同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岗前培训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涯适应力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而不能再仅仅依靠经验。尤其是90后乃至近0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其中高校实行的辅导员制度为其作出巨大的贡献。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高低关乎我国高校的发展,应积极加强辅导员个人的素质以及增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本文从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出发,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技巧,从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运动员视角,探讨教练员不当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训练绩效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对917名运动员进行调查,通过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教练员不当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训练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公平感知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结果:教练员不当领导行为均显著负向影响公平感知、自我效能感与训练绩效;公平感知均可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与训练绩效;自我效能感可显著正向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绩效;公平感知与自我效能感在教练员不当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训练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均具有中介效应,且均为部分中介;公平感知与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在教练员训练或执教过程中,呵斥、谩骂、忽视、不公平等不当领导行为会对运动员的训练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且当运动员具有较强公平感知心理时,其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信心将会受到影响,继而会影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关系到辅导员职业成长与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辅导员自我管理与院校辅导两个层面.加强并推动职业生涯管理,能够切实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调动辅导员参与学生管理、教育、组织等事务性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帮助辅导员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使高职教育切实满足时代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辅导员的发展、管理、晋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全国各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办法不尽相同,辅导员考核缺乏相对权威系统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相对泛化,考核结果的应用未能准确地导向辅导员的职业晋升和发展。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的突破点就在于要找准考核工作的难点,改进考核标准,明确考核主体,改进考核形式,正视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海南省高校在编在职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考察海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的现状,及探讨二者对离职意向的影响程度。进而找出产生离职意向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离职率。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满意度、职业认同是影响海南高校教师离职意向的两个变量,两者与离职意向成负相关而最能影响海南高校体育教师离职意向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自我发展、学校政策与管理、部门领导、个人地位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的产物,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科学与合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辅导员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后盾,对独立学院的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