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基于1998—2021年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52 719篇高等教育研究论文,运用作者共被引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学术群体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学术群体分布及结构特征,以期明确高等教育学科内部学术群体的发展态势和交流状态。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已形成一支规模化的研究队伍,筛选出的50位核心作者可按其学术联系的紧密度划分为8个学术群体;50位核心作者组成的共被引网络密度大且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效应特征;潘懋元、刘献君等10位学者在综合指数、中心性、核心度分析中排名均位于前列。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术群体具备规模化、学术交流密切、信息流通渠道通畅、研究领域多样等特征,且潘懋元先生等核心作者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未来应鼓励和引入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高等教育研究并加大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学术影响力是评价著作的重要依据,可以揭示著作在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CSSCI数据库1998-2013年度的数据中收录且引用《高等教育哲学》论文的数量、时间、作者学历与职称及所属机构和地区、刊载期刊与被引主题的分布等维度的统计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哲学》被引用频次较高,但引用频次的分布非常不均衡;1998年至2010年间引用频次基本呈上升趋势,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引用《高等教育哲学》论文作者的职称、学历、所属机构以及所刊载期刊的知名度都很高,但作者所属机构大多集中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少数主题获得高频次引用,其他主题则遭到冷落;"高深学问"、"认识论和政治论"、"学术自治"、"学术自由"等内容既是该书的核心主题,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和创建者,是蜚声海内外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大师。潘懋元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理论的创立、建设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卓有建树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等相关网站公开信息,对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学科60位博士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学习期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学术发展力大幅提升,产出了一批拥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同类型高校、学科博士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教研究》自公开发行后,发展迅速,较快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发展高等教育类期刊,必须准确定位、办刊立场坚定,走特色发展道路,以展示高教最新研究成果、扶持高教青年后备力量为己任。今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应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着力培养高教学术共同体,办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智库作用、传播高教"好声音",帮助高教实务工作的提高,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及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思辨与实证"之间的困惑暴露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的衰微。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衰微的外在表现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泛化,内在症结是高等教育研究"科班出身者"未能做到学术上的独立自主。高等教育研究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除了孜孜以求学科的"知识逻辑"以外,尤其要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建构,"科班"与"杂家"整体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哈佛捐赠的数量"和"科南特的名言"为案例,初步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科学精神缺失、研究规范忽视和研究态度粗疏.作者认为,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是学科发展的根基.如果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不注重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学术规范建设,那么就不可能推动这一学科进一步走向成熟并赢得学术界应有的尊重,当然也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问题仍然有不小的怀疑和争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序上是与教育学的学术声誉不好、专业化程度不高密切相关的。即长久以来教育学没有形成自己健全的学术规范,研究的规范化程度与社会科学中其它学科相比有较大距离,如何构建教育学的学术规范,本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16种高等教育学核心期刊为分析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教育研究机构与高等教育研究主题之间的二模关系网络,从网络视角剖析不同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研究中 的地位与作用。围绕不同的研究主题,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7个较大的学术共同体组织,这些共同体的形成与机构的类型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上述定量研究,清晰地揭示出高等教育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主题间的相互关系,学术共同体的划分可以展示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为高等教育学科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际学术合作状况反映了一个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生产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以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案例,分别从国际学术合作的规模系数、强度系数、主导系数、质量系数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现状,探讨我国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合作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学科在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塑造主导地位方面表现较为积极,在国际合作成果产出能力、构建优质合作关系方面表现相对不足,已经形成了一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学科,但整体上与同领域国际顶尖学科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学术合作过程中呈现出了四种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依据CSSCI数据库,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分析全国艺术学科2001—2010年收录的文献。重点统计分析收录文献的数量、平均被引频次、高被引期刊和文献学术影响力。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艺术学科学术影响力2001—2005年缓慢增长;2006年尤其是近些年来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统计数据客观显现出我国艺术学科近些年的期刊和作者高被引现状,证实了高被引论文与学术影响力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认可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并重共生于大学内部,且能助益学科学术,但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间的联系尚未被深入揭示。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层次院校和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对学术规训、学术职业准入、学科学术带动教学学术、教学学术助益学科学术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践情况存在差异。为此,应从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革新高等教育学术制度、增强学科学术的教育性、突出教学学术的科学性、加强分类指导等方面促进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在不断研究和改进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符合英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规范体系,以便评估机构开展工作,也便于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作参考。学术规范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即学位资格框架、学科基准、课程规格和实施规则。这四个部分是高等教育学术质量保证的基元,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莫基人和创建者,是蜚声海内外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大师.潘懋元教授坎坷曲折、富有传奇的一生,对于全面研究潘懋元教育思想,全面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和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潘懋元教授的一生,可谓是一位世纪学术大师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实践创新、止于至善的奋斗、革命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是学科发展国际影响力。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中,都将学术研究赋予了相当高的权重。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指标中学术声誉的权重为25%、文献计量权重为65%;《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指标中研究的权重为30%,引文影响力的权重为30%;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指标中学术声誉的权重为40%,生均被引率的权重为20%;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CWCU)指标中研究成果的权重为40%。[1]从这些大学评价指标来看,学术影响力是评价学科/大学发展的非常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对实现人才强国和加快国家建设尤为重要。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研究生为了一些个人利益,出现了"学术造假"现象。针对目前研究生经常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本文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以学术道德为主导的自律性养成是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对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问题仍然有不小的怀疑和争论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很大程度上是与教育学的学术声誉不好、专业化程度不高密切相关的。即长久以来教育学没有形成自己健全的学术规范 ,研究的规范化程度与社会科学中其它学科相比有较大距离 ,如何构建教育学的学术规范 ,本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术权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高教界对高校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学术管理、行政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对高校学术权力的概念、学术权力的弱化、学术权力的扩张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高等教育管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高等教育研究》(2001-2010年)的载文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还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话语结构,女性参与率低,论文被引用率低,并且越往学术界的上层女性越处于不利地位。学术界的社会分层虽主要遵循普遍主义,但社会的性别角色观念仍会影响学术界的判断以及女性的自我判断和努力程度,加上学术工作的"男性工作模式"假定、学术评价的"劣势累积"效应、学术竞争的"锦标赛"制,以及女性承担生育职责和过多的家务劳动等原因,女性走向学术顶端更难。  相似文献   

20.
伯顿·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是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学术文化是它的组织特质和要素,由学科到专业、院校及其国家学术系统的文化是逐级形成的。各层次的文化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学术文化是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的重要切入点。伯顿·克拉克的学术文化思想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