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高中思政课过程中,因经验断层,需要教师为其搭建成长的“脚手架”,这一过程就是教师实施补偿性教学的过程。思政课的课程特质及课程目标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要采取补偿性教学,引导学生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为此,思政课教师应给学生补充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知识,以打造立德树人的“立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是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要求和改革方向。“建筑施工工艺”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课程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度挖掘提炼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下的教学内容体系、有效衔接思政元素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形成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自身特色。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评价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变为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全球健康概论”课程为例,结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明确开展课程思政的内涵。根据该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堂为阵地,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历史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向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凝聚和统一学生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主课程。文章在阐释引导高职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科学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中央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克服了以考证为目的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业务素养、职业素养、法律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经济法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陈冠龙 《考试周刊》2010,(37):197-198
高职思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学生的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缓解职业倦怠的症状,关键在于教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高校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做好“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利用高校优势与多方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体育“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可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许多学校进行了各种尝试,其中在特色课程中融入“大思政课”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结合校本特色课程开展“大思政课”的课程设计、实践运作,能推动思政教育整体结构的再造与优化,将铸魂育人理念和要求落细落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作为主要依据,从注重提高思政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科学建设、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优化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目的主要就是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有利条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合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